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总结去年和“十二五”农机化工作,研究“十三五”农机化工作思路,部署2016年工作,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2015年及“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工作
过去一年,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围绕农业部党组“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总体思路,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推动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社会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63%,超过“十二五”规划目标3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2亿亩深松整地任务,为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形势作出了积极贡献。
主要抓了以下5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着力放管结合,进一步推进了农机化制度改革创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的部署要求,积极开展了购机补贴、试验鉴定、安全监理等3个方面制度的改革完善。一是持续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改革,力求从顶层设计上优化程序、管控风险,提升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公平性和安全性。制定发布了《2015-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着力于五突出、一加强:突出稳定性,一定管三年,稳定预期;突出保重点,选择重点机具敞开补贴;突出市场化,补贴机具资质与支持推广目录脱钩,补贴操作与经销商脱钩;突出鼓励创新,探索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突出便民,简化操作程序;加强了信息公开和违规惩处,优化政策实施环境。二是积极推进鉴定制度改革,力求进一步统一责权、提高效能。修订完善了农机试验鉴定办法及推广鉴定实施办法,强化鉴定机构主体责任,精简推广鉴定内容,简化换证手续。加强监督检查及结果运用,促进鉴定规范化。三是积极推进安全监理制度改革,力求务实管用可操作。开展农机检验制度改革研究,启动修订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有关牌证管理规章,明确了进一步整合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下放管理权限、优化业务流程、方便农民群众的改革方向。这些改革措施,便民利民效果明显,促进了政策目标和管理目标实现,营造了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全年补贴政策实施总体规范有序,各方反映良好。
(二)着力联动共促,启动了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部印发《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行动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区域布局和工作重点。新布局了一批全程机械化创建示范县,分别在湖南、广西、山东等省召开水稻、甘蔗、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会,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组织开展农机合作社建设经验交流,支持引导农机合作社在全程机械化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组建农机装备职教集团,举办全国农机推广人员知识竞赛及农机维修职业技能竞赛,带动提高主推技术应用能力。推进行动得到各方面的积极响应,许多地方制定完善了具体创建方案,江苏省、吉林省政府提出整省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科研推广机构加快了关键装备的研发突破和全程化技术的集成推广,骨干农机企业纷纷建立全程机械化示范农场。可以说,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已经逐步成为农机化行业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行动。
(三)着力精心组织,打赢了农机深松整地等农机化生产大会战。紧扣重点农时,紧抓工作部署,强化机具调度,强化信息服务,宣传贯彻小麦、水稻、玉米机械化收获减损等技术指导意见,推行复式和一体化作业,推广应用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农机有序流动和跨区作业,推动了全年机械化作业任务顺利完成,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机收损失率和焚烧秸秆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粮食作物机播率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大规模小麦机收作业时间比上年减少1天,为粮食生产赢得了农时主动。国务院下达2亿亩农机深松作业任务之后,农业部和各省市区高度重视,从细化分解任务、增加机具装备、实施作业补助、加强作业质量监管和开展工作督导等方面入手,举全系统之力,齐抓共促,完成深松土地2.05亿亩,向国务院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着力落实责任,促进了农机化安全发展。以“落实安全责任、传播法治文化、普及安全知识、建设平安农机”为重点,在全国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农机安全事故处置应急演练等活动,各地开展现场宣传活动1.7万余次,营造了重安全、懂安全的氛围,进一步增强了相关负责人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法治观念。采用用户调查与安全性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在用微耕机、大马力拖拉机、玉米收获机产品质量调查,促使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积极创建“平安农机”,新推出一批示范县、示范岗位标兵,巩固“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农机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严厉打击违规上牌行为,举办农机监理法治建设和执法培训,强化监理干部依法行政意识。督导各地落实农机监理惠农政策,进一步推广免费监理的经验做法,全国农机牌、证、检三率超过70%。2015年等级公路以外的农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均同比下降20%以上,全国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五)着力政策创设,拓展了农机化发展支持渠道。国务院将现代农机装备列入《中国制造2025》重点支持领域,为提高国产农机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开辟了新途径。支持适宜地区统筹一定比例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用于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各级财政累计安排补助19.5亿元,积累了大范围实施农机作业补助政策的经验。在新疆、广西开展了大型农机具金融租赁贴息试点,开辟了金融支持农机化发展的新途径。积极争取将机耕道、全程机械化技术中试基地及科学观测站等纳入“十三五”相关基本建设规划。各地加大了政策创设力度,湖南省每年财政奖补建设一千个较高标准的农机合作社,山东省每年安排4000万元在全省实施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甘肃省将4500万元省级购机补贴资金拓展用于示范推广、体系建设等方面,四川省投入9500万元建设机耕道等农机化基础设施,江苏省开展农机综合保险。这些新的探索,极大丰富发展了农机化支持政策体系。
2015年农机化持续良好发展态势,标志着“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提升,确保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有关农机化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再现了农机化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主要表现在:农机装备结构显著优化,预计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1亿千瓦,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插秧机保有量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3倍、1.75倍和2.1倍,小型拖拉机占比持续下降,粮食生产环节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快速推进,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水稻种植、玉米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超过40%、63%,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19个百分点、37个百分点,棉油糖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机化科技迈出新步伐,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突破,农机农艺融合成为广泛共识,适应机械化的良种、良法加快应用,农机深松等重点技术大范围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纵深发展,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环节加快拓展,各类新型主体不断涌现,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农机合作社超过5.3万个,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提高农机监理“三率”水平、降低安全生产事故三大安全生产任务圆满完成。农业机械化成为“十二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亮点,为保障粮食产能持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中央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各地各部门大力支持农机化发展,持续强化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投入,有力促进了农机化持续健康发展。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在工作中做到“五个始终坚持”。一是始终坚持从“三农”全局出发谋划农机化发展,主动入位、积极作为,不断巩固拓展农机化的地位作用。二是始终坚持遵循农机化发展规律,围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持续推进农机化管理制度改革、发展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优化,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是始终坚持完善强化农机化政策手段,有效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不断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提高机具使用效率效益。四是始终坚持机艺融合、造用结合的工作机制,强化技术集成,不断破解农机化技术瓶颈。五是始终坚持重点突破、梯度推进的工作方法,聚焦主要作物、关键环节,上下联动、集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开辟农机化发展新局面。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二、关于“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和任务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并明确指出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强化物资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强调要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为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
展望“十三五”及更长时期,机械化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必将日益增强,深刻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还是农业科技和支农政策的载体,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承包土地的流转、聚集和优化配置,影响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先进农业科技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影响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对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功能定位再认识,对其内涵外延再丰富再发展,更好发挥农机化技术及装备在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特别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中的作用,让农机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全面而迫切的现实需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很多,农机化装备、技术、人才、政策、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等诸多矛盾日益突出,很多环节低水平粗放式发展特征仍然明显,深刻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深刻影响发展后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需求、农民生产生活新期盼,亟需以更明确的思路、更丰富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加快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有效增加中高端型全产业链装备供给、机艺融合型全程机械化技术供给、新理念高素质型农机管理人才实用人才供给、系统性精准型农机化政策供给、专业便捷高效型社会化服务和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效益。
“十三五”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也是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的机遇期,更是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拓展、升级”的窗口期,必须紧紧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千方百计攻克瓶颈制约,站位高远拓宽发展领域,综合施策提升发展质量发展效益,加快打造中国农业机械化升级版。“十三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对照现代农业建设要求,着眼短板环节、薄弱区域,围绕强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新理念,抓住机遇、积极作为,科学谋划、攻坚克难,推动农机装备、服务组织和作业水平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型升级,促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力争2020年主要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种养加全面机械化取得显著进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8%,其中粮食作物超过80%,在全国建成500个以上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有条件的省率先整体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一要强化创新发展理念,增添农机化发展新动能。加大精准型政策创设力度,优化顶层设计,健全财政、金融、保险、投资、用地等多种政策工具协调组合的农机化扶持政策体系,不断改善农机化发展条件手段。大力推动农机化科技创新,抓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历史机遇,积极谋划,创设政策,推动制定实施农机装备制造发展行动方案,政府和市场两个方向用力,研发制造和推广使用两个领域发力,力争尽快改变粮食作物生产装备不全不优和经济作物、规模养殖生产装备短缺落后的状况。研究制定生产需求与农机科研导向目录,探索实施新产品补贴,加强“产业急需、农民急用”的中高端农机装备中试熟化,促进产业全链条装备技术集成配套,有效推动主要环节机械由“能用”向“好用”升级。同时,围绕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推动农机化生产方式、组织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方式创新,进一步激发各类农机发展主体活力。
二要强化协调发展理念,提升农机化发展的整体性。在保持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整体提升。加快调整工作重点,统筹力量,同向施策,着力解决作物间、地区间、行业间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和机械增长与利用效率、使用效益不协调的问题。针对大田作物之间、各环节之间机械化不协调问题,深入实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巩固提高粮食作物精量播种、联合收获作业效率,加快提升高效植保、集中烘干等滞后环节作业能力,科学确定棉花、甘蔗、花生、油菜机收等主要经济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路线。针对区域间、行业间机械化不协调问题,下大力气抓好双季稻地区机械化育插秧、畜产品优势区饲草料生产机械化、丘陵山区特色作物采收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养殖机械化、设施农业自动化,研究强化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政策措施,助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脱贫。
三要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扩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应用。完善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教育和引导农机手加强机具保养和使用管理,鼓励推广符合环保标准的农业动力装备,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性能低的老旧机械。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的积极性、自觉性。配合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加快节水灌溉、精准施药、定位施肥、秸秆收集、残膜回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粪便处理等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挖掘节种节肥节药节水潜力。加快普及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绿色增产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肥改善地力,促进农业永续发展。
四要强化开放发展理念,凝聚农机化发展合力。农业机械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跳出农机发展农机。只要是对农业机械化有利的事,都要主动入位、主动配合、主动尽责、主动落实。努力构建部门协作、造用配合、机艺融合、开放发展的新格局。主动争取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支持,加强机耕道、场库棚等农机化基础条件建设。加强与育种、土肥、农艺等科研推广机构紧密协作,实现农机作业、作物品种、栽培模式相互适应、深度融合,形成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和技术体系。积极配合“一带一路”等对外合作战略的实施,引导和支持农机企业和产品走出去,加强国外先进农机研发与制造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提高我国现代农业装备有效供给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五要强化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完善购机补贴、农机监理惠农等政策,有重点地促进政策的普惠性,让购机用机农民有更多获得感。积极推进农机作业市场、维修市场、流通市场健康发展,加快提高农机推广、鉴定、监理、信息、培训等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便民利民。培育壮大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推进服务方式多样化、扶持政策系列化、组织建设规范化。强化农机合作社建设指导,引导其通过联耕联种、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带动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帮助其他农户解决耕种困难,实现互利共赢。支持培养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高手,鼓励农机合作社向新型社会化服务主体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向发展,引导其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经营流转土地、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发展效益,让更多农民分享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果。
三、关于2016年农业机械化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确保农业机械化工作有一个好的开端,对实现“十三五”全局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确定的“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中心任务,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为重要抓手,加大政策创设、制度改革、机制创新力度,着力主攻短板环节、薄弱地区,加快培育新型主体,优化公共服务,强化依法监管,进一步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服务水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4%,农业机械化“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取得新进展,为“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要突出抓好以下9项重点工作。
1.继续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管理机制。围绕更好实现产业政策目标,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思路。调整的主要方向是“缩范围、控定额、促敞开”。“缩范围”,就是突出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重点导向,因地制宜选择补贴机具品目,精准发力,原则上应将低端、低值、需求量小和监管难度大的机具,剔除出补贴范围;“控定额”,就是要科学开展补贴额测定和机具分档工作,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适当降低市场已近饱和及非重点机具的补贴标准,引导农民理性购机和提升机具利用效率,引导企业靠质量、靠服务竞争市场;“促敞开”,就是力求做到重点机具最大限度的应补尽补,提高生产急用机具的有效供给。继续扩大信息公开,不断加强社会监督特别是企业间的监督,坚持不懈打造诚信守法的行业环境。持续强化监督管理,切实落实地方在补贴政策实施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就近就地监管优势;进一步明确补贴机具产销企业经营行为的主体责任、权利和义务,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研究制定违规处理指导性规范,建立健全违规查处联动工作机制,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开展延伸绩效管理,提高工作执行力,促进补贴政策规范、有序、高效、安全实施。
2.深入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各地要把推进全程机械化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从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扶持、技术支撑、绩效管理、宣传引导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今年农业部将制定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评价体系,成立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组,组织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指导开展创建工作。各地要扎实做好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工作,聚焦主要作物耕地、种植、收获、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六个主要环节,集中用力补短板、选准主体建样板、机艺融合探模式、跟踪督导促成效、加大宣传扩影响,确保建一个、成一个、带一片。今年农业部还将分作物、分区域公布一批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和突破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
3.扎实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主动协调,多渠道增加农机化科技投入,以区域性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标准化精细栽培技术为重点,加强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加快农机农艺融合和集成创新,推进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完善和提升。配合实施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推动建设一批农机化专业(区域)实验室、农业科学试验站、农业装备试验基地,支持开展农机化技术基础性、长期性研究,推进农业机械化薄弱环节技术装备研发与集成示范。继续开展农机化大培训,加强推广管理骨干、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结合重要农时举办示范性培训班,加快“一控、两减、三基本”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对机械化生产技术装备的新要求。
4.切实加强农机鉴定管理。农机试验鉴定是农机化系统的一项重要职能,必须依法履职、积极作为。农机化主管部门及鉴定机构要大力贯彻实施我部新修订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加快修改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制修订推广鉴定大纲,组织鉴定机械能力认定和复评审等,积极推进农机鉴定改革工作。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组织领导,既要监管到位又不干涉技术工作和试验检测结果,保证鉴定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要加强推广鉴定工作规范化管理,督促鉴定机构依法依规严格按照鉴定范围和鉴定大纲开展工作,坚决杜绝不按工作程序、鉴定内容弄虚作假等现象。组织对获得推广鉴定证书产品开展监督检查,促进先进适用农机产品应用。
5. 精心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要围绕春耕、“三夏”、“双抢”、“三秋”等重点农时,及时组织机具检修、机手培训、信息服务等工作,加强应急指挥调度,推动机械化生产有序进行,确保农业生产进度和农机作业质量。研究“农机跨区作业证”改革措施,协调落实好联合收割机免交车辆通行费等惠农政策。做好跨区机收供需协调,大力推行“机收—秸秆处理—机播”一条龙复式作业,努力扩大机插秧、玉米机收和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发布实施《全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实施规划(2016-2020年)》,争取扩大农机深松作业补助试点范围,持续调动农民积极性,积极推广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作业质量监管,加快农机深松技术在全国适宜地区的推广应用。力争主产区全年深耕深松面积达到30%左右,其中农机深松整地达到1.5亿亩。
6.积极培育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指导力度和机库棚建设的扶持力度。参与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快建设机耕道,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深入开展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每年推出一批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有较大的服务规模、有显著的综合效益的“五有”农机合作社。有关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农机作业补助、农机金融租赁、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等财政支农政策优先在示范社中安排试点。大力推进农机服务方式创新,进一步完善订单作业、托管作业、承包作业等服务模式,探索“机农合一”新机制,拓宽农机服务领域,通过规模化服务来弥补分散经营主体的不足。鼓励农机合作社与农机企业开展“企社共建”,与金融机构开展“银社对接”,实现合作共赢。
7.抓紧完善农机安全监管规章制度。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安全生产问题,贯彻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原则,修改完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规定和驾驶证申领使用规定等3个部令。改革农机安全检验制度,实行分类管理,简化检测内容,优化检验程序,提高检验效率,尽快修订并公布实施《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安全监理检验技术规范》。会同工信部出台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出厂合格证及使用管理的意见。完善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加强农机报废更新机制研究,稳步扩大试点范围,加快淘汰老旧农机。
8.广泛开展“平安农机”建设。以“创建平安农机,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题,广泛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监管网络,强化安全生产措施。积极推行送检下乡,深入基层为广大农民机手提供安全生产服务。进一步巩固牌证治理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成果,坚决纠正个别地方超标准为变型拖拉机发放农机牌证的违规行为,加大伪造变造牌证、无牌无证等违法行为的行政执法力度。加强事故应急求援与事故预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咨询日等活动,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9.大力增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农机化统计队伍建设,健全指标体系,创新统计方法,提升数据质量,定期开展形势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支撑。继续推进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以插秧机为重点开展农机化质量调查,督促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落实“三包”责任。加强农机维修监督管理,指导成立行业协会,以行业自律推动市场规范。促进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开发农机推广鉴定信息联网查询系统,完善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互联网+农机服务”“互联网+农机监理”“互联网+农机推广”等服务新模式,最大限度方便服务对象。努力扩大农机化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营造农业机械化发展良好氛围。
同志们,“十三五”和2016年目标已经明确,任务十分繁重。希望农机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转变工作作风,依法履职尽责,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积小胜为大胜,不断开辟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局面,为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16年1月19日 北京)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