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资讯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农机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各地农机
农机购 农机资讯

全国农机安监部门把“为农民服务”落到实处  

07-08
字体大小:

2014年,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及其安全监理机构认真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和《农业部关于深入开展“为农民服务”活动的通知》要求,积极落实农机安全监理惠农措施,创新管理机制,推广先进典型,稳步推进免费管理、政策性保险、免费实地安全检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取得明显成效。

积极推进农机免费管理,政策受益面不断扩大。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及其安全监理机构积极争取资金,将农机牌证发放、安全检验、培训考试等行政事业性费用纳入财政预算。2014年,各地免费为33.4万台农机核发了牌证,共计免征2418万元,北京、天津、上海、陕西、青海、宁夏、大连、青岛和宁波实现了免费管理全覆盖,内蒙古、吉林、江西等地取得了较大进展。各地争取财政资金765万元,免费为88万台农机粘贴夜间反光装置,进一步消除夜间行驶安全隐患。免征小型微型企业牌证费用717万元,受益企业8700多家。农机免费管理政策的有效落实,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进一步打开了工作局面,提升了农机安全监理的形象。

试点实施农机政策性保险,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提升。2014年各级农机监理部门加大农机保险试点工作力度,共投入3840万元对15.7万台农业机械给予保险补贴。北京、上海、江苏、陕西已全面开展政策性保险,北京补贴保费70%以上,江苏、上海、大连补贴保费50%以上,上海部分区县达到了100%。政策性保险的实施,方便了农机事故的处理和调解工作,为民解忧,增加保障,为维护农机安全生产、农村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扎实开展实地安全检验,农机安全技术状态不断优化。各地积极落实免费实地安全检验制度,强化为农服务意识,下沉服务重心,走村入户,将服务送到农机户家门口、田间地头,有效提高了农民参检的积极性,各地农机监理机构和人员按照《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安全监理检验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把检验关,检验见车、见人、见证。2014年各地共投入财政资金6000余万元,免费实地检验农机703万台,极大地优化了农机安全技术状态。

强化农机监理队伍建设,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全国县级以上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中的参公单位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分别达到1185个和1441个,参公比例由36%提高到42%。各地加大装备建设力度,检测、勘察、考试等专用电子设备的推广使用,改善了执法条件。一些地区稳步推进农机和公安、安监部门联合执法行动机制走向常态化、规范化,不断加强部门联合行动与信息共享,强化体系建设,延伸监管网络,发展乡级监理员和村级安全员,延伸了监理机构的触角,保证信息畅通和工作落实,极大地提升了监管服务能力。

2015年,各地将以农机安全监理“为农民服务”活动为契机,继续强化农机惠农政策的落实,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加强对农机安全监理人员检验、考试、事故处理和依法行政等方面的培训,推进农机安全监督检查、实地检验、事故勘察、信息系统等方面的装备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效果。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

农机购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报道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10月26日到28日,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举办。这个亚洲第一的农机大展,也被誉为我国农机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从农机展上可以发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哪些新趋势新变化?今年中国国际农机展首次在长江以南的城市举办,为此。

[详情]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新建村田间,收割机正在收获玉米。杨永伟摄(人民视觉)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详情]
产品迭代加速、高端化升级趋势明显 国产农机创新“马力”足

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农业生产季季接续、茬茬压紧。农机装备,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要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我国农机行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有哪些新突破?记者进行了采访。

[详情]
以科技创新强劲驱动农业现代化

【专家视点】  作者:徐哲(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正深刻改变着我国农业的面貌,让人民的饭碗更稳,菜篮子更丰。202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

[详情]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一、2020年上半年市场运行分析  1.总体运行情况  前几年,受自走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械大范围跨区作业冲击,叠加市场饱和度高,机手收益不佳、投资回收期延长、客户对新产品迭代更新的顾虑和观望等因素影响,导致市场自2015年的4.5万台规模。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