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资讯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农机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各地农机
农机购 农机资讯

“农机大王”杨由奴斯的发明路

12-30
字体大小:

他从下田种地到维修农机、改造农机,再到发明农机、生产农机,依靠自身的勤奋与钻研变身为当地的“农机大王”,书写了一个普通农民转型致富的传奇故事。他就是伊宁县英塔木镇农民杨由奴斯,以他的名字命名创办的农机制造厂,如今年利润超过50万元。

11月28日,笔者慕名来到杨由奴斯家采访。尚未走近,就看到杨由奴斯家大门前的路边摆放着一排农机具,分别为葡萄打药机、葡萄埋藤机、玉米脱粒机、麦草粉碎机等。进到院中,只见在十分简陋的工棚中,到处都堆放着各类农机具的零部件,乍一看就像废铁回收站,让人很难想象杨由奴斯的6项国家就从这里诞生。

说起对农机的喜爱,杨由奴斯一边搬出各种证书,一边打开了话匣子。原来,他对农机产生兴趣已近30年了,从19岁就开始学习农机的电焊与维修,农忙时当农机手,农闲时就修理农机具。在不断钻研的过程中,头脑灵活的杨由奴斯看到农区牛羊育肥业发展迅速,可农牧民使用的铡草、粉碎工具还比较落后,就萌生了研制粉碎机的念头。

“我记得第一台麦草粉碎机是用柴油桶加工成的,虽然简陋,但效率提高了很多。后来我收购了一台旧联合收割机,利用它的零部件组装成的粉碎机效率特别高。周围邻居看到了,都排着队来我这里粉碎麦草、秸秆等,那时加工1小时才收10元钱。”杨由奴斯说,看到效益后,他决定生产粉碎机,当时利用那台旧联合收割机的零部件就做出了8台粉碎机。

第二年,杨由奴斯又花1100元收购了一台旧联合收割机,利用零部件制作了12台粉碎机,一台粉碎机刚开始卖800元,随着市场认可度的提升,他制作的粉碎机最贵的卖到3000元。1994年,杨由奴斯花3.7万元盖起了全村最好的新房。

此后,杨由奴斯先后试制生产了油葵脱籽分拣机、小型饲料粉碎机、悬挂式铡草机、玉米脱粒机、葡萄打药机、葡萄埋藤机等,先后获得了6项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他根据不同季节和农户需求来生产农机具,春季主要以生产葡萄打药机、施肥机为主,秋季则以生产玉米脱粒机、葡萄埋藤机为主,产品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

随着杨由奴斯的农机维修、改造生意越做越大,他萌生了自己开农机制造厂的想法。2005年,他注册成立了杨由奴斯农机制造厂,之后又注册了“由奴斯”商标。

伊犁是玉米主产区,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玉米收割脱粒机械需求的不断增加,杨由奴斯着手研制了玉米脱粒机,批量生产投入市场后很受欢迎。2007年,他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第一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中被评为“乡土专家”。

过去,许多农机户购买的玉米收割机多是收玉米棒子的,随着农机技术的发展,近两年,玉米收割机出现了收玉米籽粒的,很多农机户手中的玉米收割机面临“失业”。杨由奴斯就开始琢磨如何将收玉米棒子的玉米收割机改装成收玉米籽粒的机具。他将机器经过一次次改装、试验,去年6月,终于把收玉米棒子的农机改装成了既能收玉米棒子又能收籽粒的机器。改装一台玉米收割机,收3万元改装费,很多县市的农机户都慕名前来找他改装。

2011年,杨由奴斯的农机制造厂生产的5TY-70-24型玉米脱粒机甚至远销哈萨克斯坦、埃及,创造利润100多万元。目前,该机型已累计销售2000余台,同时他改造生产的农机还被列入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获证产品目录。

如今,随着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杨由奴斯农机制造厂还吸纳了当地很多富余劳动力就业,而他培养的100余名徒弟也都分布在伊宁县乃至伊犁州各个农机修理企业。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

农机购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报道

追记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申纪兰

2020年6月28日,申纪兰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一天,距离她1951年在平顺西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已经69个年头。  69年里,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小康的朴实理念,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奋斗者之歌;  69年里,她不脱离农村,不脱离劳动。

[详情]
有“田参谋”,好技术沉下地头 有“田参谋”,好技术沉下地头

张中东(右一)在朔州市稻畦村田间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五月耕种季,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所长张中东开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段。作为农业科技特派员,他奔走在黄土高原的田间地头,让科学知识更接地气,为农民生产提供科技护航。

[详情]
郭营:雷沃服务队员中的培训讲师 郭营:雷沃服务队员中的培训讲师

“你们谁知道这个集线盒上的每个接口是干什么用的吗?”“这个是控制大灯的,这个是控制喇叭的……”在雷沃农业装备营销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培训基地,一群服务人员围在一台水稻机周边,大家正在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而站在中间的就是今天的服务培训讲师郭营。

[详情]
“藏粮于技”:让水稻种植更轻简高效 “藏粮于技”:让水稻种植更轻简高效

“我的微信名叫‘开直播机的老头儿’,水稻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是我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7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是农业机械化工程研究领域的泰斗。5月20日,罗院士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到了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一线地头。

[详情]
凝聚新时代“三农”工作强大合力 ——访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罗志军

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全国政协组建了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这是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和“三农”工作的有力加强。两年多来,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