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评选中,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一举成为全国就业50强典型经验高校。
破解职业教育难点 添力现代农业发展.jpg?
作为我市唯一入选的高职院校,其在2007年就成为全市首批教育部单独招生试点院校,2013年通过重庆市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验收,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学生连续4年参加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等殊荣。其中,农业类项目占获奖总数的95%。
学院位于三峡库区腹心、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万州,建校伊始,学院党委就立足高技能人才培养,担负起立足三峡、服务库区、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以魄力、恒心与行动不断破解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一个又一个难点。
难点1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不仅影响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的就业,更关系到学院的生存与发展。专业设置如何与社会需求联系更加紧密?在调整中怎样避免过于频繁?如何将专业做专做精?
念好“农”字经, 突破办学“瓶颈期”
纵观全市,以涉农专业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只有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这一所,学院近8000人的在校生中,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就读涉农专业。
难以想象的是,在学院成立前后,全国正面临着农业职业教育的低谷期。为了维持“生存”,各地的农业职业院校都在实施“去农化”办学,至2007年学院仅剩2个纯农、2个涉农专业。
专业设置同质化、生源不稳定、在办学定位上摇摆不定等问题凸显,严重影响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发展何去何从?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学院党委书记陈章、院长杨和平带领党政领导班子主动出击,理性思考,通过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最终确定了立足三峡库区,坚持以“服务三峡”、“服务三农”服务现代农业为办学宗旨,走以现代农业为办学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
按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技术要求,学院以主动的姿态对传统农业类专业进行了调整改造,将分布于11个专业大类的36个专业聚焦于现代农业。
为将专业做专、做精,学院建起对接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农业产业和生态产业的农产品生产技术、生态产品生产和保护技术、畜禽产品生产技术三大核心专业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与服务三大主体专业群,培养现代农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经营管理人才。
2015年,学院紧贴产业发展和教育部最新文件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将现有36个专业调整为32个,使培养现代农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主线更加凸显。
近年来,学院共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4个、市级重点专业4个,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开发出版项目课程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48门。专业建设实现了一个集中和一个转变:即专业布局结构由分散向围绕现代农业集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技术技能转变。
专业的发展让人才培养更加“对口”,如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率达100%,企业用人满意度提高了9个百分点达到95%;园林技术专业竞争力在我市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排名第一;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双证获取率100%;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毕业生就业率98.96%,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2.75%……
随着各专业的强势崛起,三峡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已经驶上快车道。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