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资讯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农机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各地农机
农机购 农机资讯

吉林成功示范秸秆覆盖下少免耕机械化栽培模式

07-05
字体大小:

6月18日,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在吉林省梨树县卢伟农机合作社的玉米田里,向参加吉林省人力资源厅组织的推动发展现代农业专家活动日的专家、黑土地联盟单位成员和一批农业、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宣布,“再也不用为焚烧玉米秸秆发愁了,全部秸秆都留地里,既方便种地,更能把地种好,苗全、苗齐、苗壮,我们已率先在吉林省示范成功了可在玉米秸秆全量留田覆盖下的四种少免耕机械化栽培模式,建立起相应的技术规程,研制出系列配套机具,从此可以大面积复制、大规模地推广应用了”。

吉林成功示范秸秆覆盖下少免耕机械化栽培模式  

东北黑土地保持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的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播种栽培技术试验,发韧于由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张旭东牵头,于2007年在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建立起的15公顷试验田,此后他们又陆续在东北和内蒙古,设立起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四种玉米秸秆全覆盖少免耕播种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近些年,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应用研究所等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单位,在梨树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分析总结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免耕栽培技术应用情况,研发了适合东北区域的玉米秸秆全量覆盖栽培技术。以玉米秸秆全量覆盖为核心,建立秸秆覆盖与处理、播种、施肥、除草、防病及收获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体系,率先解决了东北黑土区玉米连作、秸秆移除和焚烧导致的土壤退化以及相衍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东北地区耕作制度改革提供了上佳的解决方案。    连续多年测定的数据显示,土壤含水量增加20%至40%,表层0—2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0%,0—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2.91%;在免耕秸秆全覆盖技术田块,每平方米蚯蚓的数量增加至120多条,是常规垄作的6倍。大量的蚯蚓活动使土壤有着良好的孔隙度,表层土壤容重最高为1.46克/立方厘米,5厘米处土壤容重仅为1.32克/立方厘米,十分适合玉米根系的生长;同时减少了扬尘,将秸秆覆盖技术应用于风沙区,每年每公顷可减少土壤风蚀量约800多吨。秸秆覆盖技术比常规种植每公顷可节约成本1200元至1500元。    据王贵满介绍,此项技术一方面把秸秆全量留在田间,另一方面又解决了秸秆全量覆盖可能导致的播种质量下降、苗期地温低、喷施除草剂难等问题,形成了适应不同区域的秸秆处理方式的玉米少免耕栽培模式。    一是平作种植方式,把行距加大到70厘米以上。由于行距加大,秸秆分布均匀,免耕播种机播种时,可顺利拨分种植带秸秆,具体称为“玉米秸秆全覆盖等行距平作免耕栽培技术模式”。目前这种模式已连续在梨树县一块田里运用九年,成为东北区域玉米连作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应用年限最长的保护性耕作样板田。    二是两垄空一垄,俗称“二比空”种植方式,采用在通用玉米收获机的基础上研究改制的适于收获宽窄行与“二比空”模式的专用玉米收获机,在收获作业时把秸秆集中放置于第二年非播种行(垄)的秸秆处理方法的“玉米秸秆全覆盖大等宽窄行平作免耕栽培技术模式”。    三是原种植方式,采用灭茬机,在春、秋季垄上浅旋作业秸秆处理方法的“玉米秸秆全覆盖等行距垄作少免耕栽培技术模式”。目前这种模式推广应用面积已达百万亩以上。    四是宽窄行种植方式,在当年秋季收获后,或者在翌年播种前,对播种带使用联盟新研制的玉米苗带秸秆分离处理机,把待播种带的秸秆事先拨分离秸秆处理方法的“玉米秸秆全覆盖宽窄行平作少免耕栽培技术模式”。    刚从美国考察保护性耕作技术归来的黑土地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农机推广专家李社潮,在报告美国保护性耕作的情况时谈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界定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差别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前者每公顷秸秆覆盖量要在1100公斤以上。秸秆覆盖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内容,秸秆覆盖量多少是衡量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规范程度的主要标准。在美国,秸秆覆盖量普遍较大,甚至在玉米、大豆田还专门种植了草类覆盖物,而我国不仅秸秆面积规模小,并且单位面积覆盖量少,这正是中美两国保护性耕作发展水平之间最大差距的体现。    黑土地联盟想要学习借鉴国际上保护性耕作少免耕技术,必须在秸秆全量留田覆盖水平这一主流发展方向上有所突破,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实现玉米秸秆全覆盖少免耕栽培技术“中国化”,在东北黑土地落地生根,完善农艺、改制农机、破解难点、制定规范、两者融合、不断示范、久久为功,创建起在秸秆全量覆盖的玉米少免耕机械化技术模式。    榆树市晨辉农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刘臣兴奋地说:“有了这四种成功的技术模式,特别是研发出秸秆苗带分离处理机和新型深松施肥机的苗带秸秆处理模式,我们心里就托底了,农民也一定非常认可,可以向农民保证,秸秆不用烧,地里‘埋汰’也能种好地。明年我们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免耕种植面积可扩大几千亩,甚至上万亩。”    预计2017年在吉林省将率先呈现出玉米秸秆全覆盖机械化免耕播种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跨越式推进,为突破玉米秸秆综合利用这一社会性难题,走出一条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道路。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

农机购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报道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10月26日到28日,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举办。这个亚洲第一的农机大展,也被誉为我国农机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从农机展上可以发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哪些新趋势新变化?今年中国国际农机展首次在长江以南的城市举办,为此。

[详情]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新建村田间,收割机正在收获玉米。杨永伟摄(人民视觉)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详情]
产品迭代加速、高端化升级趋势明显 国产农机创新“马力”足

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农业生产季季接续、茬茬压紧。农机装备,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要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我国农机行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有哪些新突破?记者进行了采访。

[详情]
以科技创新强劲驱动农业现代化

【专家视点】  作者:徐哲(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正深刻改变着我国农业的面貌,让人民的饭碗更稳,菜篮子更丰。202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

[详情]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一、2020年上半年市场运行分析  1.总体运行情况  前几年,受自走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械大范围跨区作业冲击,叠加市场饱和度高,机手收益不佳、投资回收期延长、客户对新产品迭代更新的顾虑和观望等因素影响,导致市场自2015年的4.5万台规模。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