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农”发展问题越来越受重视,与此同时,农村创业创新也在进一步发展。各级农业部门更是不断通过抓政策、育主体、建机制、搭平台、搞服务等各项措施,为农村的双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此前,农村农业部也就农村双创归纳总结出来五大典型模式,分别为:特色产业拉动型、产业融合创新驱动型、返乡下乡能人带动型、创业创新园区(基地)集群型以及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五大模型具体是怎么带动农村双创发展的。
特色产业拉动型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转变地区特色资源为特色产业,并围绕特色产业,面向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生产与服务需求,开展一系列创业创新活动。
河北省巨鹿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由于当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加之适宜的气候状况使得农产品丰富,是久负盛名的“银花之乡”。因此,在推进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当地利用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从简单的金银花种植、收获到金银花产品精深加工,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今,金银花产业已然成为了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
产业融合创新驱动型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围绕产业融合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双创活动,加速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资源和要素的流动与重组。主要有电商聚集融合、休闲旅游带动融合和行业横向融合三种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把目光转向了农村市场,从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计划再到京东的“3F”战略,无一不说明了电商平台正致力于把供应链深入下沉到农村市场当中。
电商的聚集融合,使得农村的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农产品如何搭上电商“快车”,是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各地精心探索的课题。据阜阳市商务局统计,阜阳8个县市区已经全部提前建成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共建成乡村服务站点2445个,覆盖率达100%。“互联网+农业”的形式使得阜阳优质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返乡下乡能人带动型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返乡农民工、中高校毕业生及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通过创办、领办企业和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周边农村双创。
相对于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则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而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兴业的。
这类返乡下乡的人才很多都是“城归”创业的农民工,他们对家乡的资源情况、人际关系和环境熟悉,又经过城市打工的历练和积累,有想法、技术、资金、营销渠道。与传统农民相比,他们既有个人创业的能动优势,又有进城务工换来的后发优势。
创业创新园区(基地)集群型模式
这种模式以双创园区(基地)和农业企业为主的平台载体,聚集各种生产要素,资源聚集度高,基础设施条件好,政策服务到位。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关联,为农村双创提供了见习、培训等多种服务,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
据悉,近年来,四川省农业厅以国家农业产业园、省级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省级示范休闲农庄等园区(基地)作为平台和载体,积极推进农村双创工作,吸引返创人员进园区、入基地,实现抱团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农村双创园区(基地)540个,全省农村双创人员达到50万人,带动190万农民就业。
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型模式
该模式依托企业优势,带动当地农村双创为企业配套服务,引领当地经济发展。
河南某公司将红枣种植加工、冷藏保鲜、科技研发、贸易出口、观光旅游集为一体,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带动红枣产业成为当地农村双创的主导产业。这类企业产业特色鲜明,引领当地特色产业。
此外,还有的企业则是带动当地人一起创业,企业将主业放在业务流程上投资额大,技术含量高,风险高的环节,把配套服务等交给创业者创业,双方紧密结合,实现了互惠双赢、互促共进。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