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资讯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农机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各地农机
农机购 农机资讯

莫让三道坎儿梗阻马铃薯主食开发路

07-07
字体大小:

马铃薯主食开发实施3年来,产品研发加快、加工工艺不断改进、加工企业不断壮大、市场不断拓展、机制不断健全,马铃薯主食文化不断深入人心,马铃薯主食产品正在走进千家万户。而马铃薯主食开发作为一项创新性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加工、消费等多个环节,其中生产环节的全程机械化存在诸多短板,成为制约马铃薯主食开发进展速度的主要因素。

0.jpg

第一道坎儿——农民机械化生产意识不足

“我国是薯类作物生产大国,以马铃薯为主的薯类作物是粮、饲、蔬及能源兼用的重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16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杨德秋说。但是,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却与其种植面积不相匹配,“当前我国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水平尚未达到30%。其中,机械化收获水平仅为17.7%,而在马铃薯主产区云南和广西等地仅有1%左右,与当前发达国家机械化水平的95%有着天壤之别。”面对这样的数据,杨德秋遗憾地表示,“很多种植马铃薯的农户还没能认识到机械化对于提高其产量的意义。”

的确,长期以来,马铃薯都被看做经济作物中的一类,其生产方式也属于劳动密集型,从播种到收获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完成。随着农村劳动力减少,传统的种植模式显然已经与时代不符。同时,农民对于提升马铃薯产量的通常做法就是大量施肥。“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日本模式接近,日本农业选择了改良品种和改良土壤在先,机械化在后的道路。具体路径是,土地改良—化学化—良种化—机械化。在走过了‘化学化’这个阶段之后,才会更加注重机械化、良种化的发展。”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秘书张华光解释。很明显,当前,马铃薯生产还处于化学化的阶段。“我在调研中发现,有一些地方农民为了追求马铃薯的高产,施肥堪称‘无底线’,每亩地施肥量能达到150公斤。而欧美国家施肥量最多仅为每亩地30公斤。”杨德秋说。如何提高农民意识,让农民认识到机械化生产是提高马铃薯质量与产量的最有效手段是推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道路上的第一道坎。

第二道坎儿——区域性机艺融合难上加难

一直以来,农机与农艺这对“兄弟”之间的融合问题都被当作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瓶颈。对此,黑龙江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李国民教授表示,“农机与农艺融合不仅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更是一个区域性的问题。”

在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分为东北和华北一季区、西北一季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中原二季区以及南方冬作区。区域间的地理特点、种植品种等因素不同使得每个地区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也不同,因此,并不是说片面地解决了某一个地方农机与农艺之间的矛盾就等于适用于全国。“比如,东北和华北地区地势平坦,地块大,宽行、髙垄种植,而且企业化种植发展速度快,全程机械化水平较高。西北地区70%以上为山坡地,地块较小,农田基础设施差,种植模式多,耕作方式粗放,大多需要中小型机械。西南地区山区居多,地块小且分散,部分较大坝区种植模式丰富,耕作较粗放,机械化水平低。南方冬作区冬闲稻田种植马铃薯,地块小,土壤粘重,多采用垄作或畦作,目前,还主要以人工作业为主。”杨德秋解释,“同样的机器在不同的地方也许并不适用。就拿马铃薯收获这个环节来说,目前主要有联合收获和分段式收获两种方式,通常情况下,联合收获被认为是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收获方式。但是,联合收获在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东北地区并不适用。由于该地区土壤黏重,联合收获机的震动装置无法将薯块上的泥震掉。力度太大的话,还会造成薯块内部破裂,形成水心,造成内部腐烂,这种腐烂还会很快传染给其他的马铃薯。因此,发展马铃薯机械化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由于各地悬殊的地理及气候差异,适应某一地区机型的产品,难于推广拓展到其他地区,产品个性化程度高,很难大批量生产销售。”李国民补充道。由此可见,提高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水平,并不能盲目地追求数字的增长,而更应提高机械化生产的质量,有针对性地研发制造适用于不同地区马铃薯生产的机具,让农机农艺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第三道坎儿——马铃薯仓储还没破题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涉及耕整地、播种、中耕、植保、收获,进一步延伸到分级仓储,从而才能够实现马铃薯商品化的全过程。”李国民说。的确,目前马铃薯的仓储问题也急需解决。

小麦、玉米、水稻通过晾晒、烘干便可长期存放,与这三大主粮不同,马铃薯自带“蔬菜”属性,所以其存放需要适宜恒温的条件。据了解,马铃薯适宜存放的温度为5℃左右,温度过高会造成其霉变腐烂,温度过低则会造成冻伤,如若遭遇太阳暴晒,则会造成其表皮变绿,不能食用。要求如此之高的存放条件,当真给种植马铃薯的农户出了道难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马铃薯收获以后,都采用人工分级挑选,然后装袋储存。一方面,这种贮存方式消耗人力物力,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也不适宜马铃薯的长期保存。”杨德秋说。

马铃薯仓储问题得不到良好的解决,还会造成其价格波动,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就拿内蒙古来说,由于农民没有地方存放马铃薯,每年秋收之后,土豆便会集中上市,价格自然就会下跌。如果建成了大规模的仓储基地,就能很好地调控其市场流通量。”李国民表示。

据了解,国外的很多马铃薯产品生产厂家如美国百事公司、辛普劳公司在仓储方面都有很成熟的实践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学习。目前,国内的一些农机生产企业现在也已经注意到了马铃薯仓储这个问题,一直致力于马铃薯机具研发生产的青岛市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洪珠的目标很明确,他透露,下一步该公司的研发重点就将放在马铃薯智能可调式恒温仓储上,尽快给马铃薯安个窝。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

农机购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报道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10月26日到28日,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举办。这个亚洲第一的农机大展,也被誉为我国农机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从农机展上可以发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哪些新趋势新变化?今年中国国际农机展首次在长江以南的城市举办,为此。

[详情]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新建村田间,收割机正在收获玉米。杨永伟摄(人民视觉)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详情]
产品迭代加速、高端化升级趋势明显 国产农机创新“马力”足

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农业生产季季接续、茬茬压紧。农机装备,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要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我国农机行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有哪些新突破?记者进行了采访。

[详情]
以科技创新强劲驱动农业现代化

【专家视点】  作者:徐哲(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正深刻改变着我国农业的面貌,让人民的饭碗更稳,菜篮子更丰。202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

[详情]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一、2020年上半年市场运行分析  1.总体运行情况  前几年,受自走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械大范围跨区作业冲击,叠加市场饱和度高,机手收益不佳、投资回收期延长、客户对新产品迭代更新的顾虑和观望等因素影响,导致市场自2015年的4.5万台规模。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