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资讯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农机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各地农机
农机购 农机资讯

田间地头的“农业机器人”

07-06
字体大小: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王玲所在的团队研发出一种机器人,不仅可以采摘棉花,还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籽棉的品级。

对农民来说,收棉花是一件苦差事。而且人工采棉耗费的成本相当大,所投入的劳动力约占整个生产过程的50%。例如,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植700万亩棉花,每年付出拾花采摘费近4亿元。

王玲和团队研制的这种机器人在采摘前就知道,哪片地里的棉花质量好,哪片地里的棉花质量差,从而避免重复或无谓劳动。而在种植时,只需让棉花植株的种植间距满足机器人的宽度,棉田留予一定的条宽来满足采摘机械手的工作幅宽。

1.jpg

会种菜的机器人

在“寿光蔬菜博览会”上,由寿光科技人员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穿梭于菜架中,采摘、管理动作精准流畅,让游客在零距离接触中感受智能化种植带来的便捷和高效。

据了解,这几种机器人的能源系统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通过变压变频用蓄电池将电能存储起来。当机器人电量不足时,自动搜索充电地点,自动完成充电对接。当机器人充电完毕后,再继续执行上次未完成的任务。

会喷雾打药的机器人

这是一台三四人高的庞然大物,其绿色外壳造型特异酷似科幻影视作品中的“外星人”,它其实是北京一家植保公司与意大利、西班牙合作生产的喷雾机。

据了解,发生玉米粘虫灾害时,农民大概以每人150元/天的价格雇人打药,仍雇不到足够的人手。而玉米成熟时秸秆高度一般都接近两米,普通的悬挂式喷杆喷雾机根本下不去地,农民只能看着干着急。而这种“外星机器人”可自由调节行距和高度,其独特的设计可轻松进入各种高度作物的田地,不会对作物造成损伤。

懂嫁接的机器人

嫁接机器人由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机器人实验室负责人张铁中教授研制成功,机器人分为穗木供苗系统、砧木供苗系统、切削和结合、固定部分。

张铁中将演示的黄瓜苗和南瓜苗分别放在穗木、砧木供苗处,只需一步,机器瞬间完成了精确定位、抓取切苗、接合固定等多步操作。从放苗到嫁接成功,整个过程也不过几秒钟的时间。

这台通用型蔬菜嫁接机器人一小时至少完成400株,实验室的另外一台更加先进的双向高速蔬菜嫁接机器人一小时可以完成800株,是人工作业的6到7倍。同时,机器人嫁接苗的成活率高达95%。

2.jpg

分拣果实的机器人

在农业生产中,将各种果实分拣归类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农活,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英国一家农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结构坚固耐用、操作简便的果实分拣机器人,从而使果实的分拣实现了自动化。

它采用光电图像辨别和提升分拣机械组合装置,可以在潮湿和泥泞的环境里干活,它能把大个西红柿和小粒樱桃加以区别,然后分拣装运,也能将不同大小的土豆分类,并且不会擦伤果实的外皮。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

农机购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报道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10月26日到28日,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举办。这个亚洲第一的农机大展,也被誉为我国农机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从农机展上可以发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哪些新趋势新变化?今年中国国际农机展首次在长江以南的城市举办,为此。

[详情]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新建村田间,收割机正在收获玉米。杨永伟摄(人民视觉)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详情]
产品迭代加速、高端化升级趋势明显 国产农机创新“马力”足

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农业生产季季接续、茬茬压紧。农机装备,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要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我国农机行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有哪些新突破?记者进行了采访。

[详情]
以科技创新强劲驱动农业现代化

【专家视点】  作者:徐哲(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正深刻改变着我国农业的面貌,让人民的饭碗更稳,菜篮子更丰。202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

[详情]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一、2020年上半年市场运行分析  1.总体运行情况  前几年,受自走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械大范围跨区作业冲击,叠加市场饱和度高,机手收益不佳、投资回收期延长、客户对新产品迭代更新的顾虑和观望等因素影响,导致市场自2015年的4.5万台规模。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