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夏粮收获基本结束。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日前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农业生产亮点突出:夏粮生产获得丰收,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积极进展。
再获丰收实属不易
韩长赋表示,尽管今年农业气象条件出现一些阶段性不利因素,但根据预测,夏粮总产仍然可以达到2800亿斤,与历史上最高的去年相比大体持平,总体上仍是一个丰收年。从夏粮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一是播种面积保持稳定,预计夏粮面积4.14亿亩,其中冬小麦面积3.39亿亩,均与上年基本持平。二是单产略有减少,冬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呈现“一减两增”态势,亩穗数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增加。
河南是全国夏粮第一大省,在虞城县西北街村,种粮大户卢合军的3000亩小麦今年又获丰收。“统一购买农资,降低成本;配备收割机、深耕机、喷药机等,减少投入;带头推广新品种,应用深耕深松、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提高产量。”老卢有自己的种粮经。
农业部信息显示,今年夏粮生产呈现3个显著特点:一是区域布局更加集中,进一步形成了黄淮北部强筋小麦优势区、江苏里下河及沿海弱筋小麦优势区、江淮北部及黄淮大部中筋小麦优势区。二是专用品种比例提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强筋小麦面积比重达到23.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三是节本增效显著,华北、西北等地推广小麦节水品种100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700多万亩;河北地下水漏斗区调减用水量大的冬小麦100多万亩;各地还集成推广节肥、节药等技术,促进节本增效。
“今年夏粮丰收是在去年较大幅度增产的基础上取得的,实属不易。”韩长赋表示,夏粮持续丰收得益于4个因素:一是政策给力,国家继续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并保持价格稳定,继续安排15亿元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稳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二是设施改善,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提高了抗灾能力。三是科技到位,小麦生产的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科技水平稳步提升。四是抗灾有效,集成集中推广了深松整地、精量播种、“一喷三防”等主动避灾技术,病虫统防统治开展及时。
结构调整有序开展
今年以来,农业部把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聚焦调整优化玉米结构,大力提升优势区产能、质量和竞争力,压减非优势区种植面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各地大力推进粮改饲、米改豆,引导农民自主自愿有序进行调整。
一段时间以来,玉米价格下降让种粮大户忧心忡忡,而作为饲料的青贮玉米却在另一条道路上掘出了真金。在山西应县,一亩全株青贮玉米的纯收入至少在500元,在内蒙古通辽这一数字甚至接近千元。通过粮改饲发展全株青贮玉米,可以提高优势产区的种粮效益,能够改土增粮,实现藏粮于地。
韩长赋表示,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做好减法,调减玉米面积。从春夏播情况看,今年玉米面积调减趋势明显,特别是“镰刀弯”地区的玉米面积调减较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今年全国玉米面积调减3000万亩以上。二是做好加法,调减的玉米主要改种市场需要的大豆、杂粮杂豆、马铃薯、优质饲草等作物。预计今年大豆面积增加超过800万亩,杂粮面积增加超过800万亩,饲草及青贮玉米面积增加超过600万亩。
围绕结构调整,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调减玉米面积5000万亩以上,大豆面积增加4000万亩。农业部还会同财政部整合32.5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方式加速转变
眼下,黄淮地区的夏玉米已经播种。不少新型主体的思路也在改变。辽宁省铁岭县蔡牛张庄玉米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认为,单靠卖玉米原粮收益肯定没保障,还得把产业链拉长。合作社今年打算建加工厂,生产玉米碴和玉米粉,还要建养羊场,实现种养循环。一斤玉米只能卖七角,而一斤玉米碴能卖四元至五元,一斤高质量的玉米粉能卖到10元多,综合收益显著增加。
稳定粮食产能和竞争力,是农业转方式的首要前提。“要做到这一点,核心是由注重年度产量向更注重保护和提高粮食产能转变,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说。
改变农业经营方式要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截至目前,全国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农户超过341万户,全国工商登记的农民合作社已达到141.2万家,家庭农场数量超过87.7万家。为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关部门已提出研究改革农业补贴制度,使补贴资金向种粮农民以及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夏粮一到手,秋粮是大头。韩长赋表示,从目前情况看,春播作物长势较好,夏播进展顺利。但要清醒地看到,下半年粮食生产仍将受到两个不利情况的影响。一个是受超强厄尔尼诺的影响,自然灾害可能频频发生;另一个是受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价的影响,农民的收入增幅有可能下降。
“只要正视困难,紧紧地抓住转方式、调结构这个工作主线,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我们有信心实现全年农业发展的各项目标。”韩长赋说。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