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今年全国各省粮油粮食生产扶持新政出台,对种粮者而言,这些新政带来了一系列的利好:种粮补贴提高了,旱粮种植补贴力度大、覆盖面更广,粮食生产保险水平更高、风险更低。 今年以来,用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我国小麦,尤其是南方小麦在生长、收获期间遭受过多的阴雨天气,导致不完善粒增加,市场价格低迷。虽然国家有关部门适时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但是很多地方农民生产的小麦不完善粒严重超标,最低收购价执行主体不能收购。本来国家规定中等小麦每市斤1.18元、高于市场价的最低收购价,农民却享受不到。在安徽、在江苏、在湖北、在河南省南部,不完善粒超标小麦只能当做饲料,以每市斤0.90元,甚至0.70元出售。即便如此,市场也很冷清。不少地方的农民不但不能收回生产成本,还要亏不少钱。
粮农不哭:粮食生产保险工作迈上新台阶
面对欲哭无泪的粮农,我们不禁要思考如何使粮农收入有保障。除了生产支持政策、价格支持政策外,保险政策是不是要进一步完善? 近日,媒体上传来一则好消息:6月3日,铜川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全市政策性小麦、玉米保险实施全覆盖。农民不需要掏一分钱,即可享受小麦、玉米保险,所需保费全部由中央、省、市、区(县)全额补贴。 小麦、玉米的保障额度每亩400元。小麦保险费率为3.75%,保费每亩15元;玉米保险费率为4.45%,保费每亩17.8元。小麦、玉米保险保费由中央、省、市、区(县)予以全额补贴。在承保过程中,承保机构直接同各、区(县)农业部门签订保险合同,优化了保险服务供给方式,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政策性小麦、玉米保险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铜川市对政策性小麦、玉米生产保险应保尽保的作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保障人民生活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虽然我国获得了自2004年以来连续12年粮食丰收,但是,我国的粮食生产依然很脆弱。 辽阔的我国各地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各不相同,差异很大。近年来频发、多发的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非同小可。就以小麦生产为例,我国大部分小麦主产区分别在2009年、2013年至2016年,连续受到遭受阴雨天气的影响,不完善粒超标。农民出售的相当部分的小麦,达不到国家质量标准。收入大幅度下降,有不少血本无归。 据民政部减灾办统计,2015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8620.3万人次受灾,819人死亡,148人失踪,644.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81.7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24.8万间房屋倒塌,250.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1769.8千公顷,其中绝收2232.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704.1亿元。今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不断。5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地质和风雹灾害为主,干旱、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和森林火灾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这些年来,各级政府也认识到了粮食生产保险的重要性。可是,在具体落实上却是短斤缺两。不少地方政府总是习惯于所谓的“配套”,在粮食生产保险上,中央、省、市、县拿出一点,农民也要“配套”一点。七配八配,把农民的心都配凉了,最后往往是不了了之。因而,农民只能是“靠天收”。遭受灾害后,不少农民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甚至干脆不种植粮食。这种现象长此以往,我国的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就是空话。不要看现在世界粮价低于国内粮价,我国粮食丰收、库存增加,但一旦我国、世界粮食减产,或者时局动荡,自然灾害加剧,我国粮食供给就会出问题。 现在世界上每年的粮食贸易粮也就3.5亿吨左右,而且主要掌握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几个发达国家手中。近年来粮食越来越强的金融和政治属性,无不昭示着我们应当高度警觉。在我国粮食“高产量、高进口量、高库存量”的三高背景下,粮食的种植结构可以调整,但是粮食生产的潜能不能下降,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的力度不能减弱。 铜川市对政策性粮食生产保险应保尽保的作法,体现了从全局出发的大局观念、为国分忧的前瞻观念、为民办实事的务实观念。这种观念值得发扬光大。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