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资讯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农机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各地农机
农机购 农机资讯

稳粮要先稳种粮收益

03-29
字体大小:

稳面积、稳产量,最终要靠稳政策、稳收益,不管是适度规模经营,还是小农户家庭经营,保护种粮积极性仍是当前首要。发展粮食产业,同样要遵循市场规律。只有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低成本的生产优势、高技术的支撑能力和高水平的销售能力,粮食生产才能打牢基础

资料图

眼下,春耕生产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已经打响,各地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春耕生产进展顺利。不过,一些制约种粮主体积极性的新情况也随之而来,“谁来种地”等老难题需要持续破解。稳面积、稳产量,最终要靠稳政策、稳收益,不管是适度规模经营,还是小农户家庭经营,保护种粮积极性仍是当前首要。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尽管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但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过关。特别是去年全球粮食供求形势由宽松转为趋紧,全球谷物产量同比减少2.1%,但消费量却同比增长1.5%。确保近14亿人吃饭不出问题,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对我国来说,今年尤其要防止出现价格下跌、竞争加剧、政策缩水“三碰头”。

一是市场效益问题。去年下半年以来,除玉米外,稻谷、小麦、大豆、棉花、糖料等大宗农产品价格都在下跌,今年可能难有大的回升;同时,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又在上涨。与农业的强投入相比,粮食生产的回报率还是不高,种粮比较效益还在走低。现在,一些农民不愿意种粮,工商资本下乡基本也不大想种粮,这都是值得关注的信号。

二是国际竞争问题。国际市场越来越开放,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加。目前,国内粮价普遍高于进口到港税后价格,2018年大米、小麦、大豆国内外价差分别为每斤0.4元、0.27元、0.32元。去年,国家宣布将全面取消稻谷、小麦、玉米收购、批发外资准入限制。未来在粮食收购、加工、批发环节,将面临跨国粮商更直接的竞争。

三是重视程度问题。粮食连续多年丰收,一些地方盲目乐观,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有所抬头。粮食生产,最忌“多了砍、少了赶”,最怕“大起大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农村与工业城市争地、水、人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地方对粮食安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可能会打起变耕地为建设用地的主意。

粮食是特殊产业,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保护。这些年,以市场为主、补贴为辅的价格形成机制日益完善,但粮食价格常常只能覆盖生产投入,难以让粮农有更多获得感。我国的支农政策力度还很弱,农业补贴仅占农业产值的15%,美国则占40%。如今,我国农民早已是可自由选择就业岗位的市场主体,会考虑就业的收入水平和发展预期。如果种粮纯收入难以吸引人,他们就难以保持生产积极性。

当前,我国有两类种粮主体,一是小农户,二是新型农业主体,这两者的积极性要统筹考虑和调动。我国是“大国小农”,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户的98.1%,经营面积占总耕地面积超过70%。2017年中央出台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文件,一些地方对政策有误解,片面支持新型主体,对小农户有所忽略。今年2月份,中央又专门出台了扶持小农户发展文件。今后既要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又要注重稳定小农户家庭经营这个基本面。

发展粮食产业,同样要遵循市场规律。只有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低成本的生产优势、高技术的支撑能力和高水平的销售能力,粮食生产才能打牢基础。要从粮食全产业链出发,提高对产业链的掌控力,既保障足够的粮食产量和库存,又保障现代的加工流通能力。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引导加工企业与种粮主体合作,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来源:经济日报)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

农机购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报道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一、2020年上半年市场运行分析  1.总体运行情况  前几年,受自走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械大范围跨区作业冲击,叠加市场饱和度高,机手收益不佳、投资回收期延长、客户对新产品迭代更新的顾虑和观望等因素影响,导致市场自2015年的4.5万台规模。

[详情]
数字赋能兴乡村 数字赋能兴乡村

数字经济是当下新兴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浙江是“数字经济”大省,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浙江省农业农村系统将“数字三农”工作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高度重视。

[详情]
疫情下撂荒耕地治理的观察与思考 疫情下撂荒耕地治理的观察与思考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粮食安全与农业议题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农村耕地撂荒的现实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笔者所在的江西省是粮食主产区,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正在开展撂荒耕地治理行动,抢抓农时进行春播春种。

[详情]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解“谁来种地”问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解“谁来种地”问题

夏收时节,记者在河南麦收现场采访发现,通过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紧盯市场需求规避风险,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书写“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地”的答卷。

[详情]
粮食储备如何找准着力点

粮食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围绕粮食储备工作积极发表意见。  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安全标准线,我国的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