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水利部的统计显示,截至12月10日,2016年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45万亩,提前超额完成“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的目标任务,给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带来十足的信心。
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等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作全力推进,为促进节约用水、保障农业增产增效提供了坚实的后盾。笔者总结了今年各地在推进节水灌溉过程中实施的多项突出举措,及目前整个节水灌溉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供同行人士参考。
招式一:完善农田基础水利设施
作为六大兴水工程之一,日照市今冬明春重点实施东港区、岚山区、山海天农田水利项目县工程、莒县涉水涉地资金整合项目,以及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农业综合开发等23项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各类农田水利工程144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1万亩。目前,日照市水利会战农田灌溉工程已完成投资8000万元,形象进度达到35%。
农田水利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了灌溉用水难、成本高等问题,还可以治理渍害、减少水体污染、提高作物产量,取得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招式二:研发节水作物
今秋,哈尔滨市双城区希勤村禾菽农业旱稻种植基地喜获丰收。这意味着全程不用灌溉、只靠天然雨水的旱田直播技术实验示范获得成功。与常规水稻种植相比,旱田直播稻优点突出:一是成熟期短,与大田同步直播,早于大田成熟收割,成熟期在125天以内;二是省工省力,投入少效益高。不用育苗插秧,采用旱田机械直播,省工省力省时;全程不用灌溉,靠自然雨水种植。
招式三:使用排灌机械
今年,天津北辰区把提升农田节水灌溉能力列入到二十项民心工程之中,区水务局作为主要责任单位,立足农业发展实际需要,采用移动式喷灌、滴灌和微灌等方式,加强农田节水灌溉的能力,截止目前,共完成节水面积1700亩,水利用系数突破80%。
移动式喷灌机的优势在于地下不铺设管道,不占地下的面积,作物好打理。不但喷得均匀而且节水,对幼苗不会造成伤害。
招式四:改革农业水价
2016年08月18日,湖北省政府下发《湖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计划用10年时间,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
农业水价将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原则上实行政府定价,具备条件的可以协商定价;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及小型灌区农业水价,可实行政府定价,也可以实行协商定价。
节水灌溉发展背后仍有隐忧
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6%,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1/4。在水资源短缺的刚性制约下,每年农业需灌溉用水3600亿方,而在我国现有的20.25亿亩耕地中,不仅灌溉水利用率只有52%,还有10.73亿亩是没有灌溉条件的“望天田”。也就是说,尽管节水农业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仍有不少问题亟待破解。
一是节水灌溉机械呈现技术研发弱势。在中国,中高端节水灌溉市场几乎全被以色列占据,在节水灌溉产业占全国市场份额30%之多的莱芜市,生产设备所用的一个小小塑料滴头却要从遥远的以色列运过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国还需加大节水灌溉设备技术研发投入。
二是先天自然条件仍是一大制约。我国国土面积广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仍有很大一部分农业生产地处于干旱区或者半干旱区,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是对于高原戈壁来说,“有水一片绿、无水一片荒”成为常见现象。
三是节水设施投资大、效率低。相比其它项目来说,农业本身就基础投资较大,回收速度较慢。对于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来说,每年啥时候用,用多久都差不多,因此农民乐意购买;而节水设施就不同,干旱了就用得多,风调雨顺就用得少,如果雨水充沛,可能一年到头都用不到,这样的不确定性自然会降低投资者的热情。
结语:农业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节水灌溉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农业不但是国民生存、经济发展之本,更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还需在大力发展高效灌排装备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上下功夫,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简便、自动、精准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