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资讯 业界动态 产业分析 企业动态 新品上市 导购测评 农机文化 人物访谈 企业专栏 各地农机
农机购 农机资讯

青贮玉米亩产咋到6000公斤?

12-26
字体大小:

去年,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种植大户丁桂琴紧跟“粮改饲”潮流,从2000多亩地里拿出一半种了“豫青贮23”。调整了种植结构,走对了路子,丁桂琴多赚了20多万元,可是她并不知足,她给编辑部打来电话说:“虽说是增收了,但是我们之所以放弃籽粒玉米而改种‘豫青贮玉米,就是冲着’豫青贮23‘每亩能达到6000多公斤的产量去的。”原来,丁桂琴家的青贮玉米亩均产量5500公斤,比预期少了500公斤。别小看这500公斤,按每吨380元的收购价计算,相当于少收入19万余元。少收了一半,难怪丁桂琴不知足了。

青贮玉米.jpg

那么“豫青贮23”咋种才能实现6000公斤的亩均产量呢?来年再种,怎样增产?产量多了,有没有人收?丁桂琴想到订单农业,但又不知道从何入手。“村里很多农民都是这么个心思,不知道种子企业能否帮着打通下游渠道,让我们也能拿着订单踏踏实实地种青贮玉米?”

就丁桂琴关心的产量和销路问题,河南大京九种业董事长丁光省给了答复。他说,“豫青贮23”是河南大京九种业培育的国审玉米杂交种,2005年参加内蒙古区试时,平均每亩生物产量6237.0公斤,在丁桂琴的老家通辽市,2005年-2006年两年生物产量平均亩产6068.7公斤。可以说,丁桂琴要种到亩产6000公斤以上的想法,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只有良种和良法配套,才能将品种的增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丁光省特别叮嘱农民,虽说青贮玉米跟大田玉米种植方法大同小异,但要想高产高效,一定要做好田间管理,特别是病虫害防治和肥水管理。

“我们对’豫青贮23‘不同播期、施肥量、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组装了’豫青贮23‘优质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规程。”按照这套技术规程来,相信丁桂琴今年再种“豫青贮23”,一定可以有个心满意足的好收成了。

这几年,农民尝到了订单农业的甜头。而扩宽销路的关键还是要靠过硬的品种。“豫青贮23”竞争优势明显,养牛场特别愿意收,可以说销路不是问题。丁光省提醒说,上规模的牧场在收购青贮玉米前都要检查玉米品质,农民要依照栽培技术规程进行种植和收获。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

农机购官方微信二维码

相关报道

智领未来|爱科中国2025年经销商大会隆重召开 智领未来|爱科中国2025年经销商大会隆重召开

1月8日,以“智领未来”为主题的爱科中国2025年经销商大会在“制造之都,常乐之州”江苏常州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爱科中国经销商和爱科中国区团队等200余人齐聚常州,共同回顾2024,展望2025及未来发展蓝图。

[详情]
农业农村部审议通过《2025年全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实施方案》

1月8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2025年全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实施方案》,研究部署有关工作。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强调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详情]
山东省发布新一轮农机补贴额一览表(第一批) 山东省发布新一轮农机补贴额一览表(第一批)

关于《山东省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第一批)》的通告鲁农机字〔2024〕12号各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意见〉的通知》(农办机〔2024〕3号

[详情]
安徽省发布实施《水田翻地碎混机》等三项农机专项鉴定大纲 安徽省发布实施《水田翻地碎混机》等三项农机专项鉴定大纲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发布农业机械专项鉴定大纲的公告根据《农业机械专项鉴定大纲备案管理规程》(农机管〔2021〕2号)和《安徽省农业机械专项鉴定大纲管理办法》(皖农办机〔2020〕4号)要求,我厅制定了《荸荠收获机》1项专项鉴定大纲。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