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资讯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农机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各地农机
农机购 农机资讯

向奋战在抗灾一线的农机人致敬

07-14
字体大小:

向奋战在抗灾一线的农机人致敬.jpg

近日,安徽省庐江县遭遇连续强降雨汛情,当地农机部门组织了数千台农机日夜奋战在抗洪一线。图为大拖拉机运送石子、膨胀剂到泥河镇竹园村河西圩加固圩埂。

6月底至今,我国南方多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首当其冲。与此同时,台风“尼伯特”深入内陆,降雨与前期汛情叠加,防汛防风抗灾形势严峻。农业部相继出台紧急动员令,要求各部门全力以赴抓好农业防汛抗灾,保生产安全。各地农机部门积极响应,迅速组织农机投入救灾抢险,动员拖拉机、农用泵等一切可利用的农机装备施救、自救,鏖战暴雨、陷阵台风。

从虫口夺粮、农机植保扮“当家花旦”,到抢收抢种力保颗粒归仓,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无需多言。此次洪涝灾害,农机已然超越自身属性,在危急关头发挥了抢险救灾的重要作用。

从村中巡检到入户慰问,从调度机具到资金支援,天灾面前,农机人不畏凶险,用行动守卫农村、守卫家园。天灾终会过去,而农机人的面孔和行动,将会永刻人心。

湖北:农机抗灾组团队排涝自救齐上阵

灾情就是命令。7月2日,根据湖北省农业厅统一安排,该省农机局局长刘长华带队的工作组到孝感市、随州市、十堰市和神农架林区指导农业救灾工作。7月5日,又加派由副局长带队的数个工作组,奔赴重灾区重点了解农机合作社、农机企业、机泵站、机库棚、农机具受灾受损情况,指导受灾地区农机部门调度农机具参与排涝及灾后自救。

6月24日、7月1日,湖北省农机局连续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及时了解防汛救灾机械设备分布情况,加强检修保养,确保以良好的状态随时投入抗灾救灾。截至7月6日,湖北全省农机系统投入防汛救灾机具数量已达到33.25万台(套),其中排灌机具25.46万台,拖拉机5.94万台,启用农机部门管理的小型泵站9349个,投入防汛救灾人员16.86万人(次),投入救灾资金4497.88万元。

武穴、蕲春两地农机部门根据市县统一安排,成立了“抗灾救灾专班”和“农机抗灾突击队”,日夜战斗在抗灾救灾第一线。武穴市农机局25名干部职工严防死守汛情最为严峻的丰收大港龙坪镇牛车村段12天,先后处置重大险情15处,加筑子堤2000多米,帮助灾区解决防汛资金3万元。同时,武穴市农机局依托鄂东农机抗灾物资储备应急中心,紧急购置3台100千瓦的大型机泵,维修100多台机泵,投入大型排涝机械31台(套)、中小型机泵300多台(套),组织投入排灌机械2380台(套),支援全市12个镇防汛抗灾工作,在全市防汛工作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入梅以来,蕲春县农机局已先后4次从武汉等地调运排灌机械218台(套)支援汛情严峻的灾区,并及时将其安装调试到位直至投入使用。

下一步,湖北省各级农机部门将进一步强化农机抗灾救灾工作措施,组织各类农机服务主体和农机户及时维修、保养农机具,并加强对排涝、耕整、田管和播种等机具科学调度,积极投入灾后恢复生产,尽量减轻灾害损失。陈鹏宇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

农机购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报道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10月26日到28日,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举办。这个亚洲第一的农机大展,也被誉为我国农机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从农机展上可以发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哪些新趋势新变化?今年中国国际农机展首次在长江以南的城市举办,为此。

[详情]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新建村田间,收割机正在收获玉米。杨永伟摄(人民视觉)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详情]
产品迭代加速、高端化升级趋势明显 国产农机创新“马力”足

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农业生产季季接续、茬茬压紧。农机装备,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要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我国农机行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有哪些新突破?记者进行了采访。

[详情]
以科技创新强劲驱动农业现代化

【专家视点】  作者:徐哲(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正深刻改变着我国农业的面貌,让人民的饭碗更稳,菜篮子更丰。202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

[详情]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一、2020年上半年市场运行分析  1.总体运行情况  前几年,受自走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械大范围跨区作业冲击,叠加市场饱和度高,机手收益不佳、投资回收期延长、客户对新产品迭代更新的顾虑和观望等因素影响,导致市场自2015年的4.5万台规模。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