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大会战全面展开之际,农业部在江苏省召开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现场会,这既是对各地 “推进行动”实施以来的一次经验交流,也是对“推进行动”取得成效的一次实战检验,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今天上午,大家观摩了江苏省常州市小麦、水稻以及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作业现场,相信大家会切身体会到,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刚才,江苏省徐鸣副省长介绍了江苏省的许多宝贵经验,6个单位进行了典型发言,总结交流了实施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做法与成效,各有侧重。这些做法和经验,为我们今后各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开局良好.
去年1月,我们在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对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进行了部署,各地积极响应。去年8月,农业部常务会议专门研究并审议通过了《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进行动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将全程机械化纳入了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强调要“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一年多来,各级农业、农机化主管部门认真落实文件精神,积极争取各级领导重视,努力加大项目经费投入,以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创建为引导,以突破薄弱环节为切入点,以发展全程机械化装备为支撑,以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为途径,大力开展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探索与创新,不断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力地促进了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3%,基本普及了各类作物机耕、小麦玉米机播、稻麦机收,平原地区单季稻机插秧、玉米机收问题也基本解决。
盘点和总结各地推进全程机械化的工作成效,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行政推动力度明显加强。江苏省、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分别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吉林省委、省政府将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纳入了《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纲要》,山西省人民政府将玉米、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将全程机械化工作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在全省层面推动落实。一些市县政府也都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明确了推进措施、部门责任、考核目标等。今天到会作经验交流的江苏省常州市、山东省临沭县,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市政府、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主抓全程机械化,值得充分肯定。内蒙古、安徽、河南、湖北等省农机化主管部门专门印发了实施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实施方案,将全程机械化纳入本地“十三五”农机化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山东、甘肃、青海等省召开了推进全程机械化的启动会或现场会,对这项工作进行专题动员和部署。总的来看,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已经成为各地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新抓手。
二是投入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财两部继续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今年决定将中央财政补贴资金重点用于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要求各地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绿色增产技术所需机具的补贴力度,力争做到应补尽补、敞开补贴。甘肃等省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对关键机具进行省级累加补贴,不断夯实全程机械化的装备基础。紧盯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中央和地方财政都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为推动农机深松整地作业,201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投入农机深松作业补助15.4亿元,实施补助面积达6300多万亩;为推动农作物秸秆还田,江苏省财政今年预算安排8.8亿元省级补助资金,比去年增加了4000万元;为推动水稻栽插和烘干机械化,广西自治区财政今年预算安排 5000万元建设工厂化育秧中心与烘干中心;为扶持全程机械化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吉林省设立省级农机化建设资金,每年省财政拿出2.2亿元,按照“一乡一合作社”的原则来布局建设;河北省将农作物全程机械化项目纳入了省财政2016-2018年新增的重大改革和政策支出事项,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700万元。山东、河南、福建、江西、宁夏等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全力以赴支持全程机械化的机具研发、燃油补助、服务体系建设等,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总的来看,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已经成为各级财政支持“三农”发展的新重点。
三是示范县(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从2014年起,我部启动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3年累计投入了7810万元,支持159个县(区)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打造了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各个项目区农机管理部门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定位于水稻等九大农作物,聚焦于耕作、播种、收获、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六大环节,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装备配套方案和生产经营模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经我部批复同意,江苏省、吉林省成为首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各地以实施部级示范项目为契机,积极争取地方投入,建立了一批省级、市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形成了多层次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的良好格局。农业部印发了《县域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有效地激发各地创先争优的工作热情。在各省推荐审核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公布了首批28个全国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市),标志着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果,有了良好开局。希望首批示范县再接再厉,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以点带面,引领周边地区全程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总的来看,积极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已成为各地农机化工作的新亮点。
俗话说,行百里路半九十。虽然推进行动取得了良好开局,但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各地贯彻落实推进行动的工作进展还很不平衡。特别是一些省农机部门在认识上、在行动上不到位,还存在等一等、看一看的想法,甚至有些省还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今天,我们召开此次现场会,就是希望大家学习借鉴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明确目标,进一步促进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深入开展。
二、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全程机械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指出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纲要》明确强调,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推进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并将农业机械化纳入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全国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
中央关于发展农业机械化特别是推进全程机械化的具体部署,我们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广大农机化工作者要准确领会、坚决落实。具体来说,我们要充分认识全程机械化在“稳产能、降成本、转方式、促升级”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全程机械化是实施“藏粮于技”战略,稳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产能、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保障。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以及棉花、油料、糖料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根本在于巩固提升产能,出路在于强化技术装备支撑。从长远来看,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受农村劳动力大量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和新生代农民择业意愿的影响,如果没有机械化生产全面替代,粮棉油糖这样一些劳动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的传统农业产业很难稳固。解决主要作物产能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以机械为先进农艺技术载体,挖掘增产潜力,需要发挥机械化植保、机械化烘干的高效优势,增强抵御病虫害或极端天气等自然风险的能力,减少产中产后损失。因此,可以说,有了全程机械化之“技”,农机这支生产“铁军”关键时候冲得上去、顶得住用,粮食产能才会有坚实基础,农业结构调整才能有充足底气。
(二)全程机械化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我国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玉米、水稻、小麦、油菜、大豆、马铃薯、花生、棉花、甘蔗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多的9种大田作物,2014年播种面积合计超过18亿亩,约占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四分之三,关乎国计民生,地位十分重要。近年来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地板”抬高和市场价格“天花板”挤压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人工成本上涨迅速,农忙季节一天100多元都请不到人。据有关调查统计,目前我国这9种作物的劳动成本占比高达30%到60%,而美国均在10%以下。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机械化整体水平不高造成的劳动成本高、生产成本上涨、比较效益下降,迫切需要提高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来节本增效、稳定生产。
(三)全程机械化是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可持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必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农业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是前提。只有全程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才能得到更好保障,特别是农业机械化本身各作业环节形成有机整体,发挥整个机械化的系统效能。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科技化、规模效益也要运用机械化才能得到更好保证,才有更多的新型主体和社会资本愿意搞规模经营。农业可持续发展,机械作业同样是重要手段。只有依靠先进适用机械,土地深松、水肥药精准高效利用、秸秆等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及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才可能广泛推广,“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才可能大范围实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四)全程机械化是补齐短板,拓展领域,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机化取得长足发展,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机作业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明显短板。从机械化率的数字看,马铃薯种植与收获、棉花采摘、油菜种植与收获、花生种植与收获、甘蔗收获、双季稻区插秧的机械化率仍然较低,大都在30%以下,甘蔗收获机械化率甚至还不到5%,粮食产后烘干基本上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亟待重点突破。需要将农机化结构调整与农业的结构调整相协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要起到引领作用。从机械化的质量上看,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农机作业方式总体比较粗放,精准化、标准化、高效化程度比较低,田间植保大多还是采用简易背负式植保机械,亟待整体提升。传统意义的农机化工作范畴,面向经济作物、林果业、现代畜牧业、农村能源环保方面的机械化还比较薄弱。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运用机械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动态过程,农业机械化永远在路上。全程机械化每一个短板,都是当前农机化发展主要矛盾所在、巨大潜力所在,是农机化工作目标所向,农机化发展道路也要越走越宽广。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薄弱短板环节入手,加快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农业机械化向全面机械化、高质高效机械化转型升级。
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事关农业领域“稳产能、降成本、转方式、促升级”目标任务的实现,可以说,中央文件有部署、农业发展有要求、工作开展有基础。正如韩长赋部长批示指出的:“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件大事、好事”。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发展全程机械化的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将推进行动作为“十三五”农机化重中之重的工作来布局,措施手段要围绕推进行动来强化,资源条件要围绕推进行动来集中,成效亮点要围绕推进行动来体现,不断开辟全程机械化发展的新局面。
三、把握重点,进一步深入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
“十三五”时期,各地要按照《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的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找准工作定位,聚焦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确定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在具体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要抓组织领导,力求高位推进。各地要认真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把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积极争取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内容,摆上农业大县的政府重点议事日程。各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抓紧制定和细化推进行动的实施方案,排出时间表、路线图,积极争取专项投入,确保目标明确、任务落实、措施配套。特别是农业厅(局)分管农机化工作的负责同志,要亲自组织协调,确保有序有力推进。各农业大县要争取成立政府领导牵头的工作机构,组织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以及农业系统各相关单位,统一认识、整合资源,形成高效的工作推动机制。有关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助、农业技术示范、新型农民培育工程等资金和项目,应向全程机械化的重点区域倾斜。尽量把各项资金集成在一个示范区,做出典型,带头实现全程机械化。强化对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的金融支持和信贷服务,积极探索发展大型农机金融租赁服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鼓励社会资金以不同形式参与到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中来。
二要抓紧密协作,力求联动共促。全程机械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制造与使用结合、农机与农艺融合、机具改进与地块改造配合,需要上下联动、多方协作,合力推进。农机部门作为推进全程机械化的牵头部门,要积极争取参与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设计、工程验收等工作,以提高全程机械化作业适应性为目标,引导规模经营主体开展田块整治,为大型农机作业创造便利条件。要面向全程机械化发展的重大需求,加快农机化领域科技创新,抓紧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薄弱环节急需机械。加强农机制造与生产应用的沟通互动,积极推进农机工业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我国农机装备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迈进,夯实全程机械化的装备基础。要有机结合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重点项目,加强农机作业与种植模式的适应性研究,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目前农业部成立了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并按作物设立9个专业组,希望各位专家充分发挥专长,积极主动参与、支持推动全程机械化工作。同时,各级农机部门要大力支持专家开展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培训交流、验收考核等工作,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与平台,更好发挥专家在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基层农机、农艺推广机构要紧密协作,共同做好技术集成、培训指导、对比试验等工作,围绕主要农作物品种、耕作、栽培、植保等内容,探索熟化机艺适应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鼓励农机企业等社会力量、农机合作社、农机科研推广机构合作建设示范农场,探索具有区域特点的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
三要抓薄弱环节,力求跨越提升。就全国来说,当前一个时期全程机械化以九大作物、六个环节为重点。总体上看,粮食作物机械化是老重点,耕种收是老三样,各地都有较好的基础,水平也相对较高,但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仍有很大空间,还需要各地加大粮食生产农机装备结构更新优化力度,重点推广高性能机械和探索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是新重点,机械化高效植保、秸秆处理和烘干处理是新三样,大多数地方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各地要与推进规模经营相结合,以专业化作业服务组织为重点,下大力气突破经济作物生产的薄弱环节,兴建产地粮食烘干中心,更新换代植保机械,鼓励支持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和收集打捆作业。各地要把与“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关系最密切、最急迫、最薄弱的环节作为优先主攻方向,从补短板、降成本、提效益方面切入,集中资源持续用劲,用几年时间提升水平,实现全程机械化整体跨越发展。
四要抓主体培育,力求精准发力。全程机械化靠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小农机,是难以实现的。各地必须把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作为推进全程机械化的主要依靠对象,采取支持政策优先倾斜、项目任务优先安排、长期跟踪指导帮扶等有效措施,使之成为新技术新机具集成的试验田、全程机械化新模式的展示场、新机手新农民的训练营。如果每个主产乡镇都有一个或几个这样的阵地,全程机械化步伐才能走得稳、迈得开。要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进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租赁经营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切实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我部还将深入开展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十三五”期间重点培育一批具备较强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的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烧旺一炉火、照亮一大片。各地要大力引导工商社会资本投向农机作业服务,以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带动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五要抓样板打造,力求引领示范。全程机械化不是一天实现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地要先选择现代农业示范区、粮棉油糖生产大县作为建设示范重点,努力打造一批模式优、机制好、效果佳的全程机械化亮点,典型引路,先易后难,由点及面,整乡整县,梯度推进,支持基础较好的地区整市、整省推进。优先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推进大宗经济作物主要环节生产机械化。争取加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财政投入力度,每个项目县建成之后,要总结探索一套分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建立一定规模的全程机械化示范田,扶持若干个承担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树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带动提高周边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要引导各地对照《县域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评价体系》的要求,一手抓新机具购置、机械化作业等硬件建设,一手抓技术支撑能力、组织保障能力等软件建设,积极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农业部将定期组织专家对条件成熟的县市进行测评,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力争到2020年全国建成500个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各地要及时总结推进行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集中发布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成果、工作进展等,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为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