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里放的不是钱,而是粮食;“存折”里存的不是钱数,而是粮食持有数,这就是“粮食银行”。从起初只是为粮农储粮,再到统种统购、烘干存储、保价增值等,“粮食银行”的内涵和功能不断扩大。但随时间推移,过度依赖市场走势、服务功能单一、缺资金和缺上下游产业支撑等问题也逐渐暴露,“粮食银行”出现生存危机。因此,急需国家在金融贷款、打通粮食流通瓶颈、解决信息不对称、加速产业对接、开展法律援助等方面给予扶持,保障“粮食银行”健康成长,进而为粮农提供更多服务。
资料图
夏至谈粮,粮农惆怅。
43岁的玉米种植户祝远程眺望着225亩绿油油的玉米地,不知道今年玉米销售价会是个啥样子。他说:“过去把玉米送进‘粮食银行’,眼瞅粮价往上涨,保值增值没问题。可是,到了去年,玉米降价,看不清价格的走势,谁还敢往‘粮食银行’存粮呀!”
在祝远程所在的黑龙江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友谊农场,不少种粮大户都有这样的担忧。
友谊农场第八管理区“粮食银行”法人吕红军感触颇深。他说,粮户不承担风险,签单全是保值增值,把风险都压在企业,而企业根本无力承担这种风险,特别是玉米市场滑坡情况下,“粮食银行”发展受挫,也给农业产业化进程带来不利影响。
“粮食银行”到底能为农业发挥怎样的作用?它的经营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哪些扶持?带着疑问,笔者走进红兴隆的“粮食银行”一探究竟。
烘干带仓贮,安全又“双赢”——不仅保粮食安全,还让粮食保值增值
今年,友谊农场与具有“粮食银行、烘干仓储、加工贸易”等功能于一体的赛福瑞斯米业有限公司,签订了1.2万亩绿A级稻花香水稻种植合同,规定每亩产量以1060斤为标准兜底收购2000元,超出1200斤的部分每斤按照市场价格收购。全国种粮大户马国强签订了3000亩种植合同,保底可销售600万元。
拥有近730万亩耕地、粮食产能超80亿斤的红兴隆,在国家惠农政策扶持下,鼓励以合作社、合伙经营、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协作体等多种发展“粮食银行”建设项目,解决粮食烘干、仓储、保值和流通等瓶颈,共成立“粮食银行”23个,购置烘干设备56套,仓储能力超43亿斤。
前两年,连续阴雨天气给粮食收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粮食银行”烘干设备全部24小时开机,仓库全部打开,保证粮食100%按时入库,没有发生水稻发芽和粮食霉变现象,保证了粮食生产安全。
“粮食银行”不仅保证了粮食生产安全,也起到了保值增值的作用。双鸭山农场粮食科科长詹海波说,农场以合作形式成立3家“粮食银行”,仓储能力1.2亿斤,2014年秋不仅解决了46%粮食烘干仓储问题,还保证种植户粮食每斤增值1-2分钱。第六管理区玉米种植户廉东海说:“2014年秋雨太大了,收回来的玉米最少得70多个水,堆到场院就是发热霉烂。我500多亩地玉米全部送进‘众鑫粮食银行’,保住粮食不说,来年卖出时每斤还涨了2分钱。”
据管理局粮食管理负责人李强说,“粮食银行”的兴起,解决了粮贩子压等压价的问题,拓宽了粮食销售渠道,开辟了山东、江苏、山西等外省市场,最少保证粮食增值6000余万元。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