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种了400亩水稻的湖南省汨罗市罗江镇种粮大户李德辉来说,每季三次施肥是颇费工费力的一个活计。这两年,李德辉跟别人合作成立了一个农机合作社,购置了多种农机,水稻整田、插秧、打药、收割、烘干等多个环节都可以实现机械化了,唯独施肥,还是靠人工。
同步精量施肥技术给水稻“减减肥”
李德辉告诉记者,水稻一个生长季除了要施一次基肥,还需要在分蘖和壮籽时各追一次肥。一个人一天可以撒20亩,每次施肥他需要雇两三个人干好几天,每天工钱是160元,加上管饭给烟,算下来一天接近200元。加上近年来化肥价格不断上涨,用肥算得上是水稻种植成本中一笔不小的支出。 能不能让水稻施肥也可以实现机械化?能不能把肥料用量和成本减下来?今年开始,一项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技术的应用,让李德辉的这个愿望变成了现实。
水稻真的需要这么多化肥吗?
“这几年感觉化肥好像没以前管用了。”李德辉向记者感慨说,前几年水稻基肥一般用50斤就差不多了,这两年开始,他把量加到了六七十斤。一方面因为下雨多会把肥料冲走一部分,李德辉觉得多施一点保险,另一方面,为了保障高产量,肥料用量只能增不敢往下减。 不光是李德辉,当地不少农民都存在这样的心理。“农民往往有个误区,想产量高就要多用化肥,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郭世伟连续做了几年调研发现,很多地区农民施肥量过多,每亩水稻用肥量都在20公斤以上,这还是一个保守数字。而我们的水稻真的需要这么多化肥吗?郭世伟告诉记者,水稻的世界平均用肥量是每亩10公斤,像日本和菲律宾等国家,这样的用肥量足以保证水稻高产。当前我国水稻的当季利用率仅为35%左右,施肥量过大、施肥方式不科学是重要原因。“农民给水稻施肥都是表施和撒施,很多肥料是水溶性的,稻田经常灌水放水,养分容易随水流失,特别是六七月份下雨比较多,大部分肥料被雨水冲走了。不但影响了养分利用率,导致增肥不增产,而且过量肥料的投入还导致了氮磷等对水体的污染。”从小在泥田里摸爬滚打的湖南龙舟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术平对这一点体会颇深。看到这些年因水的富营养化导致太湖蓝藻暴发,肥料流失成为农村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王术平觉得,该为解决这一问题做点什么了。
少用肥照样能让水稻“吃饱吃好”
水稻生长过程中到底需要多少肥料就可以“吃饱吃好”?怎样施肥能减少肥料流失、把肥料都用在“刀刃”上?从2013年开始,王术平在汨罗市红花乡的一块稻田开始了试验和摸索。要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进施肥方式、化肥深施是一项有效措施。在很多欧美国家,粮食作物以化肥机械化深施为主。有文献指出,碳酸氢铵表施时氮的平均利用率为30%,深施时平均利用率可达到47%。循着这一思路,在天气、灌溉、施药等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4块试验田分别按照常规肥料用量的55%、59%、60%、80%来施用,只不过施肥方式有所不同——用人工把肥料球放置到4~6厘米深、距秧苗4厘米处的土壤中。最后试验结果表明,四个试验区的产量和常规施肥方法的产量非常接近,也就是说,减少肥料用量、改进施肥方式是完全可以保证水稻产量的,这让王术平心里有了底。到了2015年,试验区扩展为7个,肥料品种又加入了缓控释肥作对比,最终结果显示,采用距水稻植株4cm、深度5cm的穴施肥的方式,在节肥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增产4.5%,节肥14%的情况下实现增产9.5%,这让王术平的信心更足了。那接下来,就是研究怎样把化肥深施到水田的问题了,农民不可能靠人工一棵苗一棵苗地去点穴施肥,要实现这一目标,配套农机的研发是关键。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