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资讯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农机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各地农机
农机购 农机资讯

供给侧改革将对农机行业产生八大影响

04-08
字体大小:

讲真,今年最火但又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一大热词,莫过于供给侧改革。

这个词,最早是习大大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的。

后来,这个词儿就被用火了。

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上提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

“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提到了供给侧改革。

相信您的朋友圈里,也被各类解读“供给侧改革”的文章刷爆了。

甚至,有些企业也打着“供给侧改革”的名义炒作了一些毫不相干的话题。

……

然而,究竟啥是供给侧改革?

它究竟是不是产业结构调整啊、节本增效啊、经济转型啊这些词儿的另一个“换汤不换药”的说法?

供给侧改革又跟咱们农机行业有啥关系?

下面就让农机君为您科普一下,供给侧改革将对农机行业产生的八大影响。

文 | 执 方

相信很多人看到“供给侧改革”这五个字儿,就会觉得阵阵眩晕。

这个词儿,实际上没那么难懂。

供给侧改革究竟是啥?

供给侧改革,应该这么读——供给侧,改革。

这是来源于经济学中的一个词儿。

大家都知道,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供需原理。

简单来讲,就是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小于求,价格上升。

再简单点,就是这句老话,物以稀为贵。

以往,咱们国家的经济也经历过一些困难,这时候,政府就需要进行宏观调控(这个词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调控的手段是什么呢?

是刺激需求。

比如降低利率,大家就会把钱取出来,去买买买!买房买车买衣服。

比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就有更多的钱,贷款给企业去投资。

比如增发货币,政府就有钱了,就可以搞一些政府投资。

这些,都是从需求侧去想办法。

而供给侧呢?是另一个概念。

供给侧改革,最初是一个来自欧美国家的概念。

上世纪70~80年代,英国和美国陷入了眼中的经济滞胀。

啥叫滞胀呢?

简单来说,就是高物价+高失业率。

东西贵,老百姓还没钱。

简直没法活儿了有木有。

当时,英美两国的领袖——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就退出了供给侧改革措施,被称为“撒切尔主义”和“里根经济学”。

主要的措施就是三方面——减税、收缩货币和国企改革。

对一个经济体来说,供给主要涉及4方面,劳动力、资本、创新、政府行为。

其中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但又不仅限于此。

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表示,推动经济结构改革要打四个“歼灭战”——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地产库存、防范金融风险。

由此,我们推断,今后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将给农机行业带来以下八个深远影响。

供给侧改革对农机的八大影响

1.去产能、提品质,粮食生产方向将调整。

众所周知,去年我国粮食市场已经出现了“许三多”的不利局面,产量多、库存多、进口多。

有些媒体将这种情况称为“幸福的烦恼”。然而,这真的幸福吗?你的粮食卖不出去,砸在农民手里就相当于垃圾,即使处理掉都要花钱。

一方面,是我国粮食的低端供给过多,粮食“低质化”,附加值低;另一方面,是我国的粮食生产成本高,竞争力低下。所以,今后粮食发展的方向是去产能,提品质。

今后,种粮食不再是“保本生意”,要从生存需求向改善需求过度。供给侧改革,意味着国家会从粮食供给端发力,一些口碑良好的、优质的、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比如五常大米,会有越来越好的市场,这些改善型农产品的生产者,也更容易获得政策、财税等一系列支持。

2.三大主粮机具饱和,传统市场竞争白热化。

去年市场上供给过量的主要产品之一是玉米,但大豆却出现短缺,究其原因,主要是玉米生产机械化的链条已经被打通,而大豆收获机械化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个比较妥善的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三大主粮作物全程机械化已基本实现,小麦、玉米、水稻收获机械未来只会是一片“红海”。真正的蓝海,在经济作物机械领域。

所以,您如果是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机械的生产厂家,或者是一位以经营三大主粮为主、家里一堆小麦、玉米收割机的农民,那么,您该考虑转型了。

3.经济作物、特色作物机械蓬勃兴起。

去年农业部制定的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中,除了三大主粮,还有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这六种作物。而在这六种作物上,我们的机械还基本空白,市场还处于萌芽状态。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未来,这六大作物的耕种、收获、加工机械,将会出现巨大的发展机遇。

4.企业降本增利成首要任务。

企业的目的是什么?利润、利润,还是利润。

供给侧改革,是要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以往,国家调节市场都是从需求侧入手,比如增加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创造就业岗位、提升消费者购买力等等。而从供给侧进行改革,意味着要提升企业的运营“精度”,提升企业控制成本、赚取利润的能力。

这或许意味着国家今后不再对企业实行粗放的支持政策,对于国企可能会进一步细化各类审计、考核,对于民企可能需要提升精益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的操作能力。

这意味着,一大批粗放的企业、低质的产能将会被淘汰。

5.补贴政策进一步优化,以淘汰落后产能。

要想完成农业供给侧改革,农机购置补贴是一个重要政策手段。

要想调节农机的供给侧,购机补贴必须体现出明确的政策导向,比如在三大主粮领域的机械应该减少或停止补贴,对于真正耐用、效率高的薄弱环节机械产品,应提高补贴比例,这样才能真正刺激农民去购买、使用这些机械,让企业有资金回流,去改进技术,创新产品,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就是象征性地给农民发发钱,那就不必了。小麦、玉米、水稻收割机,其实都已经差不多饱和了,有些领域都过饱和了。

6.农机培训市场将快速发展。

上文已经降到,供给侧的4个方面是劳动力、资本、创新、政府行为。因而,提升劳动力水平,数量上恐怕已不可行,出路只能出现在提升劳动力的质量上。

因而,针对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的培训,应当在今后出现巨大的需求。而国家要进行农业的供给侧改革,也必当从提升目前职业农民培训的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引导培训市场发展,为职业农民提升技能提供一批优秀的教育机构和培训导师。

7.农民专业化进程提速,职业农民成真正种粮主力。

提升农业供给侧水平的重点之一是劳动力。而以目前中国农业的劳动力质量来说,基本上和这一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中国农业需要更多的职业农民,懂得成本收益原理和做预算、做生产计划的农民,懂市场的农民。

供给侧改革,意味着农民的职业化水平要加速。

8.若国家收缩货币政策,农机贷款恐难度加大。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宗旨其实是节本增效,优化、提高供给侧的竞争力,鼓励厂家提供附加值高、质量更好、技术含量更好的产品,让社会产品供给向上游发展。从国际政策来看,供给侧改革的手段之一是收紧货币政策。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些资质低、盈利模式落后的企业、产业,得到贷款、融资的可能性将进一步降低。如果您贷款的项目是买农机种地、人家可能就不会给您贷款了。所以,首先您要沿着供给侧的上升方向,找到自己能够经营的、市场具有高需求的项目,您才可能拿到贷款。

供给侧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短期内,笔者所提到的这八个改变或许您不会迅速地感觉到。但相信未来的3~5年,如果供给侧改革深化且有成效,相信这些方面对农机行业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

农机购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报道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10月26日到28日,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举办。这个亚洲第一的农机大展,也被誉为我国农机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从农机展上可以发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哪些新趋势新变化?今年中国国际农机展首次在长江以南的城市举办,为此。

[详情]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从农机升级看农业科技进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新建村田间,收割机正在收获玉米。杨永伟摄(人民视觉)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详情]
产品迭代加速、高端化升级趋势明显 国产农机创新“马力”足

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农业生产季季接续、茬茬压紧。农机装备,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要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我国农机行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有哪些新突破?记者进行了采访。

[详情]
以科技创新强劲驱动农业现代化

【专家视点】  作者:徐哲(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正深刻改变着我国农业的面貌,让人民的饭碗更稳,菜篮子更丰。202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

[详情]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预测轮式谷物收获机市场发展趋势

 一、2020年上半年市场运行分析  1.总体运行情况  前几年,受自走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械大范围跨区作业冲击,叠加市场饱和度高,机手收益不佳、投资回收期延长、客户对新产品迭代更新的顾虑和观望等因素影响,导致市场自2015年的4.5万台规模。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