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资讯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农机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各地农机
农机购 农机资讯

“粮囤子”里满当当 做啥事都心不慌

11-25
字体大小:

守好“肉摊子”,拎稳“菜篮子”,鼓起“钱袋子”,大家恐怕更关心的还是我们的“粮囤子”情况如何了?

资料图

眼下,秋粮收获大头已经落地,据农业农村部消息,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将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又是一个丰收年。这丰收中饱含调优种植结构的智慧,优质专用小麦比例达3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非优势区水稻、玉米面积继续调减,大豆、油菜籽、花生等油料作物面积增加;饱含调绿生产方式的担当,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扩大到3000万亩,透支的土地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有机肥施用量在增加,化肥、农药使用量在减少;饱含提高发展质量的决心,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深入推进,统防统治、生态控害、节水灌溉等绿色技术在各地铺开。

农时不等人,当前秋冬种也已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今年秋冬种生产,不仅农民冬小麦意向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冬麦区土壤墒情也是近5年同期最好的。保障明年粮食产量的这关键一仗,开局良好。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在今年气象年景中等偏差、重大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情况下,粮食再获丰收实属来之不易、来之及时。粮食丰收,有利于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尤其在粮食主产区,相当数量的农民仍以种粮为主要收入来源;粮食丰收,有利于稳定物价预期,粮价是百价之基,在面临经济下行和物价上涨“双碰头”压力的当下,保障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价格,具有特殊重要性;粮食丰收,让中国的发展有了基础和回旋的空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粮食生产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应对国际上的风险和挑战才更有底气。

虽然我们的粮食生产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关于粮食生产的杂音。有人认为我国粮食安全已经完全过关,不用再这么重视了,只要有钱,就算生产跟不上也可以去国际市场上买一些;还有人则与此相反,认为国内有效粮食供给面临危机。这两种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的粮食太多了吗?诚然从2015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持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的粮食生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越是成绩喜人,我们越要保持对粮食问题的清醒认识。历史告诉我们,粮食产量落下去容易,想再恢复却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深刻教训的。从世界范围看,虽然全球谷物市场供给较宽松的趋势有望延续,但总贸易量不到我国粮食消费量的一半,即便把国际市场上的谷物都买来,也不够我们吃半年。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生产必须靠自己,“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那么,我们的粮食不够吃吗?看供给,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的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水稻、小麦、大豆全部为自主品种,玉米自主品种占90%以上,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70多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的饭碗里不仅装满了中国粮,还实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看产能,全国已累计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6.4亿亩,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根基越打越稳,确保随时都能产得出、供得上。看政策,近年来,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不断完善,玉米、大豆“收购+补贴”机制建立,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建立产粮大县、产油大县、制种大县等综合奖励政策体系,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

粮食多了少了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保障粮食有效供给不只是单纯的算术题,更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因此,对于粮食问题,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定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道路越走越宽。

粮稳则农稳,农稳则国安。抓好粮食生产,要切实稳定产能。确保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巩固和完善粮食支持保护政策。

抓好粮食生产,要主动调优结构。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无效供给减下去,把优质水稻、强筋弱筋小麦、“双低”油菜等紧缺的绿色优质供给增上来。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生态类型和生产基础,合理安排粮食生产力布局。

抓好粮食生产,要着力提质增效。除了继续完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粮食补贴、政策性保险等支持保护政策外,更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提高粮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吃饭是永恒的真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们更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重农抓粮的劲只能鼓不能泄,稳住粮食生产,守住“三农”这个战略后院,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赢得主动。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

农机购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报道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10月26日到28日,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举办。这个亚洲第一的农机大展,也被誉为我国农机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从农机展上可以发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哪些新趋势新变化?今年中国国际农机展首次在长江以南的城市举办,为此。

[详情]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新建村田间,收割机正在收获玉米。杨永伟摄(人民视觉)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详情]
产品迭代加速、高端化升级趋势明显 国产农机创新“马力”足

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农业生产季季接续、茬茬压紧。农机装备,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要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我国农机行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有哪些新突破?记者进行了采访。

[详情]
以科技创新强劲驱动农业现代化

【专家视点】  作者:徐哲(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正深刻改变着我国农业的面貌,让人民的饭碗更稳,菜篮子更丰。202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

[详情]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一、2020年上半年市场运行分析  1.总体运行情况  前几年,受自走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械大范围跨区作业冲击,叠加市场饱和度高,机手收益不佳、投资回收期延长、客户对新产品迭代更新的顾虑和观望等因素影响,导致市场自2015年的4.5万台规模。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