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栽秧一两家,芒种插秧满天下。再过几天才到小满时节,五月的利津陈庄黄河滩千亩稻田里却已提前忙碌起来。河道里徐徐的初夏微风吹皱了黄河,站在大堤远望,插秧机的突突声、男人的嬉笑吆喝声,女人红色白色的头巾,以及绿油油的禾苗,勾画出一幅插秧种稻的美丽乡村画卷。
插秧机在水田里来回折返,播下秋天的希望。记者定睛一看驾驶员,头戴牛仔帽、脚蹬水靴。哎?那不是之前在网上帮村里卖滞销大米的大学生村官丁奕凯吗?怎么他又变身成了插秧机手?一位正在搬运禾苗的农村妇女看到记者纳闷,放下手中活告诉记者:丁奕凯刚到村里工作八个月就被全体党员推举为党支部副书记,这次又主动申请驾驶机器给近2000亩稻田插秧,是为了回报大家对他的信任。
90后大学生村官开起了插秧机
5月11日拂晓四点半,天微微发亮,黄河滩里的郭屋村鸿达有机大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开始忙碌起来。这是今年插秧的第一天,摆在他们面前的农活是五天插完第一期600亩水稻。
这群忙碌的人中有丁奕凯的身影。2015年7月,郭屋村党支部书记袁兴明直接去县里,从新一批大学生村官名单中要来了丁奕凯。来到村里没一年,丁奕凯运用电商平台卖起了村内滞销的大米。短短几个月,就卖出去几万斤,这让村里人看出来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小伙子不是“白面书生”。因为此,今年3月份,村里全体党员一致通过决议,推举丁奕凯为村党支部副书记。
2013年,郭屋村所有土地进行了流转,以“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进行土地托管,利用青岛一家农业院校的稻鸭混养技术种植水稻,每年80%利润用于土地分红。这里生产的金河滩牌大米,是东营首家拿到国家有机认证的大米品牌。
“夏天上午天气热得很快,我们赶早是为了多干点活。”说这句话时,丁奕凯正等着从育苗保温棚方向运送过来的秧苗。今年合作社一共做了600亩水稻的育秧准备,总共一万五千盘水稻。根据分工,七名插秧者中的两人负责将水稻苗运到插秧的地块,剩下的四人再分成两组,将放在地头的秧苗摆放在两辆插秧机上。
记者站在田间看到,秧苗摆放齐整后,丁奕凯开动马力,插秧机趟开水纹整齐地插下今年第一秧。
为了这次能当上插秧机手,丁奕凯提前好久向种稻老把式袁兴明拜了师。在采访中,有村民反复向记者描述丁奕凯在空地里开着插秧机走走停停,学习插秧机操作技巧的情形。在当地村民看来,插秧质量直接关系到秋后稻米的产量,也关系着合作社的命运,丁奕凯这么一个刚毕业没一年的90后敢揽这个活儿,证明他胆子很大,有责任心。
袁兴明说,插秧机手仅仅会开插秧机是不行的,还要讲究插秧质量,插秧过程要注意行距保持均匀,插秧的行距为30cm,株距为15cm,且行列之间要平行。看着丁奕凯插下的秧,这位60多岁的书记用拇指和食指比量着距离,不住点头说:“他学得很不错。”
等到15日,记者再次联系上丁奕凯时,600亩的稻田在两台插秧机的帮助下已经全部完成插秧。合作社里一共有两台插秧机,这样的劳动进度,是以每台插秧机一天插60亩的极限速度完成的。若干年前,东营大米种植还用手工插秧,近几年来政府给予30%的农机补贴,插秧机开始开进田里,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和我搭档插秧的是一个被称作燕子的农村妇女,这是一个勤劳的妇女,经常长时间劳作,她仍然不肯休息,坚持劳作。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更不能示弱,于是我们两个人一起搭档以一天60亩的速度进行插秧。”丁奕凯谈及插秧任务完成时,更愿意将功劳归功于这些勤劳能干的村民们。
5天的插秧结束,丁奕凯形容自己跟浑身散了架一样。不过他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不妥,下地劳动挥洒汗水是为了回报:“这个村党支部副书记是党员们对我的信任,我更应该以此为激励,履行好职责的同时,争取多做一些工作,这样才不辜负党组织对我的信任。”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