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发展少不了农机的辅助。但是,机器取代人力还需一段很长远的路要走。随着土地的流转,农机使用效率受到限制,农业的再发展,需要“机器换人”的再深入,更需技术人员队伍的支持,以及先进农机提供保障。
“机器换人”有待思考:“农二代”挑起“机器换人”大梁
虽然,“机器换人”让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遭遇了“成长痛”,受土地流转方式限制,农机使用效率受阻,农机招工难维修难,国产农机性能不佳,资金困难等问题逐渐显现了出来。 在一系列问题中,“机器换人”最需解决的还是专业技术工、农机维修等技术瓶颈。随着我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种粮大户拥有的农机数量不断增加,农忙时节招聘农机操作工已成为惯例。5户种粮大户中,3户雇了长期工9人,兼职农机操作,2户雇用临时农机操作员。虽然需求大,却面临着农机操作员年龄老化,且很难招到年轻、熟练的农机操作工人的窘境。 农机需要有专人操作,也需要专业人才维修。目前,我市基层乡镇设有不少农机维修点,主要维修农用拖拉机,但其他如插秧机、烘干机、收割机等专用设备的维修人员和设施较少。种植大户在遇到专业设备发生复杂故障时,一般只能求助于农机生产厂家,接踵而至的问题是维修价格高、周期长。 还有农户反映,受我市丘陵地带土地特征的制约,地块小、高低不平,农机使用磨损快、效率低。而部分国产农机在性能上存在缺陷,比如,进口拖拉机一遍就能耕平整的地,但国产拖拉机要耕两到三遍;烘干机运行过程中灰尘大;特别是植保机械,无人机存在操作麻烦、带药量少、电池续航差等缺点,自走式喷雾机易压苗、不适合高杆作物等缺点。 农业的再发展,需要“机器换人”的再深入,更需技术人员队伍的支持,以及先进农机提供保障。 【思考】 “农二代”挑起“机器换人”大梁 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超78%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也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来源。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表现,是解放劳动力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粮食规模经营的发展,为规模化提供了可能。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农业发展的脚步,“机器换人”改变了农民面朝土地背朝天的农耕传统,开辟了机械化生产的新型劳作方式。 日前,国家统计局东阳调查队就我市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超78%。 高新机械助力农业发展,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超78% 截至2015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0.2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32台,水稻插秧机180台,联合收割机564台,茶叶机械10000多台;拥有无人植保飞机2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新植保机型9台;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15家;目前在用烘干中心21家,全市烘干机数量189台,批次烘干能力达2510吨,2015年全年烘干水稻2.8万吨;水稻温室育秧中心12家,育秧大棚2.9万平方米,建成育秧暗室7家(1100平方米)。2015年水稻机械插秧面积5万亩,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超78%。 政府补贴为农业“机器换人”加了一把油。2015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机具758台(套),农机购机补贴共计1249.24万元,相比2014年增长约63.77%,其中获得中央补贴资金865.21万元,省补贴资金153.612万元,市补贴资金230.418万元。 市农机管理总站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致力于提高全市农机装备能力和农机化水平,以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和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为重点,精心组织并实施农机购置、作业、报废、更新等环节的补贴政策,着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为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状】 农业机械应用覆盖率提升,“农二代”成“中流砥柱” 调查队在全市承包耕地面积较多的种粮大户中,抽选5户进行了粮食生产领域农业机械化情况问卷调查,并向农机主管部门、种粮大户进行了实地走访了解。 本次调查的5家样本单位,包括4家农业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2016年共承包耕地面积4757亩,计划种植粮食作物面积8219亩。 5家样本单位共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144台,育秧中心4家,育秧大棚19354平方米,高品质大米加工流水线4条。 随着种粮大户承包耕地面积的逐年增加,以及农业机械应用覆盖率的提升,近三年,农机作业量都以10%以上增长。随着今年全市5条高品质大米加工流水线的投入运行,每条生产线日处理稻谷60吨,今年的农机作业量将继续以两位数增长。 去年,市农机管理总站重点推广植保、烘干设备。2015年新增粮食烘干机75台,在去年秋冬季长期的阴雨天气里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种粮大户可以不愁雨天,按时收割,直接烘干进入仓库,效益明显。 在调查中,不难发现“农二代”正在迅速成长,他们在农业“机器换人”的大潮中,成了无可取代的中坚力量,他们前卫的思想和对机械化生产的坚持,加速了“机器换人”时代的来临。他们都还年轻,但他们对“机器换人”在农业生产领域上的应用都有自己的想法与坚持。 市碧得丰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东美家庭农场“农二代”王美君,在不久前刚参加了“檀公馆杯”奇思妙想2016浙江行暨东阳市青年创业大赛决赛,她提出“要把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带进农村”,该项目取得了决赛二等奖的好成绩。而她对农业生产经营中“机器换人”的看法和态度颇具代表性:“农业机械化使农业生产减少了劳动力和成本投入,工作效率上去了,效益也就出来了。种粮就应该全程机械化。” 恒丰粮食专业合作社“农二代”蒋健的意见与王美君不谋而合:“离开了农业机械化,规模粮食生产无从下手。” 永良家庭农场负责人赵永良提出的对比更加直观,现在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植保机,3个人半天就能完成的打农药工作量,人工则需要4个人用两天时间才能完成,节约了82.5%的劳动力。种粮大户们普遍反映,在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农业机械化都比人工节约70%至80%工作量。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