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既是一种农产业,也是一种工业原料。对于棉纺企业来说,棉花无疑是重要的生产原料。可是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对棉花的政策还是棉花的市场表现,都让棉纺企业感到无奈,一些企业纷纷转型非棉纤维加工,还有一部分企业无奈选择了进口棉。棉花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棉花市场走向何方?棉纺市场的问题较为严峻,而棉花质量较低对于棉纺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未来一段时间,毫无疑问机采棉将成为发展主流,棉花质量也将随着机采棉的增加而降低。近两年来非棉纤维的使用率持续上升,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棉花质量下降导致的。
如何改变现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方面棉花加工企业和棉纺企业作为共生共存的产业链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形成共识;同时各棉花加工企业要走差异化路线,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另外,叶戬春认为各位企业家不仅要关心棉花质量,更要把眼光放大到中国原料市场。要考虑未来什么原料能替代棉花,质量如何保证等。随后,各位嘉宾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长华源董事长陈宗立:要对纺织有信心
陈宗立认为,目前中国的非棉纤维市场正在逐步扩大,尤其是近两年,其规模还将迅速扩张。归根结底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在棉花配额制下,很多小厂拿不到配额,优惠政策他们享受不到,所以被迫转型走非棉纤维道路;另一个则是因为使用非棉纤维确实有好处。陈宗立说,非棉纤维规格品种相对比较稳定,而且近年来市场并不紧张,随时可以采购。另外,最重要的是对于小厂来说,非棉纤维采购数量无限制,对于资金周转非常有利。
陈宗立说,各企业应该实行差别化生产,将使用的原料差异化,过去纯做棉纺的可以试着朝非棉或混纺转变,这样有利于在原料市场发生波动时抵御风险。
谈到当前的纺织市场,陈宗立表示大家应该对市场充满信心。他认为目前的市场行情虽然不好,但是做中高端产品依然有较高价值。长乐华源目前已经不做低端纱市场,产品都在40支以上,在目前的市场上,中高端产品的利润相对较高,只要达到成本与产量的平衡,大部分纺织企业是可以盈利的。而收到新疆、东南亚等地的挤压,未来中国的低端纱线市场必定会逐渐被侵蚀,企业需要尽快选择合适的道路进行转型。
同时,陈宗立认为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大企业要强强联手,资源共享;而小企业则要资源互补,相互整合。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不分中小企业再不考虑整合,可能会自己把自己拖垮。陈宗立说,在长乐当地,企业之间的合作非常紧密,客户、资源、产品甚至资金都可以共享,只要哪个企业缺原料,附近企业都愿意伸手支援。这种合作对中小企业的帮助非常大,增强了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值得提倡。
中华棉集团总裁助理何锡玉:棉花量质齐降
何锡玉认为,棉花质量是除了价格之外阻碍我国纺织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也是需要大家潜心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更是我国纺织企业未来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在随后的发言中,何锡玉主要从中国棉花质量现状、影响棉花质量因素、提高棉花质量的建议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何锡玉说,中国棉花产量从08年的749万吨下降到2014年为613万吨,在这期间,棉花市场开放以后,质量下降很多。作为棉花主产区的新疆,棉花市场开放后高等级棉花的比例比开放前的正常年景下降了55.09%。如今再拿过去的标准衡量现在的棉花,能够感觉到质量确实有了很大差异。棉花质量降低,主要原因在于机采棉的大幅增加,北疆基本上都使用机器采摘。质量的降低对于生产高端纱线的企业会产生一定影响。
14年是我国棉花直补政策实施的第一年 也是经历了三年临时收储后回归市场的第一年,但棉花种植者和使用者的思维还没有完全转变,纺织企业还是大量使用进口棉,因此在进口棉受限的情况下国内棉花流通企业的棉花却依然存在积压,销售进度非常缓慢,纺织企业对高端的订单和配棉的矛盾比较惆怅。
何锡玉重点介绍了新疆棉花的质量问题,包括异性纤维较高、棉纤维的色泽容易发黄变硬、陆地棉纤维长度分布范围较窄、纤维偏粗等。在提到新疆的长绒棉时,何锡玉认为,新疆长绒棉长度长、整齐度好、细度也不错,本身应该载国际上具备竞争优势,但是这几年收储政策将长绒棉边缘化了,致使长绒棉的产量很不稳定;另外我国采摘方式以及一部分种植户在长绒棉中掺杂细种棉,导致长绒棉丧失优势,这是一种对高端原料的浪费。
易达孚公司总经理李楠:消费是解决棉花问题的根本途径
李楠主要从国际棉花市场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李楠介绍,过去5年,全球棉花库存连续5年持续增长,今年已经高达2400多万吨,相当于全球一年的棉花使用量。而目前的国内外棉花市场基本处于冰火两重天的状态,国外棉花供需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以往都是供大于求,但是今年变成了供不应求。国内却普遍比较悲观,今年全国棉花销售量仅为49%。
李楠说,目前市场的两个流行趋势,一个是快时尚,另外一个是运动时尚,这两个趋势都是不利于棉花的。现在很多人穿的紧身裤、瑜伽裤都是化纤做的,有得甚至是蚕丝纺出来的。棉花为什么会输给化纤?李楠认为,当前纺织业的所有科技发展几乎都出现在化纤产业上,棉花的进步太少了,很难与棉花竞争,当前的数据也显示,化纤替代棉花的速度正在加速。
提到对策,李楠认为,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最根本的还是在于消费。目前我国的棉花消费量并不少,但是国内众多企业使用的很多都是国外棉花。只有把国内的棉花使用量提升了,储备棉才有出路。另外,李楠认为当前各种广告铺天盖地,但是棉花很少做广告,应该采取市场化的方式,给棉花做一些广告,以解决市场的不确定性问题,鼓励企业买棉、用棉。
常山纺织副总经理薛建昌:纺企需要什么样的棉花?
薛建昌认为,当前我国棉花市场问题很大,制约着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在很多企业,棉花都是最大的成本,这导致一些企业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在棉花的选择上,薛建昌说,内地棉花产量正在减少,国内棉花产量大部分都集中在新疆,而新疆又在不断加大机采棉的推广,这将导致棉花品质得不到保证。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纺织企业选择棉花还将面临一段阵痛期。
如果把所有质量问题都归为机采导致,肯定是不合适的,因为国外也是机采,但是很多企业却愿意使用进口棉。薛建昌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首先国外的范围广大,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棉花,可以选择的指标很多,比如棉花的长度上,做中高织和高织产品时,国产棉花是不合格的;另外,在国内无论是机采棉还是手采棉,在细绒棉和长绒棉之间都没有过渡产品,导致部分企业不做百分百产品时,难以选择国产棉。从品质上来讲,薛建昌说,国外棉花的品质基本上能满足所有产品的生产,要生产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国际棉的选择一致性和空间更大。
谈到纺织企业对棉花的需求,薛建昌认为,在高支纱上,目前正在向强力高、性价比高等方面发展,棉花要适应这一品类的发展要求;另外,整体上纺织品的质量要求正在逐渐提升,而棉花作为原料产品,在种植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机采棉方面,要加强对马克隆值的控制,对长度的控制,控制短绒,努力提升棉花质量。(以上资料来源于棉协会议)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