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蒜苦、挖蒜累,顶着太阳还下跪。“收大蒜确实不是个轻松活儿。”不过现在,在金乡县鸡黍镇朱楼村的朱松明看来,这都不是个事儿,因为他买了一台大蒜收获机。
杨帆是这台机器的发明者和制造者。从2003年起,杨帆凭着自己对机械制造的热爱和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决心,相继发明了四驱式、履带式大蒜收获机,打药机、田园管理机等多种农用机械,并获得了12项国家,在农机界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发明达人”。
成如容易却艰辛
杨帆的厂子位于沂水县西朱家庄村工业园内,以制造小型农机为主。“大型机械用得还是少,农民最需要、用得起的还是小型农业机械。”杨帆正是瞅准了这一点,把眼光放在了大企业不愿做、农民又急需的小型农业机械上。
杨帆发现,同一种机器,不同地区、种植不同作物,农民的需求也会不一样,于是在他的手里,微耕机成了百变金刚:果园树矮,操作空间受限,适合卧式机型;大田里空间大,变速箱可以高一点,操作起来不用弯腰了;稻田里多水草,旋耕刀上加3片割草刀;下田的老弱妇女多,改装上一个药桶,打药省力不少……
大型农机翻不了的坎,走不过去的梁,爬不了的坡地,微耕机都能轻松搞定,是山区耕作好帮手。特别是有了农机补贴,农民的购买热情更高,仅今年1月至4月,杨帆的沂水沭拖机械有限公司就卖出了1万多台微耕机。
职业良心值千金
随着生产需求的扩大,厂区用地越发紧张,杨帆不得不千方百计申请增加工厂用地。不过,让人疑惑的是,厂区内却堆着一大片废铁,杨帆还不许清走,他说这是他的良心。
沂水及周边县有养殖家禽的习惯,近几年,当地养殖户探索出了“环保垫料养殖技术”。养殖户在棚内铺设锯末、秸秆与发酵菌混合的生物发酵垫料,使家禽的排泄物在有益菌的作用下及时发酵分解。
环境改善了,但新的活计也来了。为了更好地分解粪便,垫料需要翻扒。特别是高网养殖,一米多高的垫料床很脏,于是有养殖户找来,要求杨帆设计一款垫料翻扒机。
经过多次攻关,2013年,杨帆研制的自走式垫料翻扒机诞生了。刚刚投放市场就受到了养殖户的欢迎。但卖出500多台后,杨帆很快发现了问题,因为垫料中发酵菌的问题,家禽粪便分解不彻底,垫料层很快变高,垫料床间距变小,机器进不了垫料床了。
“设计时考虑到了垫料床的高度,所以尽最大可能将翻扒机的高度控制在50厘米以下。”后来仍然有人来买翻扒机,但“养殖户花3000元买到的机器,用上两个月后就没法用了,岂不坑人?”杨帆思来想去,决定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能再卖了。于是,30多万元投资、数月不眠不休研制出来的翻扒机变成了厂区里的一堆废铁。
创新揉进“工匠精神”
在杨帆的手机里,有几段农民挖蒜的视频。“过去农民都是人工挖蒜,一亩地八九万株大蒜,农民要在太阳底下蹲在蒜垄里,用铲子一棵一棵地把地下7~8厘米深的大蒜挖起来。一个人一天只能挖半亩大蒜,还累得腰酸腿痛。”杨帆进村推销农机时,看到了农民的不容易,他便动起了研制大蒜收获机的心。
当时,市场上各种功能的大蒜收获机已经不少,但农民为什么不用?杨帆经过调研发现,传统大蒜收获机容易伤蒜,对土壤干湿度要求高,地里干些湿些都不行……针对种种问题,杨帆一头扎进车间,开始了大蒜收获机的改良研究。经过多次试验,2013年,他的新型大蒜收获机诞生了。“这款收获机增加了铲性震动等功能,解决了老机器易伤蒜的毛病,对土壤的适应性也更强,还添加了转向、提刀等功能。”仅大蒜收获机,杨帆就获得了两项国家。同时,他还将大蒜收获机的变速箱合二为一,从而降低生产成本200多元。
“农机研发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但我一直告诉自己,要用尽可能简单的心态去做好每一个细节,让自己研发的产品更完美,让农民更满意。”杨帆说,这就是他理解的“匠人精神”。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