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资讯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农机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各地农机
农机购 农机资讯

“农机超人”王东伟:“我的梦想是有种花生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播种机”

06-16
字体大小:

“在新闻联播里看到我们的花生播种机在工作,虽然只有几秒钟,一闪而过,可也打心眼儿里高兴啊!”

说话的是花生播种机的主要研发者之一、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生创新团队岗位科学家王东伟教授。

十余年来,这位80后青年农机专家,和团队一起研发出了30多种花生机械装备,基本涵盖了从花生播种到收获的各个环节,产品畅销东南亚、中亚等地。疫情期间,他们研发的3000台花生播种机活跃在华夏沃土上,圆满完成了疫情期间的“春耕备耕”大考,王东伟和他的团队,被农民和农机大户亲切地称为“农机超人”。


农家少年:种花生的苦我干过我知道

在山东泰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出生、长大的王东伟,从小怀揣一个“农机梦”。

20世纪80年代,一到春暖花开,村里人就扛着锄头下地种花生,一忙一天,直到累得直不起腰来才回家。王东伟回忆,到了秋天收花生的时候,爸爸在前面刨,他在后面收,一天下来,人已累瘫。

“那时候,种花生收花生,家家户户都这么苦干。那种滋味儿,只有亲身干过的人才知道。”王东伟说。从那时起,一粒关于农机的梦想种子便在这个少年心中生了根。上了大学,他直接选择农机作为自己的专业,立志改变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状态。

从事农机科研十余年,王东伟和团队围绕“花生、芝麻特色油料作物机械化”这一国家重大需求,主持承担了国家、省部级项目30多项,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在农业机械设计与结构创新方面,他建立了花生高速播种、多垄多行联合收获的理论体系,为我国花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奠定了基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团队独家首创了“内充式排种技术”,这是突破花生播种机械核心技术的一个关键。在这一技术支持下,不同于国外小籽粒播种机型,团队研发的播种机可适应国内外大中小各种籽粒花生品种播种,并将播种时机械对花生胚芽的损伤率控制在1%以内,属于国际领先水平。

“中亚、东南亚有很多农业大国,我们的机器好,市场大得很!”青岛万农达花生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忠海对记者说,他们公司是王东伟团队的长期合作单位,公司不仅为我国花生生产提供了大量优质机械,更有多款产品走出国门。

截至目前,王东伟团队研发的很多农机都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在我国27个省市和国际上1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增收效益1亿元以上。

“我的梦想是世界上只要有种花生的地方,就能看到我们的花生播种机、收获机。”王东伟说。


“拼命三郎”:他不在实验室就在田野里

在青岛农大,“农机超人”王东伟有很多“传奇”故事。“王教授干起活来就是一个‘拼命三郎’。”这是合作单位对王东伟最简单直接的评价。

四垄八行花生覆膜播种机是系列创新农机中的“明星机器”,背后凝结着王东伟和团队的大量心血。研发过程中,如何成功实现折叠让团队伤透了脑筋。王东伟和团队日夜连轴转,一个又一个方案经历了“提出—被否定—提出—被否定”的崩溃过程。那段时间,学院办公楼二楼南侧一整排房间的灯光通宵亮着,团队里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熬夜研究,而王东伟总是能比他们熬得更久。实在没灵感时,他就一个人下楼,到实验室里对着一台台机器凝神思考。最终,他带领团队成功破题。

工作起来夜以继日,田间地头也就成了“家”。搞样机试验常常需要在田地里一连好几天反复调试,蒸包、煎包等各种携带方便的包子,是王东伟和团队的主要食物。

“反正他的心思都在试验上,一天三顿包子也不嫌,吃完了连什么馅的都不知道。”助手何晓宁笑着说。

经过一遍遍精雕细琢,具有自动对行、机架折叠功能的四垄八行花生有序条铺收获机研发出来了。这种机械填补了当前相关花生收获机械装备的空缺,大大提高了我国花生两段式收获的机械化水平。

如今,王东伟和团队研发的世界首台花生秧果兼收型联合收获机也改进到了第三代,这个机器创新了花生收获方式,集挖掘、夹持、输送、秧蔓果根分离、秧蔓装袋(打捆)功能于一体,这也是当前世界上作业幅宽最大的花生联合收获机。

172项,2项国际发明,27个属国内首创,11个系全球首台……在王东伟及其团队的努力下,我国花生机械装备的市场需求从“有机可用”向“有机好用”疾步迈进。一台台创新农机的出炉,让无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走上了现代农业之路,也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严苛教授:电脑里是造不出农机的

“袁隆平院士说,电脑里是种不出庄稼的,对我们专业来说同样如此,电脑里是造不出农机的。”王东伟说,在他的教学理念中,最核心的就是注重实践。

王东伟所在的教学团队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作为团队的第二负责人,他的课堂采用的是常规课程与竞赛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以致用,激发创新活力。

“‘一章一节一案例、虚拟现实有机结合’,这种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理论转化为应用的欣喜,进而产生学习农机专业的自豪感。而这种欣喜和自豪又能支撑学生在专业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王东伟说。

平时平易近人的王东伟,只要谈到专业学习就会变得特别认真,学生交给他的设计作业,不允许存在任何主观上的疏漏和错误。

“严苛”的背后是王东伟自己的以身作则。2019年9月,他指导研究生为一种新机型研发提供试验数据和理论计算,这是一次实战演练,没有现成答案。

“实战演练中同学们一个个败下阵来,都垂头丧气的。”学生郑金明回忆说,“王教授自己也在做,从当天下午5点到第二天中午12点半,中间一直没有合眼,硬是计算出了新机型的各项参数。算出来之后,他又召集大家讲授,当天下午就赶飞机去外地开会了。”

这种务实的教学风格也带来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王东伟指导的学生团队先后获得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特等奖和一、二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山东省金奖,以及连续四届“东方红杯”全国智能农业装备大赛特等奖。他带队指导的大学生智能农机创新团队还获得了大学生创新的最高荣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作为地方农业院校,服务国家‘三农’是我们的职责与使命,在王东伟教授身上,我们看到了他贴近农业生产、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优良作风;看到了他用生产需求指导教学实践的创新探索,这也是当前新农科背景下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值得学习和推广。”青岛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宝笃说。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

农机购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报道

蓄势迸发,共创辉煌——爱科中国2022年经销商大会成功召开 蓄势迸发,共创辉煌——爱科中国2022年经销商大会成功召开

2022年1月9日,以“蓄势•迸发”为主题的爱科中国2022年经销商大会在上海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媒体以及中国区领导层、商务团队等共计百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

[详情]
中联重科农牧业废弃物利用解决方案精彩亮相安徽“秸博会” 中联重科农牧业废弃物利用解决方案精彩亮相安徽“秸博会”

近日,2021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在合肥隆重举行。本届展会以“资源化利用 产业化发展”为主题,中联重科携多款秸秆打捆机、有机肥发酵生产设备精彩亮相,全面展示畜禽养殖、农业秸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体解决方案。

[详情]
赛场强机 | 麦赛福格森“全球系列”拖拉机 赛场强机 | 麦赛福格森“全球系列”拖拉机

麦赛福格森“全球系列”是一款真正全球同步的中马力拖拉机。在整合了爱科集团内众多中马力拖拉机平台资源的基础上开发了全球系列平台,由法国、中国及巴西设计中心共同研发,制造工厂分布在中国、法国、芬兰、巴西等众多国家。

[详情]
【麦向幸福】孙洪富:坚守在黑土地里的“老农机人” 【麦向幸福】孙洪富:坚守在黑土地里的“老农机人”

曾经的“北大荒”到如今的“大粮仓”,如此巨变离不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讷河市同心乡凯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孙洪富理事长是一位地道的黑土地上的农机人。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目前经营土地1.87万亩。

[详情]
农艺小课堂:如何平衡牧草的质量与产量 农艺小课堂:如何平衡牧草的质量与产量

平衡牧草质量和产量希恩是一家拥有2900头奶牛的奶牛场主理人,他的奶牛场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希恩还与他的家人共同经营着J&K奶制品公司。除了监督每天三次挤奶之外,希恩和他们的员工还管理着6000亩的灌溉农田,这些农田轮流种植紫花苜蓿和玉米。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