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对于广大种粮大户来说,“双夏”是一年中最繁忙、最辛苦的一段时间。为了赶在立秋前完成早稻收割和连作晚稻种植,这两天,种粮农户们头顶烈日,起早摸黑,抢收抢种。骄阳晒黑了他们的脸庞,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裳。
机械人工双结合 种粮农户战农忙
收割机上“蒸桑拿”
这段时间,每天的气温都在38℃以上,走在马路上,像在火上“炙烤”一般,但如果坐在烈日下的收割机内,又会怎样呢? 前天上午,记者来到柯岩街道丰项村种粮大户毛华松的田头,他正驾着收割机,紧张地收割早稻。“坐在收割机上,就像在‘蒸桑拿’,不信你来试一试。”毛华松一边说,一边下了收割机,打算歇一歇,喝口水。 记者爬上收割机,碰到上面的任何一个部件,都十分烫手。人在驾驶室里,待了不到一分钟,感觉犹如进了蒸笼,全身上下汗水使劲往外冒,皮肤上传来一阵阵灼热感。 “我们为了抢收抢种,有时候要在里面待一天呢。”毛华松喝了一口水,他让记者摸一摸,说早上6点放在收割机上还是凉开水,但到了10点多,就已经成了“热开水”。同时,记者还看到,毛华松身上的衣服因为不断被汗水湿透,又不断被烈日烤干,衣服已经变得白花花、硬邦邦了。 为了抢收抢种,毛华松一边收割早稻,一边开始安排人手耕田。只见在滚滚热浪中,耕耙机已经在收割完成的泥田里,翻起阵阵黑土,散发出的泥腥味,在闷热的环境中,让人更加难受。
头顶烈日翻晒稻谷
金黄的稻谷在烈日下,散发着阵阵稻香。前天下午,当记者走进兰亭镇任家畈村种粮大户任小明的粮食基地时,感受到的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从22日开始收割,百亩早稻已经收获,今年天气好,收割特别顺利。”任小明一边说,一边捧起一把稻谷,在阳光下,金黄色的稻谷很耀眼。据任小明介绍,今年他的早稻亩产达到了900多斤。 今年63岁的任小明种了几十年的粮食,他说,今年天气好,帮了收割的忙。同时,随着机械化设备的推广,收割速度大大加快。“原先割稻靠人工,百亩稻田又要收又要种,要在立秋前完成很紧张,但现在不到一周时间就完成了收割和晾晒。”任小明很开心。 其实,烈日下翻晒稻谷,也很辛苦。记者看到,任小明的脸被晒得像个“黑包公”。因为要不停翻动稻谷,一阵阵热浪袭来,头上的汗珠也如“泉涌”一般,滴在晒谷场上,瞬间被地面高温蒸发……
父子上阵“传帮带”
背后是白鹭纷飞,身前是秧苗翠绿,在很多人眼中,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但当走近时,你会看到,种粮大户满面的汗水,才是最美的景色。 昨天一早,记者来到平水镇会稽村,种粮大户祝建宁一家已经忙碌在田头。只见祝建宁开着插秧机,在已经耕耘好的田里行进,秧苗一行行种进了田里。“老爸,你休息一下,我来开。”祝建宁的儿子小祝看到父亲满头大汗,心痛不已。 为了抢种,也为了避开高温,祝建宁一家往往清晨4点就起床,5点多已经在田头。小祝去年下半年开始跟着父亲从事种粮,今年是第一年参加“双夏”,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叫“实习”。 虽然是在田间地头“实习”,但小祝始终很认真。在烈日下,干着很多年轻人的“陌生”工作。“插秧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所以在操作时要特别注意。”祝建宁叮嘱儿子,虽然现在是机械化种田,但还是要用眼睛看、用手感受,而最好的学习途径就是亲手插秧。 记者看到,在连作晚稻种植中,祝建宁还是采取机械和人工结合的方法,以此加快进度。 在另一边的稻田里,由多位妇女组成的插秧队,身着长袖衣服、头戴着草帽、脖子上挂着毛巾,正在插秧:左手分秧,右手插秧,眼睛瞄准行距株距,像小鸡啄米似的,迅速下插,一棵棵秧苗便直立于田中,横成排、竖成行,滴滴汗水滴到田间,黝黑的脸上写满专注。而祝建宁则建议儿子,先要跟着这些插秧能手学习。 到上午9点多的时候,头顶的烈日已经把稻田里的泥水变成了温水,而祝建宁的衣服也已经湿透,他抬头看看正忙着插秧的儿子,十分欣慰。“感觉到自己的事业有人继承了。”祝建宁笑着说。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