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设施农业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该领域取得相当的成绩。目前国内大型温室面积已超过700公顷,而且每年都以超过100公顷的速度增长。如何确保重要农产品数量与质量有效供给,是新常态下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初以来,福建省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建设呈井喷态势。上半年,全省新建温室大棚面积1.2万亩,新增验收面积1.25万亩,新增资金拨付1.15亿元。井喷的背后是巨大的需求。上半年,全省各类主体报备申请省级温室大棚补贴新增资金需求量近5亿元,远超今年1.85亿元省级补贴资金预算额度。特别是泉州、漳州、宁德等地的资金需求量占到全省的七成。
井喷态势透露何种信号?
首先,福建设施蔬果的市场优势不断显现,品质得到全国市场认可。福建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翁定河告诉记者,每年12月至次年5月是蔬菜消费旺季,也是北方蔬菜生产淡季。2013年,福建省被列入商务部财政部“南菜北运”试点省份。如能抓住这个时段生产蔬果,既能丰富北方群众的“菜篮子”,又能增加福建省农民的“钱袋子”。去冬今春,沿海地区顶住冻害的大棚西红柿、尖椒等蔬果,每公斤田头收购价一度超过10元。
福建省设施农业温室大棚需求量大
天帮忙,人努力。2013年以来,福建省每年安排近2亿元省级财政资金补贴六类温室大棚,引导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2013-2015年,我省共安排5.7亿元补贴,泉州市县两级财政按1∶1的比例配套补贴。 其次,设施农业被各方看好,成为各路资本“避风港”,许多企业纷纷跨界进军设施农业。 因为看中绿色安全农产品的市场前景,以陶瓷和房地产为主业的力豪集团去年起成立福建力豪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去年投入10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追加投入4000万元,在晋江市内坑镇砌坑村流转1000多亩土地,建成智能温控大棚150亩。同时,进行土壤改良,建原生态农业体验园。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泉州,这并非个例。今年,全市申请补贴的智能温室271.5亩、智能温控大棚3065.5亩,需要省级补贴资金达1.8亿元。 为让更多农户受益,福建省去年进一步降低补贴申请条件、简化验收程序,设施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今年,以温室大棚一、温室大棚三为主的实用棚型申请报备面积近3万亩,占全省申请报备建设温室大棚总面积的80%。尤其是温室大棚三实用棚型,建造成本低、一次性投入少、建设容易,适用于闽东南蔬菜主产区及闽北闽东葡萄主产区,深受设施蔬菜、设施葡萄种植农户欢迎,每亩补贴0.5万元的温室大棚三今年申请报备建设面积超2万亩。此外,双层、三层膜保温、半齿型天窗等保温、散热针对性更强的棚型也在扩大应用。 设施农业持续发力,福建省农业产业融合加快,农业产业多功能化趋势明显。以观光体验、培训观摩、加工转化、礼品农业等产业延伸相结合,宁化县石壁镇的设施蔬果基地走采摘、观光、酿酒、配送等相结合的路子;石狮正源设施果蔬则以农事体验、观光休闲为主。 同时,光伏设施农业兴起,全省已备案或开建的光伏农业项目17个,已进入建设的有漳浦赤土光伏农业项目,单位土地产出率成倍提高。 温室大棚产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设施蔬菜正在兴起以椰糠、食用菌菌渣等为主的无土基质栽培,厦门百利、利农公司、永春康绿隆等一批设施蔬菜种植企业正在使用,并逐步转向以基质栽培为主。目前,全省设施基质栽培蔬菜面积已超3000亩。 据统计,福建省蔬菜播种面积1100万亩,产量1800万吨,总产值近500亿元,产值位居种植业各行业之首。目前,全省千亩以上温室大棚规模基地超过110个,比2013年初新增65个。正在加快建设、今年有望形成上千亩的规模基地还有近30个,温室大棚向优势区域集中建设,产业聚集效应明显。设施农业正成为福建省一大优势产业。 专家认为,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对农业供给侧改革意义重大。一方面,通过设施可把福建省优势气候资源转化为优质农产品,抢占全国市场空档期;另一方面,利用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可摆脱农业对土地的依赖,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第三,设施农业促进种植结构调整,把冬闲田变成香饽饽,可显著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