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资讯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农机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各地农机
农机购 农机资讯

五月围城,农机行业新翻墙者柳工该怎么办?

06-17
字体大小:

“城中的人想跑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写道。

5月26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发布2015年中国机械工业百强和汽车工业三十强,笔者一时兴起,对130家企业逐一进行排查,发现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首先,好消息是农机行业选手在我国最顶尖的制造企业清单中已有一席之地,此次共有22家农机行业企业入围名单。其次,坏消息是各企业对农机板块的重视程度并不乐观。22家入围企业中,以农业装备为主营业务或农业装备虽非其主营业务但在农机行业某细分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仅有7家。第三,22家农机选手中新入“农机”围城者就有9家。细分之下,其来源有二:一是来源于行业寒冬持续5年之久且看不到头的工程机械行业,典型代表如中联重科;二是来源于触碰到行业天花板且景气度萎靡的汽车行业,如北汽、宗申。

围城内的风景,其实并非如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浪潮带来的“机器替人”刚需,加上持续十年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强刺激,给农机行业带来的一波发展高潮已开始谢幕。更何况,受制于用户购买力水平、众多的竞争者和不堪的知识产品保护环境,农机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利润率很低。此外,更糟糕的是,由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发放的不及时、额度有限和农民差额购机惯性等因素,将经销商、制造商的现金流绷紧到让人欲哭无泪。

然而,鉴于农机行业在中长期视角下的巨大发展空间,“城外”的工程机械与汽车集团的企业,仍有不少跃跃欲试者,准备跨界打劫杀入“城内”。这不,5月初我们又迎来一位跨界杀手---柳工。

其实,柳工选择做甘蔗机,综合各方面情况分析来看,可谓意料之中。首先,柳工在2015年初亦开始对农机行业进行密集走访、调研,当时笔者曾开玩笑的推测柳工会在2015年底或16年初进入农机行业,不成想竟无意猜中。其次,甘蔗机收发展空间大。据发改委统计,2014年广西省甘蔗每亩种植收益为负279元。究其原因,就是甘蔗的全程机械化水平太低,种收等关键环节仍基本靠人工,2013年广西的甘蔗机收率仅4.3%。第三,柳工有地利优势。从自然条件来看,广西省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国份额的60%以上,无疑是甘蔗机需求的主战场和兵家必争之地。较其他对手而言,柳工更贴近目标市场,无论是机器的田间试验、作业演示,还是销售发货,运营成本更低,乡里乡亲间也更容易达成信任。在地方政策上,柳工作为广西国资委的掌上明珠,农机购置补贴倾斜和研发开支加码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最后,甘蔗收割机技术对柳工而言可谓轻车熟路。柳工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老戏骨,对液压系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娴熟于心,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链也有成熟渠道。而甘蔗收割机在产品技术上的主要门槛就是液压,包括收割机的切梢、扶蔗、切割、喂入、切段、清选、升运、装卸、行走等系统,都大量采用液压马达或油缸来驱动和传动。

不过,最值得我们期待的,还是柳工的后手,看他的三板斧怎么打。笔者的期待是,柳工可以担负起甘蔗产业链链主的角色,打通土地整理、种子优选、耕种、管理、收获、蔗糖提炼等环节,提高整条产业链的效率和效益。毕竟,甘蔗生产机械化中牵扯到的利益相关方众多,农艺农机结合要求高,机收蔗料与糖厂设备生产工艺要相适应,糖厂和政府之间的各种合作与博弈,皆非柳工这类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技术储备、资金实力的选手而不可为。柳工可通过组建相关产业技术联盟、建设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等方式,用创新、共赢的思路打造合作平台,组织、协调各方资源,共同推动我国甘蔗产业的发展。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

农机购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报道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一、2020年上半年市场运行分析  1.总体运行情况  前几年,受自走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械大范围跨区作业冲击,叠加市场饱和度高,机手收益不佳、投资回收期延长、客户对新产品迭代更新的顾虑和观望等因素影响,导致市场自2015年的4.5万台规模。

[详情]
数字赋能兴乡村 数字赋能兴乡村

数字经济是当下新兴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浙江是“数字经济”大省,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浙江省农业农村系统将“数字三农”工作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高度重视。

[详情]
疫情下撂荒耕地治理的观察与思考 疫情下撂荒耕地治理的观察与思考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粮食安全与农业议题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农村耕地撂荒的现实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笔者所在的江西省是粮食主产区,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正在开展撂荒耕地治理行动,抢抓农时进行春播春种。

[详情]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解“谁来种地”问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解“谁来种地”问题

夏收时节,记者在河南麦收现场采访发现,通过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紧盯市场需求规避风险,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书写“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地”的答卷。

[详情]
粮食储备如何找准着力点

粮食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围绕粮食储备工作积极发表意见。  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安全标准线,我国的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