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资讯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农机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各地农机
农机购 农机资讯

逐鹿工程机械与农机 万亿市场谁执牛耳

05-18
字体大小:

5月3日,广西柳工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4GQ-350甘蔗收获机下线,这也标志着柳工这一工程机械巨头正式进军农机领域;而此前更早进军农机行业的另一工程机械巨头——中联重科,早已风生水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年报显示,2015年其农业机械板块的业务收入几乎占到了总收入的16%。

从全行业来看,2015年工程机械全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08%,达到约5000亿元,而农机行业则同比增长7.39%,总营销收入超过了4500亿元。可见,几年来的此消彼长之下,农机行业在规模上已经堪与工程机械行业相比拟。

正是这种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工程机械巨头们纷纷向农机领域跨界,展望未来,伴随这些巨头经营策略及重心的调整,工程机械与农机合计达万亿规模的巨大市场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调查显示,与工程机械行业“几家独大”的寡头格局不同,农机行业当前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处于相对分散经营模式。据调研分析,农机行业大型企业数量只占到全行业的1.65%,中型企业数量占全行业的9.45%,小型企业数量占全行业的88.9%。

由于中小企业占据主导,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低,所以同质化、低水平竞争充斥行业。这也导致我国农机产业发展基础和共性技术薄弱、高端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行业试验研究手段发展缓慢,产品的档次、技术含量及附加值等总体偏低,尤其在高端装备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与此同时,自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以来,我国农机市场的火爆,引来国外农机企业纷纷到中国来推销产品及建立独资或控股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凭借其可靠的产品质量,借力补贴获得较为丰厚的收入,其同类产品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而内资企业由于产品质量、经营管理水平等落后,与外资企业同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更为严峻的是,当前几乎所有的一线外资品牌都已经完成在中国的布局,有望在新十年中集体爆发,本土品牌面临的竞争压力前所未有。

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农机市场在惠农政策的强力推动下,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十年发展黄金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以上问题的存在也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所以,一方面,行业亟待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本土品牌只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在此形势下,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的切入,或将为农机行业带来一股新气象——依托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资金进行高端农机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打破这种外资企业对于中高端产品的垄断现状。

展望未来,2016年,在国家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增长的金融保障措施的情况下,国家宏观经济预期将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伴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国家与相关部门对农机的支持力度将继续加大,农机行业还将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从更长远的趋势看,国家力推农业规模化经营、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将为农机化发展铺平道路,同时也将对农机市场产生巨大拉动作用。

这正所谓,逐鹿工程机械与农机,万亿市场,且看谁执牛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

农机购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报道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10月26日到28日,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举办。这个亚洲第一的农机大展,也被誉为我国农机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从农机展上可以发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哪些新趋势新变化?今年中国国际农机展首次在长江以南的城市举办,为此。

[详情]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新建村田间,收割机正在收获玉米。杨永伟摄(人民视觉)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详情]
产品迭代加速、高端化升级趋势明显 国产农机创新“马力”足

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农业生产季季接续、茬茬压紧。农机装备,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要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我国农机行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有哪些新突破?记者进行了采访。

[详情]
以科技创新强劲驱动农业现代化

【专家视点】  作者:徐哲(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正深刻改变着我国农业的面貌,让人民的饭碗更稳,菜篮子更丰。202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

[详情]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一、2020年上半年市场运行分析  1.总体运行情况  前几年,受自走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械大范围跨区作业冲击,叠加市场饱和度高,机手收益不佳、投资回收期延长、客户对新产品迭代更新的顾虑和观望等因素影响,导致市场自2015年的4.5万台规模。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