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资讯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农机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各地农机
农机购 农机资讯

众多企业难解甘蔗机收难题,柳工能否玩出新花样?

05-13
字体大小:

昨天,农机黑为我们分析了工程机械跨界农业机械企业的n种生存状态,在跨界上为柳工进军农业机械提了个醒。

今天,农机君更具体地说说甘蔗收获机企业的n种生存状态,看看柳工能否啃下甘蔗机收这块儿硬骨头。

第一类:坐拥技术优势的外资企业

约翰迪尔

约翰迪尔CH330甘蔗收获机

约翰迪尔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收获机械制造商,据介绍,在全世界使用的甘蔗收割机中,每1000台中就有700台是约翰迪尔制造的。因此,坐拥巨大的技术和资源优势,面对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约翰迪尔在2009年就开始探索研发适合中国市场的甘蔗收获机。

经过历时4年的研发与农场试验,2013年约翰迪尔在JD3520甘蔗收获机的基础上,推出了一款1.2m行距、198马力的甘蔗收获机,并在广西农垦国有良沂农场进行了高调演示。但是该机型并没有进行商业化推广。

真正走入中国市场的是经过再次改进而成的约翰迪尔CH330新型甘蔗收获机,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一款四驱甘蔗收割机。这款机器在2014年初首次交付广西用户,自此约翰迪尔甘蔗收获机在中国开始了漫漫征程。

2009年到2014年,虽然坐拥全球最成熟的甘蔗收获机技术,但开发出适合中国的甘蔗收割机,约翰迪尔还是花费了长达5年的时间。然而,这5年的时间得来的成果并不是完美的成功,CH330投入市场后,表现并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仍然存在陷车、侧翻、堵塞的问题,在可靠性、稳定性和成本控制上还存在问题。

2016年初,针对陷车、侧翻的问题,约翰迪尔推出了升级机型CH530,加宽前后轮距,并增大了功率。

纵观约翰迪尔甘蔗收获机的中国本土化历程,7年探索、2款机器,这还仅仅是约翰迪尔在中国甘蔗收获市场迈开的第一步,后续仍存在很多应用性问题需要逐一突破、继续升级。

凯斯

凯斯A4000甘蔗收获机

在农业机械领域,凯斯有着极大成就,尤其是在收割机上。世界上第一台谷物收割机、第一台采棉机以及第一台自走切断式甘蔗收割机都诞生于凯斯旗下。

我国与凯斯在甘蔗收获机上的渊源也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1980年,广东农垦就引进了凯斯前身品牌AUSTOFT的甘蔗收获机。2003年在广东湛江农垦进行了首次凯斯甘蔗生产全套设备的现场演示。

凯斯也在很早便注意到了包含中国在内的印度、东南亚等小地块甘蔗收获市场。2001年,针对这些区域的种植特征,凯斯研制了行距为1.1米的AHX1800小型甘蔗收获机。2010年,凯斯将其进行改进,推出了新型Austoft 4000,市场上将新旧两款统称为A4000甘蔗收获机。这款机型最终成为我国市场上凯斯产品的主流机型。

2013年,凯斯将甘蔗收获机业务正式引入中国,在广东佛山建立了甘蔗收割机厂,负责组装A4000型甘蔗收获机。后来,我国也陆续引入过行距更大的凯斯A7000和A8000型甘蔗收获机等。

从针对性研发到现在,凯斯甘蔗收获机的中国化历程也走过了15年的时间,并将A4000、A8000等产品打入了中国市场。但与约翰迪尔类似,凯斯也遭遇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因此,作为世界上自走切断式甘蔗收获机的鼻祖,凯斯也并没有彻底解决我国甘蔗机收的技术难题。

总结:即便是国际巨头,在中国推广甘蔗机械化也异常艰难,甘蔗机械化的难点还不仅仅是机器本身的问题。

第二类:摸爬滚打十余年的本土企业

科利亚

科利亚4GZ-91甘蔗收获机

提到国产甘蔗收获机,想必都会提到科利亚。的确,科利亚是我国最早一批进行甘蔗收获机生产的企业,产品成熟度在市场上居于前列,可谓是国产甘蔗收获机中的翘楚。

科利亚对甘蔗收获机的研发从2006年开始,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2009底研制出履带式联合甘蔗收获机4GZ-56,并于2012年研制出升级产品4GZ-91。

科利亚4GZ系列甘蔗收获机的出现,是我国自主研发甘蔗收获的一个突破,适用于我国小地块的种植情况,尤其是履带式行走机构,相比于轮式,对地压强小,不会对蔗头造成碾压,并且相对于南方多雨的天气,履带式避免了陷车、翻车的困扰。

而科利亚最大的优势在于经验丰富,作为我国最早涉足甘蔗收获的企业,科利亚在甘蔗收获市场已经进行了将近10年的摸爬滚打,产品也经过了数次改进,在性能上的表现无可厚非,在成本控制上也做得不错。

然而,科利亚成功了吗?恐怕答案还是没有,我国甘蔗收获难题依然存在,机收率仍然徘徊在个位数,科利亚的市场销量恐怕也没有多好。为什么?原因在于科利亚尚未找到可靠的运营方式。

目前,科利亚甘蔗收获机主要是以农机租赁为主,两头分别与糖厂和合作社进行合作。这种模式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否能够推广全国而行之有效,就连科利亚老总彭康益也未必敢夸口。

柳州汉森

柳州汉森甘蔗收获机

柳州汉森?是的,没错,农机君这里说的就是与柳工合作的那个柳州汉森。

柳州汉森全称柳州市汉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开始甘蔗收获机研发与生产的公司,比科利亚还要早上2年。

2006年,在科利亚决定投身甘蔗机收时,柳州汉森就已经研制出了一款性能先进又适用于我国国情的甘蔗收获机。然而,颇为波折的是,这款收获机不久便被另外一家企业剽窃去了,原因就是主持研发的总工程师将研发信息泄露给了其他企业,这件事在当时还闹得沸沸扬扬,只能说,汉森的甘蔗机收之路刚开始便走的有些憋屈。

2009年,柳州汉森与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合资建立了广西云马汉升机械股份制造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甘蔗收获机。云马汉升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个颇具知名度的品牌,甚至与其母公司的汉森品牌并驾齐驱,导致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汉升与汉森是有着血缘关系的近亲。

虽然汉森起步早,但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却不如科利亚,农机君感叹,也许是合资来合资去,搞多了投资,就没有太多精力钻研产品了。

总结:国内企业研发制造十几年,效果甚微,目前还停留在机器本身的研发改进上。要想做出突出成绩,恐怕十几年只是努力发展的零头时间。

第三类:渠道丰富的新玩家

中联重科

谷王AS60甘蔗收获机

中联重科当属跨界的典范,继2014年收购奇瑞重工农业板块之后,中联重科就在农机板块纷纷开拓新领域。比如,在2015年全国会上展出了植保无人机产品,昭示着进军航空植保的计划,而在2015年底,则一举上线了甘蔗收获机产品,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甘蔗收获机上线生产的企业,也就是第一家实现流水线生产,这意味着强大的量产能力。

看看中联重科推出的谷王AS60,履带式行走机构、主刀+辅刀切断机构、GPS导航模块等,在产品性能和配置上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并没有带来亮眼的技术突破。

然而,尽管是新兵、产品性能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但中联重科却有着傲视其他新兵的资本——渠道。

2015年12月,中联重科首批甘蔗收获机下线后,就直接交予用户,这种还未生产就有订单的情况,恐怕也只有在农机领域拥有丰富成熟渠道的企业才能实现。虽然谷王甘蔗收获机实际使用效果仍未可知,但坐拥丰富的渠道,恐怕是柳工这样的门外汉所不能比拟的。

总结:销售模式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如果再考虑使用后的效益,就会牵扯到机械和糖厂之间的运作模式,这一系列问题还有待解决。

这么多甘蔗收获机企业,无论是有技术、有经验还是有渠道,耗时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彻底玩转我国甘蔗收获机市场、做出大的突破,那么作为工程机械出身的柳工,虽然有汉森这家专门做甘蔗收获机的企业带路,但能否玩出新花样,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其实在最后,农机君想说,我国的甘蔗机收难题关键并不在农机,而在模式。糖厂是甘蔗的最终消费方,但我国糖厂普遍面临效益差的局面,导致从甘蔗到食糖整个价值链收益低的状况。一方面甘蔗种植收益低,另一方面甘蔗机收难度大,也无怪乎我国甘蔗机收一直止步不前。

最后问一下,柳工,你准备好跳坑了吗?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

农机购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报道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一、2020年上半年市场运行分析  1.总体运行情况  前几年,受自走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械大范围跨区作业冲击,叠加市场饱和度高,机手收益不佳、投资回收期延长、客户对新产品迭代更新的顾虑和观望等因素影响,导致市场自2015年的4.5万台规模。

[详情]
数字赋能兴乡村 数字赋能兴乡村

数字经济是当下新兴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浙江是“数字经济”大省,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浙江省农业农村系统将“数字三农”工作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高度重视。

[详情]
疫情下撂荒耕地治理的观察与思考 疫情下撂荒耕地治理的观察与思考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粮食安全与农业议题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农村耕地撂荒的现实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笔者所在的江西省是粮食主产区,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正在开展撂荒耕地治理行动,抢抓农时进行春播春种。

[详情]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解“谁来种地”问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解“谁来种地”问题

夏收时节,记者在河南麦收现场采访发现,通过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紧盯市场需求规避风险,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书写“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地”的答卷。

[详情]
粮食储备如何找准着力点

粮食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围绕粮食储备工作积极发表意见。  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安全标准线,我国的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