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资讯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农机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各地农机
农机购 农机资讯

“十二五计划”:七大措施 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

06-23
字体大小:

“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力贯彻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加大“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落实力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取得新的成效,770个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  

“十二五计划”:七大措施 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0年的52%提高到2015年的56%以上。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对农业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十二五”农业农村科技到底有哪些重大举措呢?来看看吧!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力贯彻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加大“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落实力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取得新的成效,770个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    机构队伍进一步健全。目前全国有农技推广机构7.9万个,其中县乡7.6万个;实有农技人员58万人,87%的农技人员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农技推广“特岗计划”稳步推进,2014年全国招聘特岗农技人员1.1万名。    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三分之二的乡级农技推广机构以县为主管理,实现了管人与管事的统一;“专家 农技人员 科技示范户”的工作机制和“包村联户”的服务模式在全国普遍推行。    投入保障进一步增强。全国94%的农技推广机构已纳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中央每年投入农技推广补助经费26亿元,各地近年也投入约100亿元支持农技推广工作,中央投入58亿元建设经费,支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加强条件建设。    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年推广新品种27.8万个次、新技术18.1万个次,开展技术培训58万次,培训3.5亿人次。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    “十二五”以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成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的首批建设重点,3年投入中央财政经费13.8亿元,先后启动了28个学科群的条件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了一批基础前沿成果。例如,黄三文研究团队领衔国际黄瓜基因组研究,对115个黄瓜品系进行了深度重测序,并构建了包含360多万个位点的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科学》杂志以封面长篇论文形式发表了黄瓜苦味生物合成与调控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黄瓜变苦的基因之路。    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学科群,陈化兰团队系统深入研究了禽流感病毒进化、跨种感染及致病力分子机制,为科学认知禽流感病毒做出了贡献,为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攻克了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例如,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学科群,陈万权团队针对小麦条绣病高空远距离传播、毁灭性强、防控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开展研究,构建了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实现了有病无灾和病害持久控制,每年挽回小麦损失20亿公斤以上。    凝聚和培养了一批杰出科技人才。“十二五”期间,15人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4个创新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支持,26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124人入选国家农业科研杰出人才。    农业科技支撑行动    “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围绕主要粮食作物开展科技支撑行动,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    2012年,农业部启动实施超级稻“双增一百”,计划在全国示范推广超级稻1.2亿亩,实现亩增产100斤、节本增效100元的目标,达到增产、增效、增收的协调统一。    同年,启动实施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以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四省区为重点区域,以玉米增产和节本增效协调促进为目标,强化优良品种、栽培技术和工程机械三大支撑,争取到“十二五”末,在东北地区近2亿亩玉米种植面积中,实现1亿亩玉米平均亩增产200斤以上,亩节本增效200元以上的目标。    截至2015年,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1.32亿亩,平均亩产583.5公斤,实现了亩增100斤、增收100元的目标。东北近1亿亩玉米实现了增产增效目标,并在个别地区实现每亩1200公斤以上高产。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2014年12月22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是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农(牧)业、农垦科学院共同参与的全国科技创新协作平台,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    创新联盟重点任务有:    加强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夯实农业学科发展基础;    加强农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制约发展的技术瓶颈;    加强农业学科前沿与基础研究,抢占战略制高点;    加强不同生态区重大科技工程技术研发,促进区域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    2015年7月7日,“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是在优化整合现有农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资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级农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综合服务机构。    服务中心主要围绕国家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需求,按照从成果征集到交易,到跟踪服务,再到孵化研究的全产业价值链服务体系进行成果转移服务,重点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征集确认、评价评估、宣传推介、转让交易、众创服务等工作。    据统计,2015年实现交易64项,金额6091万元。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2007年,农业部、财政部选择水稻、玉米等10个产业开展技术体系建设试点,之后,又根据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实验站为基点,全面启动建设了粮油、经济作物、畜牧、水产四个产业共50个主要农产品的产业技术体系,涉及112个主要农产品。    “十二五”期间,产业技术体系在有效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凝聚农业科研队伍、促进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有利支撑引领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体系共设5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233个功能研究室,聘用了50位首席科学家,1050位岗位科学家,1137位综合试验站站长,建设了5677个试验基地、13178个示范基地。    体系建立了稳定支持机制,按照首席科学家基本研发费30万元/年,岗位专家基本研发费70万元/年,综合试验站站长基本研发费50万元/年,“十二五”期间每年度中央财政支持体系专项资金131850万元。    体系针对国家和产业需要,共研发提供900多个新品种、350多项新技术新工艺、110多个新产品新装备。“十二五”期间,由体系参与研发和推广的品种进入农业部主推品种占所涉领域近一半,参与研发和推广的品种与技术获得国家三大科技奖占所涉领域的67%。     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    “十二五”期间,农业部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农业部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出台措施。    一是全力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善面源污染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能力,基本掌握污染状况及动态变化。在11个省开展可降解地膜试验推广。    二是加快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控。全面启动产地环境动态监测。继续在湖南长株潭地区实施污染修复和种植结构调整试点。    三是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对400个农业野生植物物种资源开展调查。推进外来入侵物种摸底调查、监测预警和灭除行动,建设天敌繁育基地试点。    四是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安排中央投资20亿元,支持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和规模化生物天然气试点工程建设。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调研和筹资制度研究,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启动秸秆全量化试点。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

农机购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报道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10月26日到28日,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举办。这个亚洲第一的农机大展,也被誉为我国农机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从农机展上可以发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哪些新趋势新变化?今年中国国际农机展首次在长江以南的城市举办,为此。

[详情]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新建村田间,收割机正在收获玉米。杨永伟摄(人民视觉)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详情]
产品迭代加速、高端化升级趋势明显 国产农机创新“马力”足

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农业生产季季接续、茬茬压紧。农机装备,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要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我国农机行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有哪些新突破?记者进行了采访。

[详情]
以科技创新强劲驱动农业现代化

【专家视点】  作者:徐哲(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正深刻改变着我国农业的面貌,让人民的饭碗更稳,菜篮子更丰。202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

[详情]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一、2020年上半年市场运行分析  1.总体运行情况  前几年,受自走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械大范围跨区作业冲击,叠加市场饱和度高,机手收益不佳、投资回收期延长、客户对新产品迭代更新的顾虑和观望等因素影响,导致市场自2015年的4.5万台规模。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