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县润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忠国:
用科技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刚刚50岁的陈忠国在乡亲们的眼中绝对是位“新型”人才。陈忠国不仅是位工程师还是当地农牧局农机技术干部,2008年受聘为遵义县政府科技特派员,2013年成为省级科技特派员。他相继荣获了“遵义县政府优秀科技特派员”、“遵义县十佳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早在八年前,陈忠国创建了遵义县润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有社员128人,包括多位农机工程师、高级技工、农机修理工、农机教练、外聘教授、副教授、农机操作手等。在他眼里,不仅要用知识充实自己,也要不断提升农机手们的综合素质。在合作社成立的这些年里,陈忠国免费为社员开展技术培训,累计培训35期,培训农机技术人员3500人次。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还下设了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并于去年成立遵义市首家农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开展农机耕作、播种、收获作业服务以及农机维修、农机技术培训(驾校)和信息咨询、新机具研究、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如今,该合作社已成为了国家级示范社和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扶贫龙头企业。
多年来,陈忠国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农业现代化发展得更好。于是,他先后投入资金300万元,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相继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户,他常年深入田间地头,带领社员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和技术咨询、服务面积达到3万亩,先后到四川、重庆、广西、贵州等地开展跨区作业服务,服务农户达到1000户,年创产值达400万元以上,社员人均增收30%。
不仅如此,陈忠国还是一位热心肠。几年来,免费为贫困社员、贫困农户提供机耕、机收服务面积达2000亩,为周边60户贫困户送去农机设备60台(套)以及多种农资。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参与区政府安排的扶贫工作,多次深入贫困乡村,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帮助制定脱贫攻坚科技帮扶计划,建立脱贫攻坚帮扶服务台帐并公开服务电话,方便群众随时进行咨询。
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并没有让陈忠国止步。他还积极与西南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山地农机研究所签订产学研协议,承担了油菜全程机械化项目、深耕机研发项目和大棚清洗设备研发项目以及中药材采收设备研发等多个项目。另外,他还带领社员前往山东观察大葱种植机械,为当地引进大葱机械化开沟、培土、收获技术,切实降低生产成本,其本人发明的《丘陵山区满栽满插机械化插秧方法》获国家发明。“能为百姓做点实事是我一生的追求,我要用科技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陈忠国说。
青海省湟中县鲍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鲍奎:
驾驭农机驰骋高原的庄稼汉
从最初的无线电电器修理、摩托车修理、摩托车销售及售后到成为一名出色的农机手、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鲍奎始终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养育他的土地,热爱着这里淳朴的民情,热爱着他的农机事业。从一名一腔热血白手起家的有志青年到拥有130多台套农机设备的合作社理事长,鲍奎奔跑在农业机械化的大道上,为自己和周围农户闯出了一片艳阳天。
最初,鲍奎的想法就是流转土地种植马铃薯、油菜籽等农作物,在耕作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导致农作物产量不高。近几年,农村劳动力日益减少,农业生产成本高。面对现实,鲍奎决定改变这种现状,凑钱买了一台二手354拖拉机和配套的翻地、播种、收获的农机设备,自己驾驶着拖拉机开始了他的致富梦想。
国家惠农政策一年比一年好,农机具补贴也很多,这些条件给了鲍奎十足的信心和动力,他要带着大家伙儿一起致富。因此,在2010年他牵头成立鲍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逐渐扩大农业机械化种植规模,同时将耕耘的脚步遍及全省各州县。在外作业虽然辛苦,但想到能够让大家过上有富裕的幸福生活,他便有了继续前行的力量。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他和大家一起辛勤耕耘。在耕作中遇到农机故障,鲍奎不怕赃、不怕累,认真仔细钻研,积极向专家请教,空闲时上网查询,浏览了解各类机具的工作原理,努力提升自己,成为掌握现代化信息的新型农机手和合作组织经纪人。
从驾驶着拖拉机为民耕作的第一天起,鲍奎就真切地体会到了农机化的好处,深刻地认识到通过发展农机化,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直接创造财富。实行机械化作业,既能够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还能够节约种子、水源、肥料、人工等生产要素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的节本增效。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六年的农机作业使鲍奎积累了不少经验。农机给了鲍奎人生的梦想,几年来,每次跨区作业完,大家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肯定他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
2014年鲍奎被湟中县供销联社评为优秀经纪人,2015年被中共湟中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2015年度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先进集体”。所创办的合作社被评为2015年“全省农牧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2016年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诚信、实干、创新是鲍奎一以贯之的经营理念,今后会一直坚持这种理念,并以优质的服务、合理地作业价格、认真的服务态度、积极的创新精神在农机化生产领域赢得更加宽广的道路。
山西省山阴县泰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永和:
瞄准市场 开拓创新 强化服务
在陈永和看来,要想发展,要想致富仅靠传统的手工耕种、收割,不仅成本高,效益低,而且发展慢、致富难。2012年在他的带领下,成立了山西省山阴县泰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一是将农民群众从繁重落后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实施水平;二是极大地缩短了农忙时间,为广大群众营造了发展二、三产业的充足空间;三是有效地促进了土地流转、农田增产、农民增收,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山阴县8万头奶牛青饲料短缺的困惑和全县20万亩优质柠条资源的浪费,陈永和“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想在柠条加工成饲草上大做文章。他一方面跑山区走荒野,调查柠条资源在全县的分布情况,另一方面与各柠条种植户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确保柠条加工产业链正常运转。上北京、下河北,请专家访厂家,实地考察饲料加工机械。从2013年开始就聘请省农科院饲草专家许庆方教授及团队现场进行指导,同时还聘请中科院机械收割专家董世平为顾问,与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合作。经过反复实践饲喂柠条袋装青饲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合作社投资78万元引进美诺9800大型自走式饲料收获机一台,投资20余万元从河北购置9FB1—2000型牧草秸秆粉碎压缩打包成套设备一套,开启了全县第一条青饲料生产流水线。三年柠条机械平茬作业26000亩,为奶牛提供了优质的青饲料,大大地提高了鲜奶质量,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效益。
沐浴着现代化建设的春风,和着富民强县的节拍,陈永和带领着泰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们,活跃在黄花梁下,桑干河畔,走出了一条服务“三农”的富民之路,唱响了一曲嘹亮的富民之歌。从2012年创办合作社到现在,深松耕地32000亩,收割青贮玉米28000亩,收获玉米16000亩,秸秆还田23600亩,统防统治喷药40500亩。合作社社员每户平均增收12万元,为当地农民种地成本节约830万元。
随着时代的变迁,陈永和的思路也在稳步前行,泰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在逐渐壮大。下一步,他将不断吸收当地的农机能手入社合作,合理配制和利用各类农机资源,创新经营机制,开展多元化服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积极开展技术业务培训和引进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增砖添瓦。
江苏省江阴市林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洪杰:
科技成就新梦想 农机引领新农村
沈洪杰,土生土长的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小桥人,现任江阴市林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是江阴市有名的种田大户。沈洪杰借着政府的优惠政策、良好环境,经过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在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带领着92个农户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之路。他的成功,带动了村里更多的青年人学会奋斗、钻研,勉励更多人要凭借着自己的勤奋与努力追求美好生活。
如今是镰刀换机械的时代,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沈洪杰深知农机会给传统农业带来的高效、高产、高收,因此他并没有满足于向资深种田大户讨教的种田技巧,而是更努力自学相关农机技术的资料,虚心向农机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请教,积极参加农机操作、栽培新技术等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他还与农业部门密切联系,引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以实践为主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适宜本地的种植技术。这两年,粮田年年大丰收,今年种植的麦子,因为品质好,很快就销售一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几年,从播种到收割,从买种子到买化肥等,除了直观的粮食补贴和农机补贴,江阴市各级农机部门都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扶持。沈洪杰吃透政策,争取到最大的优惠,有政府部门的“撑腰”,他一口气购买了近200万元的农机具设备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农忙时候的作业效率,不仅可及时完成自己田里的工作,还能为周边农户提供服务。
凭借着对土地的一片热忱之心和一股韧劲,沈洪杰带领92个农户脚踏实地将合作社发展壮大,现服务承包土地达5000亩,实现育秧、机耕、机插、植保、收割等一条龙作业,全面覆盖了江阴市青阳镇塘头桥、建义、小桥和普照4个村。沈洪杰利用农机科技示范户的辐射作用、带动社员应用农机化技术。同时他也以身作则,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先锋示范,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
沈洪杰的成功经验,对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转移农村劳动力,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很大的示范意义。作为合作社的领头人,要想让社员过上好日子,就必须赢得市场竞争,就必须让合作社有良好的自我造血功能,在未来,沈洪杰打算继续丰富合作社服务内涵,完善合作社服务链条建设的指导思想,满足更多农户对于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浙江省江山市巾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项霞:
返乡大学生 种粮女状元
大学毕业后,林项霞就职于浙江省杭州一家著名的公司,但随着父亲年纪的增加,她毅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于2009年回家帮助父亲务农。2012年,她牵头组织了52位女社员发起成立了巾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在林项霞的带领下,巾英农机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现有库房面积5550平米,办公面积450平米,年作业服务5000户以上,固定资产635万元,经营收入达584万元。合作社先后建设了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有机大米生产基地、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农机维修中心、农机化服务中心,逐步形成一个集种植、育秧、农机作业服务、粮食烘干、收储、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服务中心。巾英农机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182台(套),大中型机具52台,育秧流水线4条,种子发芽器3台,打药机114台,烘干机15台,日产60吨大米生产线1条、50吨大米生产线2条,育秧盘7.35万只。因为其出色的表现,林项霞先后被评为“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浙江省三八红旗手”、“浙江省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等称号。
作为理事长,林项霞严格按照合作社规范化运作的要求,以合作社章程为基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合作社当年盈余按10%提取公积金,提取公积金后可分配年终盈余,分配总额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她还积极推广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先后引进推广了水稻工厂化育秧、水稻机械化插秧、油菜机械化收割、谷物烘干等新机具182台套,新增农业机械动力923.22千瓦。合作社在农机作业服务上做到“五统一”:一是统一收费标准和结算;二是统一维修保养;三是统一作业调度;四是统一业务联系,建立联络员制度;五是统一服务质量。
为了不断增加合作社的作业服务能力,林项霞主动邀请技术人员到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派机手学习取经,并到厂家进行不定期的操作技术培训。她还鼓励有条件的机手入股购买农机具,把合作社的利益与机手连接在一起。近五年,合作社新招进6名女大学毕业生,从事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合作社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成为了“女大学生创业基地”。
“粮食银行”是以千家万户的农民储备粮为基础,以粮食企业为载体,通过科学、规范经营管理,节省了农民一家一户储粮过程中资金投入、工时费用,减少因储藏造成的粮食损失,有效促进农民增收。2014年11月,“江山粮食银行”在巾英农机服务中心正式开业,现江山市已设立8个收储网点,进行粮食存取、兑换。为了给江山市广大粮农提供一个在政策咨询、经验推广、专业考察的服务交流平台,林项霞带头成立江山种粮大户协会,帮助农民致富。
辽宁省阜蒙县庆年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张庆年:
大胆创新 谋求发展
2011年9月,张庆年牵头成立了辽宁省阜蒙县庆年农机合作社,合作社设立了信息、维修、培训等服务机构,有健全的财务制度、管理制度,组织机构民主选举产生。合作社主要以服务成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
张庆年多年来的努力,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和广大群众的好评。2013年被评为“阜新市劳动模范”、“全国种粮大户”荣誉称号,2014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家庭农场”和“十大感动阜新人物”,2015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致富带头人”,连续17年被于寺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阜蒙县官营子村以种植业为主,人均10亩地。多年来,农民仍处于传统的生产模式,土地一家一户一小块再加一点钱,仍是独户经营、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收入低、致富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辛辛苦苦一年仅能解决温饱。面对此种情况,张庆年组织成立了庆年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农机服务,进行统一管理。目前该合作社已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合作社。2014年10月,在省、市、县领导见证下,雷沃公司与合作社进行了“企社共建合作社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成为阜新首家联盟企业。
在张庆年的带领下,合作社不断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摸索出了独特的经营模式,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基地2000亩。该项目实施后,可使粮食产量提高8%,亩增产60公斤,实施2000亩保护性耕作作业可使农民增收粮食120吨,按照每公斤1.5元计算,农民可增收18万元。该项目在合作社的实施,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使保护性耕作技术成为合作社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作社成立后,带动了全村农民致富,去年官营子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出现了农民与合作社双赢的局面。合作社带动了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品质,特别是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农机化水平的整体提升,推动了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节省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官营子村共有642户,大部分农民的土地由合作社提供服务,近600个劳动力被解放出来,从事其他产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农机服务8000多亩,一些有技术专长的农民被聘为合作社的固定工或临时工。合作社帮助农户建设了占地3500亩暖棚,每个暖棚年纯收入4—6万元,年收入可达3500万元。合作社还帮助20户农民种植烤烟,亩均收入2000元,经营烤烟年收入200万元。村民通过合作社贷款扶持70户农民发展养殖业,养殖业年收入350万元。
云南省禄丰县农兴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春:
优质服务 合作共赢
农兴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位于恐龙之乡云南省禄丰县中村乡,2012年9月6日注册成立。成立四年来,在理事长姚春的带领下,合作社以农机服务为主体,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抓手,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思路,探索出一条适应禄丰县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机合作化发展之路。
合作社按照“民主管理、服务于民”的经营理念发展,对于合作社的重大事项和支出召开成员大会讨论决定,真正做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作为理事长,姚春意识到社员素质对合作社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升社员水平,合作社采取多种有效形式,积极开展农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机手素质和技能,还组织技术骨干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先进新技术。近年来,合作社共组织农机培训23期,培训农机操作能手100多人、社员260人次、农民3000多人次。
发展至今,合作社成功探索出了以“农业机械租赁、农作物播种、农机耕作、收割服务、农机维修、农作物保护、农技及农业机械信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新模式,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和特色。在推进机械化农业生产发展进程中,合作社依托中村乡农技中心流转了120亩土地,建立了农业新技术示范区,辐射全乡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面积8000多亩,采取“基地+农户+合作社社员”的运营模式,实行集中连片、统一育秧、统一机耕、机耙、机插、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割,努力做强机械化生产的农业种植业。2016年合作社带动周边800多户农户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户均增收5500元。
合作社不仅高质量完成本辖区农机化作业,还应邀到全县其他13个乡镇进行机耕、机耙、机防作业,赢得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高度赞誉及好评。2016年,合作社完成机械化作业服务面积2.8万亩,实现作业收入220多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禄丰县较为典型同时也是规模较大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2014年该合作社荣获了“楚雄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参与完成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并获云南省农业厅技术推广奖三等奖,在2014年楚雄州第四批拔尖农村乡土人才选拨中,被中共楚雄州委组织部、楚雄州农业局等四部门评为三等奖。
对于未来的发展,姚春表示要不断完善合作社内部制度,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公环境,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使合作社进一步规范化。同时,合作社要继续以诚实守信为宗旨,通过多种渠道,最大限度的组织更多的农民共同致富,坚持多元化发展,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经营。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