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领域也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多次提及这一字眼。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三农”会议,如此高频次的提出这一改革尚属首次,足见这是国家的大事要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应农业现代化
会议中五次提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次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加强,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第二次是提出改革底线,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第三次是要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第四次是提出改革的动力,即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第五次是要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发挥财政投入对结构性改革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
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紧密相连的是中国对现代农业的追求
“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中非常明确的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专家表示,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不仅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还包括组织管理、市场经营、社会服务和国际竞争的现代化。从中外经验来看,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突出“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
目前,粮食连年丰收的背后,是进口量、库存量齐增,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凸显;在农业稳定发展背后,是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趋紧;在农民持续增收背后,是外出就业压力增大,务工收入增长放缓等挑战。专家认为,必须更新观念,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难题、激发农业内在活力,引领农业现代化。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提出明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这一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也强调,农业领域也面临“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
问高库存、高成本、农业短板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1 高库存的背后是中国面临的“两个前所未有”“三量齐增“
具体来说,“两个前所未有”指,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国内尤为关注的“三量齐增”指,粮食总产量十二连增、进口粮食不断增加和社会粮食库存总量不断增加。
2 库存的大量增加在于多年来执行托市收购和临时储备政策
值得与关注的是作为三大主粮作物之一的玉米。在临储政策的推动下,玉米的比较效益明显,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2012年,在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9连增的时候,玉米产量首次超过稻谷,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
据统计,2012~2014年,连续3年启动的临储玉米收购累计收购量超过1.8亿吨,同期竞价销售成交量仅为3000多万吨,国内玉米库存不断增加,供应压力加大,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格局进一步加剧。
除了政策扭曲这一根本原因外,高库存的形成的原因还有深加工下游需求持续疲弱,玉米工业消费增长乏力;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严重,玉米进口量大幅增加,下游加工企业为降低成本选择进口玉米替代品,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玉米供大于求的程度。
3 高成本也与托市收购和临时储备政策有莫大关系
仍以玉米为例,玉米于2008年首次启动临储,价格为0.75元/斤,随后于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提价,2014年跟2013年价格保持不变,处于临储价格最高位为1.12元/斤,至此累计提价49.3%。2015年,玉米临储政策进行调整,虽然仍然执行该政策但是临储价已经下调至1元/斤,即便如此也比启动政策之初提价33.3%。
专家认为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除了国内执行临储政策,提价速度明显高于国际市场的幅度,助推了国内外价格倒挂以外,还包括国际市场价格下跌的幅度超过了国内同期粮食价格提升的幅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上升、最近两三年的全球能源价格的暴跌导致货物海运价格的明显暴跌等。
4 至于农业短板,主要是与农业自身的特点相关
通常来说,农业是弱质性产业,且呈现比较效益日益下降的趋势。在市场经济中,人们更倾向于发展其他产业来获得丰厚收益。种种效应叠加累积,逐渐形成了一个不得不补齐的“短板”。因此应坚持问题意识,以协调发展理念补齐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板和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项任务所对应的农业问题,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指示中提到的“难题和挑战”,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成为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来源。
1如何来解决呢?
对此,中央农村会议工作对当年错综复杂的问题提出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三个方面的政策改革。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三个方面的政策改革。
1 “去库存”解决我国当前主粮产量过剩,库存畸高的问题,配套政策动作有望体现在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及加大粮食加工转化力度上;
2 “降成本”解决我国粮食种植受制于资源环境约束、成本远高国外但质量低下的问题,后续直接的路径在于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推动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3 “补短板”旨在补齐“四化同步”中农业的短板,政府仍有望持续加大农村中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建设及公共服务和科技服务投入。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