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资讯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农机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各地农机
农机购 农机资讯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农村:“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

06-17
字体大小:

导读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

相信每个人都不少见这样的报道:种粮大户开着先进大机械种地,然而现实的农村究竟是什么样子,你真的不见得清楚……

11.webp.jpg

谁在种地?

皮肤黝黑,青筋突出。这是张文明最突出的外貌特点,很符合大多数人对于农民的印象。没错,他就是河南省司寨乡平陵村的一名农民。玉米价格的持续走低,没有打击到张文明,“一麦一秋,玉米不行还有小麦背着。况且咱这年纪,不种地还能干啥?”但这位65岁的庄稼人却有自己的担忧:“按现在的行情,往后我干不动了,谁来种地?”

这并不只是张文明一个人的担忧。以平陵村为例,这个村子共有550户人,4900亩地,然而“55岁以下的,田里几乎看不到了”。老人和妇女,反而成了种地的“主力军”。仍在种地的这些农民,大多抱着“挣俩活钱儿”的平凡想法,“不指望种地致富”。李成,也是平陵村的一名农民,他将家里的12亩承包田交给了儿子,但是他知道,如果不是儿子身体不好又没手艺,根本不会在家种地。劳动力严重不足这一问题,可以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减缓。但是土地流转却在平陵村等许多村子遇冷。原因有二:一是,平陵村的土地租金太低,还不如种地挣钱;二是,农民总是有“土地情结”,种着地一年的口粮都能有保障。但是“土地流转”在不远的僧固乡东史固村却大受欢迎。在这里,出让土地后刨掉成本,纯收入还有1500元,而流转租金只有1000元。但其实“自己种地还是比流转出去划算”,这是东史固村农民刘开生的说法。可见在这里,土地流转只是个无奈之下的选择。“别说儿子不愿意种地,就是愿意他也种不了。”因为有一次刘开生让儿子去浇地,折腾半天也没弄成,最后还是他办事回来赶到地里才弄出水来。

640.webp.jpg

谁能种好地?

其实单看产量,个人种地和规模经营相比,并不算低。但现代化设施的推广,个人种地却出了一些问题:

1、老人很难支撑现代产业2、质量开始出现一些问题

与此相比,规模化经营的优势就明显多了:人力成本降低;较大规模种植能有效增加收益;批量种植能提高质量……农业后继乏人,种地确实要换个种法。快速成长的种粮能手、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被寄予厚望。

新兴主体的困惑

有调查发现,玉米价格的下跌,让不少新型主体陷入新的困境:承包的规模越大,风险也就越大。经营压力加大,土地退租的苗头就随之出现了。河南新乡延津世纪富合作社理事长赵国换说,合作社共流转1800亩地,合同签了10年,虽然还没到期,但预计到下半年,有一半地要退回去。土地流转的速度也放缓了许多。另一方面,银行贷款更加收紧,让新型主体日子更难。一家合作社负责人说:“过去5年都找一家银行贷款,一笔钱要交双份利息,贷完先存回去,再贷出来。但有钱就比没有强,没想到,去年银行听说种粮赔钱,今年不给贷了。”到现在,一说是种地的来贷款,银行几乎都不放贷。如此一来,合作社运营也步入困境,甚至名存实亡。主要原因大概在于:土地流转成本涨得太高了。如果是延津县农户间小规模流转,每亩租金600—800元,但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及种粮大户流转,每亩租金要到800—1200元。种地想挣钱?基本不可能。然而,这些问题和结构调整比起来都不是大问题:小麦收完了种什么?某些方面的补贴政策什么时候才能出台?原本要种的品种如果不能种了,农机成本又如何解决?问题总是解决了一个,就又来了一个。

640.webp (1).jpg

土地当不当流转?

虽然土地流转遇冷,但还是有相当优势的,但是要讲究顺其自然,要适度。据延津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罗鹏介绍,土地流转要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就业相适应。但是,到底多大规模算“适度”?经过调查,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规模500—1000亩最理想。

当然,土地流转也不是唯一规模经营的方式。依托社会化服务体系,采取土地托管、代种等方式,带动广大普通农户,既能发挥一家一户的“精耕细作”,也能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也可以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不过,想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还是要从根本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扶持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这块短板。其中,政策补贴是最受农民关注的部分。种不种地都可以拿、发放不够及时、数额有不足等都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想解决补贴的问题,首先要在制度层面落实金融支农政策,安排一定额度农业信贷资金,缓解新型主体季节性、临时性资金需求。除了政府方面,新型主体也要面向市场,更大地发挥自主性。

2014年,章丘市龙山街道办事处宋家埠村全村的1200亩土地整体流转给了联庆家庭农场,市场价格下跌的玉米被作为青储玉米卖给了养殖场,不但没亏损,反而盈利不少。

这就是个不错的例子。

说到底,只有想尽办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过得体面,才能有人愿意种地。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

农机购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报道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10月26日到28日,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举办。这个亚洲第一的农机大展,也被誉为我国农机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从农机展上可以发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哪些新趋势新变化?今年中国国际农机展首次在长江以南的城市举办,为此。

[详情]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新建村田间,收割机正在收获玉米。杨永伟摄(人民视觉)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详情]
产品迭代加速、高端化升级趋势明显 国产农机创新“马力”足

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农业生产季季接续、茬茬压紧。农机装备,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要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我国农机行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有哪些新突破?记者进行了采访。

[详情]
以科技创新强劲驱动农业现代化

【专家视点】  作者:徐哲(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正深刻改变着我国农业的面貌,让人民的饭碗更稳,菜篮子更丰。202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

[详情]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一、2020年上半年市场运行分析  1.总体运行情况  前几年,受自走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械大范围跨区作业冲击,叠加市场饱和度高,机手收益不佳、投资回收期延长、客户对新产品迭代更新的顾虑和观望等因素影响,导致市场自2015年的4.5万台规模。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