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农业合作由来已久,非洲土地上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
6月27日,在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出席会议的中非双方嘉宾就中非农业合作政策对话、中非农业合作实践交流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为中非双方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及提升非洲农业机械、农业技术水平共商对策,让中国先进农业在非洲热土作出更大贡献。
资料图
建立利益联结体,中非农业合作进入“快车道”
民以食为天,随着中非农业合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中国农特产品出现在非洲大陆。杂交水稻已在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坦桑尼亚、卢旺达、多哥等10多个非洲国家生根发芽。
“中国已与21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农渔业合作谅解备忘录或议定书,建立了双边农业联委会或工作组机制,双方建立了利益联结体,中非农业合作进入‘快车道’。”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马有祥在致辞中说,中国将与非洲国家共同编制《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规划》,强化中非农业合作顶层设计,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赴非投资兴业,促进非洲农业发展,鼓励双方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加强交流,加强科研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继续向非洲国家派遣高水平农业专家和职教教师,为非洲培养更多农业人才。
“湖南将坚持把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作为基本方向,重点围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进一步加大与非洲各国杂交水稻合作推广,扩大杂交水稻育种基地建设,培育出更多高产优质非洲本土化杂交水稻品种,推动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取得更大进展。”湖南省副省长隋忠诚表示,湖南愿同非洲各国一道,加大农业科研、种业、技术推广、培训、农机装备推广和农产品贸易等方面的共赢合作,积极建设境外农业产业园,扩大湘非农产品贸易,建立农业设备和机械租赁中心,不断造福“湘非”人民。
“粮食自给自足,才能有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中国粮食能够自给自足非常了不起!”利比里亚农业部部长马加纳斯·弗洛莫说,利比里亚70%的人靠农业为生,但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水平不高,效率较低,希望能跟中国在种子、农机、农业开发等方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展开深入合作。
拉长产业链,中国农机可在非洲大显身手
现代农业,离不开先进农业机械。
“我们需要机械,需要更多先进的机械,从而拉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 加纳食品与农业部长奥乌苏·阿弗利耶·阿克托说,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必须有现代化农业机械,如果能从中国引进更多的先进农机,加纳的农业产值将大幅提升。
“冈比亚有土地,有资源,但缺少先进的农业机械。”冈比亚农业部长艾米·法布瑞说,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冈比亚愿同中国共同研发智慧型农业机械,提升产业链。
“先进的农业机械可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力和竞争力。”中地海外集团海外部总经理王淼说,中地海外集团将结合非洲各国需要,有重点地进行适宜本地的农机产品研发攻关,将更多中国制造的先进农业机械输送到非洲国家。
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联盟、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单位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中非水稻领域南南和三方合作倡议表示,将积极支持和组织水稻适用技术、产品、设备机械等方面的专业性展会和投资对接活动,让更多中国先进农业机械设备进入非洲。
加强技术交流,农业合作路子越来越宽
发展农业离不开技术支撑。近年来,一批批中国农业专家踏上非洲土地传经送宝,播种希望。
“中国农业发达,有很多高水平的专家型人才,之前,我们开展了很多交流合作。”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办公厅主任罗瓦提亚纳说,希望中非双方加强技术交流,合作路子才会越走越宽。
“建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机构,为非洲杂交水稻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国辉博士表示,为帮助非洲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可探讨建立“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可持续、可复制的合作机制,通过争取双方政府间的合作项目,在非洲广泛开展杂交水稻试验示范,选育适合非洲生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研发本土化的高产配套技术,派遣优秀专家赴非洲开展杂交水稻技术指导与培训,为非洲培养本土化的专业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表示,在技术交流方面,吉林农业大学将专门制定规划,将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分享给赞比亚、尼日利亚等国家。近年来,吉林农业大学“食用菌科研团队”在赞比亚及西非采集标本500份,分离驯化当地食用菌品种6个,引进8个新品种;同时依托学校平台,与赞比亚大学共同申请南南合作基金,通过多种渠道培养一批非洲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