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据了解,在种植业中,蔬菜仅次于粮食作物居第二位。但是,蔬菜种植业却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生机盎然,很多问题都制约着这个产业的发展。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蔬菜播种总面积达到3.3亿亩,总产量约7.85亿吨,产值约1.5万亿元。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100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5%。直接从事蔬菜生产的人员约9000万。”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杜永臣介绍道。
蔬菜种植业发展机械化需跨过“三道坎”
发展蔬菜生产机械化已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蔬菜生产整体存在三方面的特点,一是组织化程度低,生产无计划;二是机械化程度低,人力成本高;三是标准化程度低,产量、质量不稳定。”杜永臣表示,“当然,目前存在于我国蔬菜种植业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工成本过高。”据调查,人工费已成为蔬菜生产成本的最主要部分,“目前直接从事茄果类蔬菜生产的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50%左右,从事叶菜类生产的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60%左右,从而出现了蔬菜价格和利益‘中间笑、两头叫’的局面。”江苏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研究员马拯胞坦言。随着农村人口的转移,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劳动力紧缺的问题日益严重,能够从事蔬菜种植、田间管理、收获生产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蔬菜基地普遍存在“找人难”的问题。据统计,现在从事蔬菜生产的男性劳动力年龄都在60岁左右,女性年龄在50岁以上,而年轻劳动力几乎没有。“以江苏省为例,蔬菜是江苏产值最大的农作物。但是,苏南、苏中不少蔬菜基地从苏北、安徽等地请农民,包吃包住,人员的紧缺不但提高了蔬菜生产成本而且将逐步制约蔬菜生产规模。”马拯胞说。
虽然人工成本不断上升,但蔬菜依旧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好的产业之一。居民对蔬菜刚性需求增长、城郊基地减少、高素质劳动力流失的三重压力之下,保障蔬菜生产产量增加、质量安全、价格稳定的难度越来越大,用工贵、用工难的问题在蔬菜生产中也更加突显,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加快推进蔬菜生产机械化进程。对此,杜永臣指出,“加快推进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首先,这是节约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迫切要求;第二,这是减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的迫切要求;第三,是适应城镇化、解决劳动力短缺的迫切要求;第四,是提高作业效率、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的迫切要求;第五,是改变传统作业,实现产业信息化、智能化的迫切要求。”只有全程的机械化才能真正实现蔬菜生产的高效率和低成本。
蔬菜机械化面对的三道“坎”
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问题已经引起了业内专家的关注,在今年中国国际农机展览会上,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李延云就对蔬菜机械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展会可以看出,我国粮食作物的农机具种类和数量已经发展得非常好了,但是蔬菜这方面的机具还相当匮乏。据我了解,在日本,蔬菜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几乎每个生产环节都有相应的机械,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造成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核心问题还是三道“坎”。 蔬菜种类多、差异大,种植制度不规范是蔬菜生产机械化推广道路上的第一道坎。据统计,我国常年生产蔬菜品种有14大类150多种。另外,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纬度范围大,气候差异导致蔬菜种植茬口多样,通常北方地区年生产蔬菜2—3茬,南方地区年生产蔬菜3—4茬。蔬菜种类如此繁多,地区间种植习惯的差异也较大,导致蔬菜种植从整地到播种、移栽都缺少统一的种植规范。“从耕整地到移栽、收获等环节农艺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种植标准,很难实现机械化的规模生产。从商业价值的角度考虑,任何一个农机生产企业,都难以实现150多种蔬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与大宗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生产机械的研发和推广更加复杂。”面对蔬菜机械化推广难的问题,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陈永生解释道。
田块散、空间小,园区建设不标准是蔬菜生产机械化推广道路上的第二道坎。据统计,我国从事商品蔬菜生产的农户逾5000万,但是75%的菜农种植面积小于0.5亩,对此,陈永生说,“目前我国蔬菜生产主要集中在小农户,据统计生产蔬菜的农户种植面积大于5亩的只占总农户数量的1.4%。传统的小田块种植模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而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出来的蔬菜种植农场和园区,大多在建设初期又忽略了机械化生产的匹配。相当多的蔬菜设施空间小、不标准,作业机械‘路难走、门难进、边难耕、头难掉’的现象普遍存在。”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