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一号文件不仅仅大篇幅着墨于如何让中国农业更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更为显眼的是,意见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在以往对中国“三农”指导工作过程中并不常见。
与此同时,作为备受瞩目的主粮品种之一,本次一号文件对中国玉米市场的改革和调整思路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1、面积调整的呼应。
本次意见第七条,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出启动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稳定水稻和小麦生产,并重申要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支持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扩大粮改饲试点,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这一点与贯穿于2015年全年的镰刀弯政策相互呼应。由于近年来进口大豆的冲击,国产大豆种植面积锐减,农户纷纷种植玉米,导致玉米产量大幅增加。近两三年来,面对当前中国农业种植结构的不合理,调减增量已经成为改革的方向之一。在镰刀弯的指导意见当中,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是调整的重点地区。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的减少,鼓励其他品种的发展,意味着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农业生产升级转型,市场预计2020年将直接减少约5000万吨的有效供给量,对中国玉米库存结构的调节作用十分明显。
2、具体政策落实的时间值得期待。
2015年玉米临储政策在9月份既已公布,由此市场人士对于2016年玉米临储政策更加提早公布的呼声十分高涨。分析认为,对于处于调整中的市场,政策提前给出信号,对于指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贸易环节调整战略布局,以及对未来市场行情的推动和演变更加重要。本次意见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这种改革包括对价格、收储机制、收购库存以及公布时间等细节在内。据称相关部门已抓紧制定一系列政策。这也为2016年玉米临储收购政策能否提前在农户种地之前就进行公布埋下伏笔。
3、关注东北加工企业的补助空间和力度。
2015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对各自的深加工企业给予不同批次,不同金额的补贴倾斜,为2015年东北收购市场抹上了重彩的一笔。2016年初,东北深加工企业甚至全国深加工企业能够得到国家定向补贴的传闻仍然不绝于耳。从当前市场行情判断,玉米和相关产品价格在最近一段时间的波动,企业的生产利润无法得到长效稳定的保证,盈利时有时无,处境依旧艰难。本次意见提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研究制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可见2016年深加工企业或将成为2016年逐渐崛起的消费主场战,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主攻方向。
4、看如何对玉米实施价补分离。
2016年一号文件对玉米着墨颇多,和以往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近一段时间屡次被提及的价补分离政策,终于写在了这次意见之内。意见提出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在使玉米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照此思路,补贴会从价格当中剥离出来,促进价格回到一定合理水平,加速玉米走向市场化道路。而在此期间,玉米价格一定会有回落的过程。但政府也多次强调,价格由市场决定,农民的利益,政府也必须合理的保障,让农民获得合理的收益。价格调整需要循序渐进,不能过分打压,所以过分看空玉米价格的大幅回落显然伴随的较大风险。
5、中国玉米临储制度的改革已在路上。
中国对玉米进行政策性调控始于2007年,连续8年价格上涨。国家库存不断累积,叠加进口和替代以及消费等综合原因,导致当前中国玉米大库存的严峻局面。从国家层面看来,通过对临时收储制度的改革,来调节市场供需结构,用以去库存是最为迅速而直接的。而如何改革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本次一号文件虽然未有明确提及具体的改革措施,但是市场预期,临储在2016年的收购价格调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只不过是调降幅度的问题。这个调减的空间,还需要配合上文提出价补分离中,直接补给生产者的补贴。正因如此,市场担忧补给生产者的补贴由于是直接落实到农户手中,无法形成有效的成本支撑,转移到流通成本当中,对此市场价格收到的冲击或将明显。但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国家对临储收购政策的调控思路,不仅仅考虑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也兼具考虑了市场可接受范围,循序渐进,并不会一味的打压当前的玉米市场价格。
6、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离。
玉米市场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改革,是促进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离。这种分离上的创新管理,清晰了政策性调控的初衷和操作准则与市场化行为经营之间的界限,有助于国家实际库存的统计和对其财务的管理。政策性职能是政府基于保护农民的利益而出,属于行政性调控手段。而经营性职能则诞生于当前国家去库存的背景下,属于战略性的创新。所以这对国家库存在社会上流通,设定了固定了渠道、完善了规范,也提供了一定的约束力。一方面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也使得去库存的过程有理有据有节。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从以市场消息形式出现,到1月27日全貌示人,其中众多调控思路已提前在市场当中预热。但也有诸多新意,值得市场人士延伸思考。从整体思路出发,目前中国玉米市场去库存是当务之急,而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存量、调增量,通过科技投入的手段补短板,提升市场活力,鼓励消费,改革现有政策制度、加快推进市场化、慎重对待进口市场,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等等措施,都是努力的方向。面对当前国家经济新常态,我们也必须对玉米价格逐渐过渡至市场化的过程中出现剧烈的波动有一定程度的预警和反应措施,但也对接下来的调控节奏仍抱有信心。
目前东北临储集结了接近8000万吨的库存,但区域性的供给失衡局面已经形成,节前消费提振的告一段落和企业备库的结束,掩盖了结构性行情的真实矛盾,但这种矛盾并没有消失或者转移。节后政策性粮源在大批投放市场之前,这种结构性和区域性行情可能会催生部分地区价格出现明显波动,我们也提醒市场客户关注行情的出现,也一起等待一系列调整政策的逐渐落地。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