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签署农业部2016年第2号令,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办法》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贯彻落实《办法》?日前,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接受记者专访,对《办法》进行了重点解读。
资料图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办法》出台的背景和过程。
曾衍德: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李克强总理批示,要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实行特殊保护,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明确要求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将“完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与质量保护监测办法”列为农业部2016年完成的重点工作。这些重要论断和重大部署,充分展示了党中央、国务院保护耕地、守住耕地红线的坚定决心。
农业部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部署,加力推进落实,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在深入基层调研,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广泛征求国家相关部委和地方农业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起草制定了《办法》。在制定过程中,各方面都对《办法》表示赞同并积极支持。
从实践看,《办法》的制定也具有较为坚实的基础。一是有历史传承。上世纪中后期,农业部先后组织开展了两次全国性的土壤普查,较为系统地掌握了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成果。二是有工作基础。各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布设了1万多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制定了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相关技术规程及土壤检测系列标准,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此外,近年来,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东北黑土保护利用、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修复等项目,也奠定了一些工作基础。三是有队伍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在省、市、县设立了各级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监测和管理机构,还有健全的科研和教学等单位,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和管理人员2.8万人。应该说,制定这个《办法》,充分考虑了我国农业生产和耕地质量保护工作的实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记者:为什么要出台《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曾衍德:“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质量如何?事关粮食和农业的产出能力。可以说,耕地质量好坏已经成为能否实现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目标的决定性因素。保护耕地,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摸清耕地质量家底,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只只有有搞搞好好耕耕地地质质量量调调查查监监测测与与评评价价,,耕耕地地保保护护才才有有抓抓手手,,农业的基础才能牢固,国家粮食安全才有保障。制定这个《办法》,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一是中央有要求。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都明确要求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将“完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与质量保护监测办法”列为我部2016年完成的重点工作。制定《办法》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的重要举措,意义十分重大。
二是职责所在。《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明确要求农业部门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这些法律法规对耕地质量保护做出了一定规定,但表述较为分散笼统、操作性还不强。需要通过《办法》的制定,对耕地质量管理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推动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
三是现实的需要。总体上看,当前我国耕地质量呈现出“三大”“三低”态势。“三大”指中低产田比例大,中低产田面积占比达70%以上;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大,全国耕地退化面积占比在 40%以上;污染耕地面积大,全国耕地土壤污染点位超标率达到19.4%。“三低”指的是有机质含量低,补充耕地等级低和基础地力低。制定《办法》,有利于摸清耕地质量家底,掌握变化动态情况,提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具体建议。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