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资讯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农机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各地农机
农机购 农机资讯

年轻麦客挑大梁 直播麦收成网红

06-28
字体大小:

  连日来,记者跟随雷沃三夏服务队辗转安徽、河南深入麦收一线,记录夏粮抢收故事。6月5日,记者从河南商丘奔赴山东济宁。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麦客群体中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多,“90后”麦客挑起了麦收的大梁。张雨、王楠、郭海洋都是“90后”麦客的典型代表,记者跟随他们的麦收脚步,看他们如何玩转农机新科技。

        张雨:18岁组建作业团队,直播麦收成网红

        6月3日上午,记者一行在安徽省涡阳县谢庄村遇到了来自安徽阜阳的跨区作业农机手张雨,今年21岁的他已经是一位老机手。父亲张学付是一位有20多年麦收经验的老机手,张雨从小就在农机上长大,十几岁就开始跟着父亲跨区麦收,2016年开始独立作业。张雨平时的职业是一名厨师,每逢夏收就帮父亲收割。
    
        张雨黝黑精瘦,别看他年轻,开起收割机来却稳当娴熟。看到记者的到来,张雨用几分钟的时间收割完剩下的两亩麦田,跑过来热情地跟记者打招呼,聊起了他的故事。

        “我是17岁时正式单干,之所以要踏入这行,就是不忍心看着父亲太辛苦。”张雨说,2016年他在跟随父亲去河南作业的途中,因临时缺人手,答应好的活又不能不干,张雨果断提出由他顶上。“自己开了才发现真没那么容易,收割机半路抛锚了。农时紧急,我灵机一动,就拨打了雷沃的客服电话,多亏了维修师傅。”张雨说。

        有了第一次尝试后,张雨慢慢摸着了门道。发现很多机手都是组团作战,他也偷空去交流取经。2017年,张雨正式组建了有6台收割机加入的作业团队。凭着一股闯劲,张雨跨区作业团队已经初具规模,来自河南、安徽、山东的订单源源不断,今年的订单都是几个月前就预约了。

        作业的闲暇,张雨还在快手平台上玩起了麦收直播,至今已经成为拥有几万粉丝的网红麦客。“我父亲那一代的麦客就是为了养家糊口,但是我们这一代是‘玩农机’,直播也是我的麦收乐趣。”张雨说。

        王楠:玩转智能收割软件,能搞定农机故障

          “90后”麦客夫妻王楠和单英杰来自河南省商丘市,王楠已经有13年的跨区作业经历,妻子单英杰陪丈夫跨区作业也有11年。每年麦收,他们都穿梭于安徽、河南、山东等地。

        6月4日中午12时许,记者在河南省商丘市翟营村遇见了王楠、单英杰夫妇,王楠原计划是用一天半的时间收割完200亩麦田,没想到刚收了几亩地,收割机的四连带托盘就出了问题,这让他有些懊恼。

        当天中午的户外温度高达39℃,王楠匆匆开车赶往镇上买来了钢板,打算自己维修。20分钟后,王楠借来了切割机,自己现场制作托盘,没有做任何防护的他在烈日下汗流浃背。不到15分钟,问题就解决了。

          “为什么不打客服电话呢?”记者问道。“我平时就是干钢结构的,做这个小菜一碟,就不麻烦人家跑一趟了。”王楠说。

        多年来,王楠已经对收割机的零部件了如指掌,常见的问题几乎都能自己搞定。不仅如此,他还特别喜欢研究农机的智能装备,像他用的雷沃GM80小麦收割机就有一套智能终端,他已经玩得很溜。

        “我手机上的智能雷沃软件已经绑定,GPS定位、收割亩数、视频监控等都能实现,还能故障预警。我觉得智能服务非常适合年轻机手,能提供不少便利。”王楠说。

        没来得及吃午饭,王楠就又驾驶着他的收割机驶进了广阔的麦田里。戴着防晒帽和防晒手套的单英杰立在田埂上,注视着麦田里一趟趟循环收割的丈夫。

        郭海洋:夫妻俩打理700亩麦田,全靠机械化

        来自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的郭海洋也是一位“90后”的资深麦客了。从13岁就跟随父亲下河南麦收的他,如今组建了自己的跨区作业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5岁。

        与安徽、河南相比,山东省的麦收要晚一些。6月5日中午,在汶上县水坡涯村,刚刚从河南赶回山东的郭海洋正带着19岁的徒弟韩刚在麦田收割。郭海洋是个“机二代”,父亲干了一辈子麦客,他也从小耳濡目染,虽然每年跟随父亲走南闯北,但用他的话说是“图个新鲜”,以前从未想过干这行。“以前的农机条件比现在差远了,又脏又累,但是随着农机技术的进步,现在的收割机作业不仅有自动空调,还有集成化操作,就像开自动挡汽车一样方便,作业环境已经十分舒适了。”郭海洋指着自己的雷沃GM80说,“2017年,雷沃GM80刚上市时,我买了济宁市的第一台,之后每年都换最新款,今年打算入手GM100,秋收时就用得上了。”郭海洋坦言,比起看似高成本的投入而言,效率才是王道,有了高效率就不怕不挣钱。

        郭海洋脑子活,信息灵通,以干工程起家的他从去年开始也搞起了农业,他承包了700亩连片的土地种小麦,今年喜获丰收,预计亩产达到1100斤。这700亩麦田,从播种、管理到收割,全靠郭海洋和妻子两个人。

        “之所以能实现两人管理700亩地,全靠机械化。麦田好管理,不会浪费太多时间,种地也只是我的副业。”郭海洋告诉记者,他现在有两台收割机和一台阿波斯拖拉机,还有植保用的无人机设备,投入近百万元。“这些投入一年就差不多能回本,种粮和麦收的利润,一年保守估计也能有七八十万元。”郭海洋说。

        ◎新一代农机人 见证农业巨变

        在麦收一线的探访已经多日,年轻一代麦客驾驶着先进收割机在金色麦田里的收割场景历历在目。展现在记者眼前的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走上麦客之路的辛酸故事,而是带着梦想和希望,主动回归土地的年轻一代麦客的创业故事。机器轰鸣声中,新一代农机人正在见证中国农业的巨变。

        曾经,相对于其他行业,农业收入相对较低,工作强度大、社会地位不高……这些因素让很多年轻人逃离乡村。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条件的极大改善,围绕农村和土地的经营已经变得体面,麦客悄然成为一份“土地里的白领”工作,高收入、节奏自由和作业环境舒适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归土地,他们正是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新生力量。

        回归土地的新生力量越多,粮食安全就越有保障,乡村振兴就越有希望。采访中,记者不仅见识了高效、舒适、智能化的小麦收割机,还亲眼目睹和体验了无人驾驶拖拉机在田间播种,科技的发展和农机的进步让人不禁感叹:中国的大农业时代已经来临。

        随着麦收高峰期的到来,像张雨、王楠、郭海洋这样的年轻麦客遍布中原大地,他们还将在麦田里忙碌至少半个月。机器轰鸣声中,老一辈的麦客身影已经渐行渐远,新一代的麦客正在用崭新的姿态收获着广阔未来。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

农机购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报道

蓄势迸发,共创辉煌——爱科中国2022年经销商大会成功召开 蓄势迸发,共创辉煌——爱科中国2022年经销商大会成功召开

2022年1月9日,以“蓄势•迸发”为主题的爱科中国2022年经销商大会在上海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媒体以及中国区领导层、商务团队等共计百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

[详情]
中联重科农牧业废弃物利用解决方案精彩亮相安徽“秸博会” 中联重科农牧业废弃物利用解决方案精彩亮相安徽“秸博会”

近日,2021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在合肥隆重举行。本届展会以“资源化利用 产业化发展”为主题,中联重科携多款秸秆打捆机、有机肥发酵生产设备精彩亮相,全面展示畜禽养殖、农业秸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体解决方案。

[详情]
赛场强机 | 麦赛福格森“全球系列”拖拉机 赛场强机 | 麦赛福格森“全球系列”拖拉机

麦赛福格森“全球系列”是一款真正全球同步的中马力拖拉机。在整合了爱科集团内众多中马力拖拉机平台资源的基础上开发了全球系列平台,由法国、中国及巴西设计中心共同研发,制造工厂分布在中国、法国、芬兰、巴西等众多国家。

[详情]
【麦向幸福】孙洪富:坚守在黑土地里的“老农机人” 【麦向幸福】孙洪富:坚守在黑土地里的“老农机人”

曾经的“北大荒”到如今的“大粮仓”,如此巨变离不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讷河市同心乡凯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孙洪富理事长是一位地道的黑土地上的农机人。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目前经营土地1.87万亩。

[详情]
农艺小课堂:如何平衡牧草的质量与产量 农艺小课堂:如何平衡牧草的质量与产量

平衡牧草质量和产量希恩是一家拥有2900头奶牛的奶牛场主理人,他的奶牛场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希恩还与他的家人共同经营着J&K奶制品公司。除了监督每天三次挤奶之外,希恩和他们的员工还管理着6000亩的灌溉农田,这些农田轮流种植紫花苜蓿和玉米。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