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资讯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农机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各地农机
农机购 农机资讯

安徽省农机工业协会召开二届二次会员大会

08-15
字体大小:

8月14日,安徽省农机工业协会二届二次会员大会暨2016年度工作会议在芜湖召开。本次会议以“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就安徽省“十三五”农机化发展规划、现代农机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安徽农机工业品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安徽省农机工业协会二届二次会员大会暨2016年度工作会议在芜湖召开.jpg

安徽省农机工业协会二届二次会员大会暨2016年度工作会议在芜湖召开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71.6%,高于全国8.6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农机生产企业达到120多家,全省农机工业总产值超过160亿元,目前,农机化和农机工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据了解,安徽省农机工业协会自创立以来,就以振兴安徽农机工业为目标,在联系企业、连接市场、服务行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优势,为提升安徽省农机化水平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进入“十三五”,安徽省农机工业也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机大省,要以服务现代农业、推动全程全面机械化进程为目标,以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提升农机装备与技术水平,实现到2020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7000万千瓦,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的发展目标。

与会代表认真听取安徽省“十三五”农机化发展规划报告.jpg

与会代表认真听取安徽省“十三五”农机化发展规划报告

安徽省农机工业协会理事长、中联重科副总裁王金富在协会2016年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制定“调、转、促”行动纲领,明确把农机工业作为全省14个产业集聚发展区进行规划和培育。2016年,在全国农机工业产值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安徽省现代农业机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逆势增长,上半年工业产值增速超过20%。下一步,安徽省农机工业协会将在各级政府领导下,以壮大安徽省现代农业机械产业集聚区为主要工作抓手,引进国内外农机企业和优秀人才,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构建集聚区龙头企业优势、人才优势、农机行业资源整合优势,以龙头企业带动、重点突破、协同创新,形成农机产业链优势,成为推动安徽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中坚力量,打造响亮的安徽农机工业品牌。

安徽省农机工业协会秘书长杨保国告诉记者,近年来,伴随着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一批本土骨干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带动辐射,安徽省农机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安徽省现代农业机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落户芜湖,目前以中联重科为龙头企业,纵向引进发动机、变速箱等上下游配套企业,横向扩展复合农机具、植保机械等周边制造企业的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一个现代农业机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正在加快崛起。未来基地将向大型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持续发展、创新,为安徽省农业工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会议还对协会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并邀请业内专家就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园林机械、秸秆产业化等现代农业前沿领域作专题报告。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

农机购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报道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10月26日到28日,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举办。这个亚洲第一的农机大展,也被誉为我国农机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从农机展上可以发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哪些新趋势新变化?今年中国国际农机展首次在长江以南的城市举办,为此。

[详情]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新建村田间,收割机正在收获玉米。杨永伟摄(人民视觉)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详情]
产品迭代加速、高端化升级趋势明显 国产农机创新“马力”足

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农业生产季季接续、茬茬压紧。农机装备,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要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我国农机行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有哪些新突破?记者进行了采访。

[详情]
以科技创新强劲驱动农业现代化

【专家视点】  作者:徐哲(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正深刻改变着我国农业的面貌,让人民的饭碗更稳,菜篮子更丰。202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

[详情]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一、2020年上半年市场运行分析  1.总体运行情况  前几年,受自走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械大范围跨区作业冲击,叠加市场饱和度高,机手收益不佳、投资回收期延长、客户对新产品迭代更新的顾虑和观望等因素影响,导致市场自2015年的4.5万台规模。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