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资讯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农机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各地农机
农机购 农机资讯

践行农业节水灌溉 水费不再按“小时”收取

12-20
字体大小:

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衡量节水农业的标准是作物的产量及其品质,用水的利用率及其生产率。2014年,“十六字”治水思路把“节水优先”摆在首位,成为新时期治水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方针。

农业是我国用水的“第一大户”,推动农业灌溉节水,是践行“节水优先”方针的关键。  

作为重度缺水地区的荣昌,近年来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不断提升灌溉节水效率和农民节水意识,水费按“小时”收取的怪象逐步消失殆尽。

用水按“时”计 节水成空谈

众所周知,水费的计量单位是“吨”,时间的计量单位才是“小时”。但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农业灌溉用水却是按抽水泵使用时间来计费。于是,“小时”逐渐代替“吨”,成为农业灌溉用水水费的计量单位。

多年来,荣昌区清江镇正是众多以“小时”代“吨”计量农业灌溉水费的地区之一。不过,从去年开始,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农业灌溉水费的计量单位恢复成了“吨”。走进清江镇河中村的田间地头,遍布的水管、水阀格外醒目。打开水阀,汩汩清水喷涌而出,很快便浸润了周边干涸的土地。“现在田里面浇个地,就像家里面洗个脸一样方便,只要拧一下水龙头就行。水用了多少、用到了哪里一目了然,大家不再因为用水的问题发愁和扯皮了。”河中村村支书雷勇说。

多年来,河中村的农业灌溉用水靠就近用水泵在濑溪河中抽取解决。水泵扬程有限,只能抽到地势较高的地方,然后靠地中的简易沟渠自流向各家田土。这种传统的灌溉方式问题多多。一方面,自流式的灌溉耗时很长。灌溉过程中,常有村民发现原本该灌进自家地中的水却莫名其妙地流进了邻家的田,由此纠纷不断。

另一方面,简易沟渠对用水损耗极大,处于沟渠末端的村民时常是“抽了一个小时,却只能得到半个小时抽水的水量”。不仅如此,由于按“小时”计费,一些村民节水意识淡薄,在灌溉过程中肆意浪费,任由田土“水漫金山”。

水价为核心 改革启大幕

2014年,荣昌被确定为全国80个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之一,全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大幕首度拉开。此次水价改革并非简单调整用水价格,而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工程。为此,荣昌首先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水务局、发改委、财政局、农委负责人为副组长,示范区镇街的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作为牵头部门,荣昌区水务局承担了此次改革的多项核心内容,包括明确和发放农业水权,制定农业节水控制指标,发放小型水利工程水权证,完善以协会管理为主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负责组织和指导协会实施工程建设,配合发改委测算供水成本和制定农业供水价格,配合财政局测算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标准,制定补贴和奖励政策等。

水权分配上,荣昌区水务局于去年4月向12个用水户协会明确了水权指标,发放了水权证。制定了水权管理办法,规范了各用水户的用水行为和水权交易流程,明确了各用水户协会水权及水量控制目标。

水价机制上,荣昌区水务局通过调查摸底、成本测算、征求意见、政府研究,出台了农业水价政策。在完成测算的基础上,向用水户以发放问卷、召开院坝会等形式,对农户水费承受能力进行摸底,并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建议,拟定了农业用水指导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户对农业水价改革表示支持。

此次改革的最大变化之一便是将以前的灌溉用水按“小时”计费改为按实际用水量“吨”计费。为鼓励农民节约用水,荣昌划定了节水鼓励、初始水量、惩罚水量“三条线”,对“三条线”分隔出的4个用水量区间分别按照指导价格的90%、95%、110%、120%的标准水价收取水费。

硬件作保障成效大改观

改革不仅需要制度体系的完善,也需要硬件设施作保障。清江镇地势平坦,人口居住集中,是荣昌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的“主战场”。

多年来,清江镇依靠提灌站从濑溪河抽水来满足农业灌溉需求。由于灌溉渠系、电排等设施均建于上世纪70年代,老化、损毁严重,特别是明渠渗漏严重,河里抽的水到达田间地头往往只剩下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既浪费水、电,又难以满足灌溉,多数耕地只能靠天吃饭。尽管清江镇每年都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维修,但这种现象始终未能根治。

荣昌共投资1000余万元,在清江镇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先后改造了4座提灌站,并新铺设30余公里管道替代原有明渠,实现了耕地使用管道灌溉的全覆盖。这些管道由提灌站延伸至灌区各山地和坡地的制高点,沿线设有阀门。当地村民只需启动提灌站水泵,打开田间地头的阀门,便可就近进行灌溉。

明渠改为管道输水后,水有效利用率显著提高。“量水到口,配水到户,核算到亩,按方收费”的全新水费计取方式,改变了灌溉“随抽随用”的习惯,形成了当地用水户水量饱和即关掉阀门的节水自觉。

清江的模式,在古昌、万灵、、清升安富等镇街同时推行,改革实施一年多来,达到了省水、省时、省心、省力、省钱的效果。据测算,荣昌改革试点区亩均用水量从改革前的185立方米/亩下降到90立方米/亩,试点镇街政府、农户投入大幅减少,用水户水费支出明显降低。试点区村民用于灌溉稻田的水费开支从亩均40元下降到了亩均25元左右,遇干旱年节约水费约30万元,每年用于渠道及泵站的维修费用将节约40万元左右。同时,试点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14年的不足0.5提高到0.85以上,是以前的1.8倍。

今年,我市将包括荣昌在内的3个区县列为试点,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上次的目的,是从粗放到集约;这次的目的,是由集约变精细。”荣昌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这是又一次新的开始。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

农机购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报道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一、2020年上半年市场运行分析  1.总体运行情况  前几年,受自走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械大范围跨区作业冲击,叠加市场饱和度高,机手收益不佳、投资回收期延长、客户对新产品迭代更新的顾虑和观望等因素影响,导致市场自2015年的4.5万台规模。

[详情]
数字赋能兴乡村 数字赋能兴乡村

数字经济是当下新兴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浙江是“数字经济”大省,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浙江省农业农村系统将“数字三农”工作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高度重视。

[详情]
疫情下撂荒耕地治理的观察与思考 疫情下撂荒耕地治理的观察与思考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粮食安全与农业议题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农村耕地撂荒的现实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笔者所在的江西省是粮食主产区,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正在开展撂荒耕地治理行动,抢抓农时进行春播春种。

[详情]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解“谁来种地”问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解“谁来种地”问题

夏收时节,记者在河南麦收现场采访发现,通过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紧盯市场需求规避风险,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书写“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地”的答卷。

[详情]
粮食储备如何找准着力点

粮食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围绕粮食储备工作积极发表意见。  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安全标准线,我国的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