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农业部副部长、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张桃林、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巡视员李波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马世青主持。
会议选举农业部农机化推广总站原站长刘宪为第二届中国农机化协会会长。同时选举产生了常务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以及秘书长。
“担任会长对于一个职业农机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和责任。我将全力投入协会的工作,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和期望。” 刘宪当选新任会长后发表讲话时如是说。“我从1973年开始从事农机工作,作为农机化战线的一个老兵,40多年先后在农机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有关协会、学会学习和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深知协会不同于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刘宪表示,将认真履行职责,尽心尽力地工作,“愿意秉承协会宗旨,依据协会章程认真履行职责,为农机化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对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行业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谈到协会的定位,刘宪说,目前,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已经展开,农机化协会将继续按照农业部和民政部要求,坚持抓好协会自身建设,认真思考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理清协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定位,做好2017年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
谈及协会今后的工作思路时,刘宪认为今后要努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行业发展工作;指导协会分会工作,为各分会活动提供行之有效支持和服务,彰显协会作用和影响力;还要加强协会专家团队建设,为解决重大热点问题建言献策,发挥好智库的作用;继续加强与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团结协作。
问及协会经费来源时,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协会运作经费主要是由会员会费、展会收入和企业捐助等三部分组成。刘宪告诉记者,“在会费的使用和管理上,协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协会分支机构不单独设立账户等。今后在增强协会服务能力和经济实力的同时,争取多开展公益性活动,搭建起农机企业、科研单位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
协会在发展中壮大
大会审议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第一届理事会会费收支情况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费管理办法(修订稿)》。
据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敏介绍,中国农机化协会2010年2月24日成立至今,围绕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开展了一系列服务会员、促进行业发展的活动。组织开展设施农业、油菜种植移栽、甘蔗收获、遥控飞行植保机现场演示及相关论坛、讲坛、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农业生产重点环节机械化技术发展;积极组织开展国际考察交流活动,努力打造国内外互利共赢、多元发展的国际农机新格局;出版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报告(2004-2014)》一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10年来我国农机化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
记者了解到,中国农机化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行业发展,先后成立了农机科技、农机鉴定监测、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用航空、设施农业和信息化等6个分会,推进行业文化建设,开展农机摄影大赛、评选农机合作社标志等活动。会员人数从成立时的160余名,发展到现在的710余名,其中总会会员370余名,各分会会员340余名。中国农机化协会在沟通农机化管理、科研、生产、推广等部门和单位中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成为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次换届大会上,代表们普遍关注今年农机行业发展的基本走势。代表们认为,当前农机行业虽然处在转型升级的困难时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问题,但这正是淘汰落后产能的良机,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农机行业所处的机遇大于挑战。农机化管理部门对“十三五”时期的农机行业发展做出了我国农业机械化需求旺盛、加快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的基本判断,农机行业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建设的目标要求,全力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
会议期间举办了中国农机化发展报告会。李伟国作了农机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回顾了“十二五”期间农机化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了“十三五”农机化发展的广阔前景。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处长延建林作了“中国制造2025”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机遇的报告,对中国制造面临的形势、政策、战略方向和技术路线图进行了详细阐述。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等单位代表,9家媒体及近200名协会会员代表参加会议。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