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日看到《从镰刀到联合收割机,68岁老铁匠面临失业》一文,不禁感慨:历史潮流在推进,人类社会在进步,作为人类第一产业--农业有力推手的农业机械工业,如果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农机用户不能与时俱进,必定会被淘汰。
麦收变革中农机行业的眼前利益和未来商机
麦收在变革
工具在变革。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的农业“冷工具”--镰刀,从石器制品到金属制品,可以说是汇聚着古代人类文明的传承。几千年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被近现代的机械作业所取代。镰刀已经演变成现代化农业机械中的零部件--刀片,传统的人工劳作也早已被高效率的农机代替。
耕地地块在变革。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主要以人力和蓄力为主,所以一般都是小地块耕作。即便是近现代,受“打土豪分田地”、“分田到户”等历史政治因素影响,依然是以小地块耕作为主,还好已经开始有机械动力介入。到了近些年,为了让耕地的产出利益扩大化,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渐成潮流。从国家战略储备的粮食安全角度考虑,向土地要产出利润,唯有大地块高标准农田才是未来的耕地改革方向。
收割作业在变革。传统“麦客”以人力为主,在麦收季节,从南向北,人走到哪里镰刀就挥舞到哪里。近现代的“铁麦客”大军,沿着公路一路向北,虽然比传统“麦客”收割时轻松些,但是随着收割机的增多,不知道前方的麦子是否已经收割,还是冒着一定风险的。近两三年,随着互联网大潮的汹涌来袭,诸如信息化工具的出现,订单式收割、“附近服务”式作业等渐成趋势。
眼前的利益
合作社靠劳作得到的收入在变化。据了解,单个农机手外出作业的情形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加入到合作社的农机手“搭伴儿”外出收割作业。与单纯的收割作业相比,不如提前签订农机作业服务合同,在小麦收割之后的农田里进行耕地、播种等复合式农机作业,综合路费、油价、人际关系维护等各个方面考虑,从长远角度来看,前者的收入远不如后者。
生产企业靠产量得到的利润在减少。据了解,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额下调和农机排放标准升级到“国三”等政策变化的影响,在加上购机者对今年出厂的小麦收割机质量持谨慎态度导致的持币观望,预测到今年小麦收割机市场将不是很景气的部分主流生产企业,产量比前些年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此时也正是以服务水平提升来抢夺市场占有率的好时机。
经销商靠差价得到的效益在减少。毋庸置疑,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买农机的农民数量也在减少,在加上今年主要小麦收割机生产企业的产量也在减少,产需双方的量都在减少,经销商靠进价与出价的差价收益也在减少,因此经销商转型升级将是大势所趋。
未来的商机
我国的土地流转进程还在继续,中国庞大的人口数字对粮食需求也是巨大的,小麦作为中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的状况很难改变,小麦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在我国已经很高。在这样的前提下,“土里刨食”继续种植小麦的农民想要收入稳定或上升,唯有降低成本和扩大种植面积两个方向。扩大种植面积后,土地流转、农药化肥、机械作业、人工支出等各方面的投入也将增加,适度规模经营仍然在探索,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农业机械在向大型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农机合作社的商机。使用农机作业来赚钱的群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使用的农机要能适应未来农田的环境。一般情况下,农机手要用一年半左右才能赚回购买成本,因此在购买小麦收割机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形势,确保机器在一两年后还能处在盈利的状态。同时,利用往年作业时的历史记录和互联网,提前与大型农场或种粮大户签订耕、种、收全程作业合同,确保合作社已有农机在作业季有活儿干,在现有农机和人员闲暇时间再通过“农机帮”等手机终端软件“在线接单”。
生产企业的商机。市场上销售很好的同类型产品、自身品牌下独有的特色产品、适应未来市场需求而正在研发的产品,三类农机产品缺一不可。虽然未来的农机使用者数量在减少,如果一台农机经过简单调整就能收割多种农作物,,农业机械的使用价值和频率就不会减少,因此,产品创新、质优价廉、品牌占有率将是农机生产企业的发力方向。
经销商的商机。农机的使用者、生产者数量都在减少,经销商的数量必定也会减少。“多条腿走路”,开辟新的盈利点,增强抗风险能力。除非所经销的品牌前景足够好,那么单一产品、品牌经销的抗风险能力则很弱。能够开发出农机“后市场”的经销商,在多种类、多品牌农机产品的售前培训、销售、售后维修、农机保险、农机贷款等多方面都能运营,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人不与时俱进,面临着失业;企业不与时俱进,将会被淘汰。农机行业的各方群体只有看清现在的形势,辨准未来的发展方向,才有可能走得更远。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