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资讯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农机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各地农机
农机购 农机资讯

2016年农机行业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12-28
字体大小:

事件一: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农机行业再迎利好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农机行业再迎利好.jpg

新闻回顾:

2016年1月27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连续13年持续聚焦“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今年首次提出“加快研发高端农机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林业装备现代化”。

点评:

近年来,我国农业装备产业快速发展,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装备生产和使用大国。但占市场需求90%以上的国产农业装备大多数为中低端产品,不能全面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亟需跟上。

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中国农机企业的共识。中国自主品牌的企业正在通过整合资源、战略重组和自主创新快速向中高端领域进发,如国内的骨干农机企业中国一拖、雷沃重工和中联重科等,近些年来通过技术创新和战略合作,不断推陈出新,为市场提供了一批高科技、高价值的产品。

事件二:2016中国农业机械化论坛暨第七届“精耕杯”颁奖盛典海南博鳌圆满落幕

七届“精耕杯”颁奖盛典

新闻回顾:

11月26日,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机化分会与农机360网共同主办的中国农业机械化论坛暨第七届“精耕杯”颁奖盛典再次移师海南博鳌举办,来自行业管理机构、推广鉴定部门领导,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专家和大专院校等共计100余位高端智囊,以及350余位行业主流企业家、骨干经销商负责人与优秀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等共计820余位嘉宾出席了本次盛典。

点评:

论坛聚焦“提质·增效·补短板·数字化”主题,与往届不同,本届论坛分为主论坛和专场论坛,主办方邀请更多行业专家、学者等高端智囊团,围绕我国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在已有农业机械化水平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探索利用农业装备与农技、农艺、物联网技术等科技手段融合,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向着“装备为基础、科技为主导、数字为动力”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迈进。

第七届“精耕杯”农业机械行业评选主题词“初心、协同、互联、共赢”,呼吁企业以不忘初心的精神,协同发展;倡导企业以开放互联的态度,共赢未来。本届“精耕杯”共设置“最受用户心仪品牌奖”、“市场综合表现卓越奖”、“年度特别贡献奖”三大类,十八个评选项目,共计235个奖项,历时五个月,推举出了我国农机行业的年度榜样和年度力量。本次颁奖盛典,再次移师海南博鳌,颁奖现场嘉宾云集。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颁奖盛典中,235个获奖席位依次颁出,获奖者星光熠熠。

事件三:农用柴油机排放标准“国三”升级延期

农用柴油机排放标准“国三”升级延期.jpg

新闻回顾:

2016年1月14日,环境保护部关于实施国家第三阶段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正式发布。公告规定,自2016年4月1日起,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装用不符合《非道路标准》第三阶段要求的柴油机(农用机械除外)。自2016年12月1日起,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农用机械不得装用不符合《非道路标准》第三阶段要求的柴油机。

点评:

农机排放标准升级的政策“靴子”终于落地,是国家有关部门慎重决策和负责任的表现,值得“点赞”。但关于“国二”升“国三”,在很多企业看来,如同是一次生死宣判,如果不经过产品的实际摸索试验,很可能出现大量的质量事故,导致企业被用户抛弃,退出市场。即便行业一些骨干企业,也有各种担忧。无疑,这一缓期执行的政策给农机企业、渠道、用户都腾出了近一年的时间,去完成产品实验、渠道培训、服务升级以及用户适应,对行业来说确如一次“缓刑”。

农用柴油机排放标准升级“国三”缓期执行,有助于农机行业加强供给侧改革,促进产品升级,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希望农机的企业能够以本次“国三”升级为鉴,未雨绸缪,为未来的“国四”甚至“国五”升级加强技术储备!

事件四:2016年全国1.5亿亩农机深松整地任务超额完成

2016年全国1.5亿亩农机深松整地任务超额完成

新闻回顾:

2016年2月17日,农业部发布通知规定:在适宜地区全面推广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十三五”期间全国每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超过1.5亿,作业质量符合农业行业标准《深松机作业质量》(NY/T 2845-2015)。其中:2016年全国规划实施农机深松整地1.5亿亩,2017年全国规划实施农机深松整地1.65亿亩,2018、2019、2020年全国规划实施农机深松整地均为1.9亿亩。力争到2020年,全国适宜的耕地全部深松一遍,然后进入深松适宜周期的良性循环。

来自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信息,截至12月6日,全国已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15667万亩,超额完成1.5亿亩目标任务。

点评:

农机深松整地是指以打破犁底层为目的,通过拖拉机牵引松土机械,在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松动土壤的一种机械化整地技术。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可以打破坚硬的犁底层,加深耕层,还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通透性,从而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实践证明,农机深松整地是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适宜农机深松整地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一熟区、黄淮海两熟区、长城沿线风沙区、西北黄土高原区、西北绿洲农业区、南方旱田种植区、南方甘蔗区等七个类型区。

事件五:中国今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3000万亩

中国今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3000万亩

新闻回顾:

2016年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座谈会上,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年以来,中国农业结构调整进展顺利,预计玉米调减面积超过3000万亩,为近13年来首次减少,目标到2020年将玉米面积稳定在5亿亩,调减5000万亩。

今年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农业部整合了35亿元资金,重点支持玉米结构调整,用于“镰刀弯”地区的粮改饲和粮豆轮作补助,目的是让改种青贮玉米、大豆、饲草等作物的农民收益与过去种籽粒玉米的收益基本相当。

点评:

早在几年前,农业部就已经将“粮改饲”的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大方针公布,明确调减“镰刀弯”等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并且发布了调减的具体规划,到2020年减少5000万亩。

前几年第二批中央财政农机补贴资金主要偏向玉米收获机,于是玉米收获机市场异常火热。但是,受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亩数“硬性指标”的影响,2015年第二批中央财政农机补贴资金侧重点向深松整地作业转移,玉米收获机市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农机产业发展着名专家高元恩表示,2016年中国玉米机的效益最少下降50%,对玉米机企业来说挑战巨大,面临的形势严峻,企业应抓住调整期进行自我升级,提升创新、研发能力。

事件六:2016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武汉开幕

2016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武汉开幕

新闻回顾:

10月26-28日,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主办,以“创新、开放、绿色、共享、协调”为主题的2016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

点评:

“求发展,谋合作,促共赢”是所有农机人的共同愿望,2016国际农机展以传递政策信号,提振市场信心,推动技术创新,紧密对接市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为主导。国际农机展应该全力打造国际化、专业化的环境,通过展会平台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制造水平,促进科研和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扩大深化国内外产业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产品和服务贸易,共同分享大数据资源,为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届展会共有2000家企业参展,创历届之最,国三农机整个展会的主旋律,是中国农机行业国三升级成果的一次大巡礼。同时智能农机装备,大型高效、复合作业的高端农机装备也成为整个展会的亮点。以一拖集团、雷沃重工、中联重机、江苏沃得等为首的中国农机企业显示出巨大的活力。

事件七:2016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

2016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jpg

新闻回顾:

据统计局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623.9万吨,比2015年减少520.1万吨,减少0.8%。对此,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秉信进行解读称,2016年粮食产量下降同时受到播种面积减少和单产下降的影响。2016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了472万亩,因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34亿斤,占粮食减产总量的33.2%;全国粮食产量因单产下降而减产70亿斤,占粮食减产总量的66.8%,总体来说2016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

点评:

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2016年,各地针对粮食品种的供需矛盾,主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采取“玉米改大豆”、“粮改饲”和“粮改油”等措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粮食单产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高产作物面积减少。按可食用的籽粒玉米统计,玉米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2039万亩。低产作物大豆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1046万亩。2016年,玉米平均亩产398.2公斤,是大豆的3.3倍,仅玉米改种大豆就可拉低粮食亩产约1.7公斤。二是全国农业气象灾害较上年偏重,部分地区受灾较重。夏粮、早稻因灾减产,据民政部统计,今年1-10月份,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3.97亿亩,比上年同期增加5410万亩,增长25.7%;绝收面积6218万亩,增加1719万亩,增长70.9%。

事件八:农业部:我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65%

农业部:我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65%.jpg

新闻回顾:

据农业部预计,今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65%,主要农作物的耕作环节以及小麦、水稻的收获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点评:

2016年已经悄然进入尾声,在中国整体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的宏观背景下,农机总需求的不断走弱,国二升级国三导致的农机去库存任务艰巨,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粮价下跌等不利因素给农机市场整体运行带来严峻挑战。

然而,全程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新抓手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起来,江苏、吉林等提出全省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浙江全省实施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工程,一些地级县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的意见。同时,农业部启动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支持159个县、区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装备配套方案和生产经营模式,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事件九: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开幕 助推“甜蜜事业”转型升级

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开幕 助推“甜蜜事业”转型升级

新闻回顾:

12月10日,旨在促进甘蔗生产机械化进程的“2016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在广西柳州市开幕,这是中国甘蔗机械化领域的首届专题展会,国内外数十家知名农机企业和众多甘蔗生产应用技术企业参展。

点评:

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低、成本高目前已成为中国蔗糖产业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省份广西,2016年糖料蔗种植面积达1120万亩,但机械化种植只占约10%,而使用机械化收获的面积就更少,只有12.34万亩。

加上近年来,国内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蔗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于甘蔗收获机技术储备弱、研发难度大、投入资金多、赢利遥遥无期,很多企业选择远离该领域,深恐掉进坑里去,与拖拉机、收获机械领域万马奔腾的景况相比,只有为数极少的几家小型企业参与其中。参与的企业少、实力派企业更少,也导致甘蔗收获机械研制之路极其艰难。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马世青说道,“甘蔗生产机械化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特别是收割机械化。”在此次展会说到。随着政府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加上农机企业新产品研发的不断进步,中国甘蔗生产正迎来转型升级的局面。

事件十:《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发布

《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发布

新闻回顾:

12月22日,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动我国农机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由农机制造大国向农机制造强国转变,增强农业机械有效供给能力,提升我国现代农业生产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

点评: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机工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在农机工业取得快速进步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机工业仍存在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共性技术研究基础薄弱、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等诸多问题,与我国现代农业建设需求的矛盾突出,亟待转型升级。

因此,加快实现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升级,研制与应用适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的农机装备,是提升我国农机装备产业整体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紧迫需要,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为此,《方案》提出,到2025年,农机装备品种达到7000种左右,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品种齐全;全面掌握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达到70%以上,形成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行业领军企业,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以上。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

农机购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报道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一、2020年上半年市场运行分析  1.总体运行情况  前几年,受自走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械大范围跨区作业冲击,叠加市场饱和度高,机手收益不佳、投资回收期延长、客户对新产品迭代更新的顾虑和观望等因素影响,导致市场自2015年的4.5万台规模。

[详情]
数字赋能兴乡村 数字赋能兴乡村

数字经济是当下新兴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浙江是“数字经济”大省,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浙江省农业农村系统将“数字三农”工作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高度重视。

[详情]
疫情下撂荒耕地治理的观察与思考 疫情下撂荒耕地治理的观察与思考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粮食安全与农业议题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农村耕地撂荒的现实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笔者所在的江西省是粮食主产区,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正在开展撂荒耕地治理行动,抢抓农时进行春播春种。

[详情]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解“谁来种地”问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解“谁来种地”问题

夏收时节,记者在河南麦收现场采访发现,通过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紧盯市场需求规避风险,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书写“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地”的答卷。

[详情]
粮食储备如何找准着力点

粮食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围绕粮食储备工作积极发表意见。  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安全标准线,我国的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