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部在吉林省召开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座谈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专题研究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会议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坚持“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今年以来,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各地立足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涌现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典型经验做法,相关省(市)农业部门在座谈会上进行了交流。本报从今日起,陆续刊发相关典型经验报道,敬请关注。
今年以来,黑龙江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适应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新形势,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地位。
超前谋划早发动。去年底以来,黑龙江及早谋划种植结构调整。省委省政府多次进行专题研究,研究提出玉米调减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国家公布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政策后,省政府常务会议又专题研究玉米结构调整问题,安排部署结构调整的任务和配套政策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将结构调整任务落实到市县、落实到乡镇、落实到田块。省委组织部将玉米调整任务纳入对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绩效管理考核指标体系。
聚焦重点调玉米。在巩固提升优势区产能的同时,适当调减冷凉区和农牧交错区等非优势区玉米。按照“调减玉米、稳定水稻、增加大豆杂粮、扩大草蓿果蔬”的思路,积极推广米改豆、米改麦、米改杂、米改经、米改饲等种植模式,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罐”。采取组织推进、政策引导、典型示范、项目带动等措施,引导玉米主产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调减玉米面积。据农情调度,预计今年全省玉米面积调减2000万亩以上。
优化结构提品质。发展市场紧缺品种。推行米改豆、扩大大豆面积,调减玉米改种杂粮、杂豆、马铃薯等作物,预计今年大豆面积增加600多万亩、马铃薯面积增加140多万亩、杂粮杂豆增加400多万亩。发展加工专用品种。在玉米优势产区,重点发展高淀粉、高赖氨酸加工型专用品种,预计今年加工型专用玉米面积达到9000万亩以上。发展青贮饲用玉米。坚持农牧结合、以养带种,扩种青贮饲用玉米,预计今年青贮玉米面积达到230万亩、比上年增加近200万亩。发展鲜食特色玉米。重点发展鲜食型甜糯玉米,预计今年鲜食型玉米面积达到127万亩、比上年增加60万亩。
多措并举增效益。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农业“三减”(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行动,每个县(市、区)“三减”试验示范面积不少于10万亩,全省完成“三减”示范面积1046.7万亩。合理布局提质量。引导玉米种植户在品种选用上退回一个积温带,确保提质降水、安全成熟。集成创新强带动。建设“互联网+”高标准绿色有机玉米种植示范基地148个,基地面积24万亩,辐射带动全省绿色有机玉米面积近2000万亩,比上年增加300多万亩。创新服务增效益。开展互联网+营销,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发展玉米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让农民分享价值链延伸利润。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