“晒粮”是多少年来普遍存在的“老大难”。每到粮食收获季节,农民就为这发愁,“收到家里怕发霉,堆在路边怕生芽,自然晾晒没晒场,公路上晒粮有污染又不安全”。据调查测算,由于晾晒不及时、方法不当,造成粮食虫害、霉变、发芽、鼠害,山东省每年损失粮食大约45亿斤,占到总产量的5%左右。高青县常年种植小麦、玉米都在60多万亩。眼下已是秋冬之交,往年即使这个时候,也会有农户在晒场上、公路边晒粮。可今年自秋收以来,情况大为改观。
近年来,高青县在农业耕、种、收实现机械化之后,农机化生产向更高层次迈进,农机部门借助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扶持,示范带动,创新服务,在粮食主产区大力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化项目,着力破解“晒粮难”问题,打通粮食生产环节“最后一公里”。特别是今年,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呈现新变化,包括粮食烘干机在内的重点机械实行应补尽补、敞开补贴,由此,高青县粮食烘干机械实现了零的突破,为种粮农民带来了多重“利好”。
烘干机安在“家门口”
今年,高青县首台粮食烘干机顺利“落户”。9月,正是玉米收获晾晒归仓的时节,该县花沟镇耀强农业合作社投资80余万元新建的粮食烘干加工厂正式投入使用,原本42万元的粮食烘干设备,国家补贴了10.8万元。“这台烘干机日烘干达200吨,也就是说,一天能烘干400多亩地的玉米,用不了两天,全村的粮食就能全部烘干入仓。”花沟镇周家村耀强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建德介绍。
“我种了10多亩玉米,耕、种、收还有粮食运输都是农机‘订单’作业,不用愁,唯独晒粮是个大难题。在家没有地方晒,就上公路,夜里还得看着。一到这个时候,两个孩子就得请假回来帮忙,不下雨还好,遇上连阴天就要吃发霉的玉米。”周家村70多岁的周连光老汉告诉笔者,“现在好了,村里有了粮食烘干机,再也不用为晒粮犯难了!”
今年4月,周建德联合6户农民创办了农业合作社,解决村内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人员无力耕种收的困难。新上了粮食烘干机后,对五保户、烈军属、孤寡老人和因病致贫的12户农民提供免费服务,也成为精准扶贫的又一力举。
一举带来多重“利好”
众所周知,按照传统方法晾晒粮食,不仅费时费力,还受天气、人工、晒场等诸多条件制约,更不利于食品卫生。遇到下雨天,玉米霉变产生黄曲霉素,人畜食用后有害于肌体。
特别是在公路上晒粮,粮食质量安全很难保证,混杂大量的灰尘不说,还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更给交通和人身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路面上铺着沥青,高温下粮食会粘上焦油等附着物,其中有一种苯致癌性很强。据有关部门检测,在沥青路面上翻晒过的粮食,比在普通晒场上晾晒的粮食有害物质高出12倍以上。“与传统晾晒方式相比,烘干设备优势相当明显,避免了人为因素对粮食品质的影响。‘粮食不落地’,直接从田里进入粮仓,更加环保,粮食的含水量等指标能够精确控制,有利于长期存放,防止了污染、霉烂,大大提高了粮食品质。”据高青县农机推广站负责人介绍,“机械烘干丝毫不会破坏粮食养分,种子出芽率也能得到保证。”
粮食机械烘干大大节约了劳动成本。谈起过去“晒粮难”,周建德说:“一到收获季节,政府为此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现在用上粮食烘干机,不但解决了路上晒粮的安全问题,粮食质量高、损失小,还减少了诸多用工成本,种粮利润也高了一大截。”
据高青县农机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介绍,烘干机价格偏贵,一台大型烘干机价格在30万元至40万元不等,尽管国家早有补贴政策,但农民很难有实力购买。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角度来看,大型粮食烘干机会逐渐成为当地粮食种植大户和流通大户的新宠。粮食烘干机的推广应用也将让粮食机械化生产的链条更加完整。随着土地流转加快,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传统的晾晒方式已不能适应农业大发展的要求,只有加快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化,才能确保广大农民朋友既丰产又丰收,减少对晾晒场地和天气的依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