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但倘若手里的粮是霉变的湿粮、废粮,农民难免揪心。粮食烘干,安全入仓,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我国农机化工作正进入升级换挡、强力爬坡的新阶段,“烘干”是其中的关键节点。今年,江苏省淮安市农机部门致力践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在农业领域推进供给侧改革”要求,在农民真正需要的政策和做法上出实招——除了整体推进全程机械化外,更采取精准到点、重点突破的办法,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政策为引导,以烘干中心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粮食烘干能力建设,补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让时间有保障、效益有保障,让农民种地收粮“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烘干“上马”不惧极端天气
今年秋收期间,江苏省淮安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连续阴雨天气,当地水稻收割进度受到严重影响,原本在10月底就能收割完的水稻迟迟未能开镰收割。农户晒粮从来都是在碰运气,天气晴好则抢时间晒稻谷;天气不好要么急着出手被粮贩子狠赚上一笔,要么就只能自己承担更多损失。以往遭遇这种恶劣天气,广大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肯定是要着急上火的。但今年,淮安市农机部门力推的粮食烘干能力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遍布全市的粮食烘干中心为丰产丰收撑起了“保护伞”,给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11月7日,淮安依旧阴雨连绵,记者走访了淮安市多家农机合作社的烘干中心,前来送粮的农民络绎不绝。“受雨水天气影响,收上来的稻谷若不及时烘干,极易造成霉变,那我们大半年的辛苦就全泡汤了。”在洪泽区雨润农机服务合作社烘干中心,前来送粮的李师傅说,“有了粮食烘干机,我们种粮收粮更轻松、更踏实了”。
在金湖县万丰农机合作社,记者看到,合作社里高达三层楼的方形“大烟囱”昂然竖立,规模巨大的烘干机组正在运转,几名村民把刚从田里收回来的稻子经传送装置送入烘干机,烘干后的稻谷又从一根粗大的管子中“流”出来。“烘干机一批次能够处理310吨水稻,平常一天可处理620吨,为了跟时间赛跑,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处理4个批次。”万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姜勤介绍说,烘干的水稻比晒干的质量要好得多,不仅稻子够干,相同含水率烘干过的水稻较日晒的水分更均匀,且利于库存,处理后口感更好。记者了解到,万丰农机合作社从2010年开始“上马”粮食烘干机,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已拥有烘干能力达310吨的粮食烘干线三条,低温干燥机15台,年烘干量达6万吨,每年纯利润超过200万元,不但富了自己,也方便了周边农户。
总结起来,万丰农机合作社烘干中心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合作社自烘,合作社仅为自己流转土地的粮食烘干。二是代烘,周边农户、种粮大户发现粮食烘干效果好,便委托合作社代为烘干粮食,并付代烘费。三是辐射周边,随着合作社烘干中心业务越做越大,口碑传到周边市县,形成了规模效应,有些农户直接将粮食卖给合作社,合作社将收购的粮食烘干处理后再卖出,充当“粮食经纪人”的角色。四是延伸升级,打造品牌。目前,万丰农机合作社形成了全产业链工业化粮食生产模式,从过去的代耕、代种、代收为主向种子供应和技术培训、推广等转变,成为种子工厂、稻米加工工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合作社自己的服务品牌和粮食品牌。万丰农机合作社的“烘干”事业发展历程也是淮安市粮食烘干中心发展的缩影。
探索粮食烘干机械化的“淮安路径”
近年来,淮安市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不断壮大,粮食产量不断提升,但随之而来的粮食晾晒问题也日渐突出。据测算,淮安市每年仅因晾晒环节损失粮食就达5亿斤左右。粮食收获后因天气潮湿、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储存水分等原因,导致在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出现霉变、发芽变质,每年由于粮食霉变导致的粮食损耗数字惊人,再加上晾晒过程中的抛撒损失,年损失达粮食年产量的5%左右。与此同时,许多农户为了使稻谷能够得到充分晾晒,不得不延迟收割,导致了麦种季节延迟,使得来年收成受到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开足马力抓烘干刻不容缓。
今年,淮安市农机主管部门通过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政策引导,紧抓烘干中心建设,以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为着力点,强化政策供给,细化服务供给,大力提升粮食机械化烘干能力,为推动农机行业供给侧改革探索了一条可行路径。
强化粮食机械化烘干政策供给: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淮安市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目标,结合实际,做好全市粮食烘干中心(点)建设区域布局科学规划,减少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提高粮食烘干中心(点)的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防止出现新的产能过剩,促进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推进面积1000亩左右的规模以上土地流转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独办、领办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引导种植300—500亩的家庭农场联办粮食烘干中心;鼓励粮食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的村级集体经济新建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目前,全市新增粮食烘干机械达450台,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新增量江苏省第一;累计保有量达1787台,位居江苏省前列;全市新建60吨以上区域性烘干中心98个,累计建成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124个,为中心周边农户提供周到便捷的烘干服务。二是行政推动,补贴引导。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将粮食烘干中心建设工作列入2016年市政府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之一,淮安市政府把烘干中心建设列入对县区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市农机部门细化年度目标任务,按序时进度对各县区目标落实情况,包括购置烘干机台数、品牌、吨位,烘干中心建设规模、地点及建设主体等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完成目标任务。积极争取烘干机购置补贴资金,对购买机具进行补贴。同时,市县两级财政也相继安排专项预算资金,对当年新建的烘干中心辅助设施建设进行补助,市财政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对年度内新增6台套或60吨烘干能力以上的烘干中心进行奖补;洪泽区以“率先争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目标,在国家和省级补助的基础上,争取县财政对粮食烘干机具给予每台2万元的辅助设施补助,对批处理能力达60吨以上(含60吨)每个再给予10—15万元的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目前烘干布点已经能够满足全区需要。据统计,今年各级财政对烘干中心建设补助资金合计达2500多万元。
细化粮食机械化烘干服务供给:一是做好选型服务。水稻、小麦是淮安市主要粮食作物,市农机部门在推广过程中,重点推广适用本地地情的节能、环保型的低温循环式烘干机。市农机局多次组织区域内技术骨干和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代表,赴浙江、安徽及江苏省无锡、泰州等地烘干机生产企业考察观摩,对烘干机械的机型品牌、烘干能力、价格区间进行综合比较,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选用适合本地区的高中低档不同类型的烘干机械。二是完善技术服务。市农机部门邀请高校院所、行业专家制订适合淮安本地情况的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路线和作业规范,组织20余期机械化烘干专题培训班,向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介绍粮食烘干技术、烘干机产品性能、操作实务。三是创新金融服务。烘干机价格较高,机具占地要求高,对库房建设、电力配置均有较高要求,导致上马烘干中心成本高昂,使得很多合作社望而却步,市农机部门主动与苏州金融租赁公司等辖区内金融机构联系,为企业牵线搭桥,金融机构为合作社上马烘干中心提供贷款,本息分三年还清,在每季大忙集中烘干后还款一次,一年两次还贷,减轻合作社还款资金压力。四是加强保障服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农机局、粮食局、农委、农工部、发改委、财政局、供电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和综合协调烘干中心建设,帮助解决建设用地、供电、用油和收储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同推进粮食烘干机械推广和粮食烘干中心建设相关政策贯彻实施。
在万丰农机合作社内,拉粮车不断送来待烘水稻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