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又是一个不安分的季节。庄稼地上空盘旋着无数无人机,俨然,农用无人机已成农民的“新宠”。随着农用无人机在各大展会的展出,无人机开始成为农业“标配”。
据统计,2015年全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达2324架(31个省统计),总作业面积达1152.8万亩次。而去年这两个数字是695架、426万亩,同比增长分别是234%、170.6%。
但是描绘的愿景太美好,必然不好实现。通常,在一个行业刚刚起步,新的趋势越见明朗之时,夸大其词是很多企业进行融资、吸引眼球、抢占市场的法宝,“概念>实用”被认为是无人机应用在植保市场的初级阶段,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植保无人机还处于缺位阶段。
真的是这样吗?到底什么样的飞机才叫植保无人机,要具备哪些功能才能被盖上合格证?就此问题,宇辰网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中心主任何雄奎教授和多位业内人士。
技术还需大力攻关 “现在市场上80%的植保机不合格,在喷药作业上并不实用,”何雄奎长期从事农业机械化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认为,“我国植保无人机的飞控系统、飞行平台等技术还需要继续大力攻关。”
拿日本的雅马哈植保无人机RMAX来说,是经过了30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持续改进,才使得该产品成为全球行业的标杆
目前我国植保无人机企业多数是由航模制造商转型,所生产的机型多数为电动植保无人机,其配备的电池平均续航能力为8—15分钟,在飞防过程中需要准备多组电池更换,而平均每组电池价格上千元,成本较高。
在电池续航能力没有突破之前,如何有效地提高载荷重量也是植保无人机企业面临的极大挑战。
何雄奎认为,从单项技术来说,这一两年都有很大的突破,但工业化技术转型应用到农业领域,还需要对这个行业的需求进一步了解、磨合,“真正投放市场的产品不多,就是这个原因,从‘表演型’就能看出,做植保,大多数还达不到实用的地步。”
缺乏配套的施药技术 除了产品的技术水平,何雄奎认为,与植保无人机低空低量高效施药所配套的施药技术,也是当前市场的短板,使用者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判别标准以确定在喷雾过程中所需要的雾滴粒径、雾滴沉积分布密度、农药浓度等施药参数。
目前农用无人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做到防漂移、防蒸发,精准度也得到了提高,但农药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依旧大量存在,在喷雾过程中对施药时机、飞行参数、温度、湿度、风速等操作规范的技术要求有待进一步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航空植保在单位面积用药量、使用农药的主要品种、施药方式、农药利用率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积极研制低空低量航空施药技术是植保企业和药企共同面临的挑战。为此,何雄奎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科研院所、植保无人机企业等应联合起来,加快低空低量航空专用农药制剂研发及施药操作规范与检测标准,并及时开展田间试验研究、推广。同时,国家还需要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用于购买植保无人机与建立专业化服务组织等方面的补贴、建立并完善维修与保险等政策。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处长郭永旺认为,通过控、替、精、统四种技术路径,才能有效地控制农药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具体的解释就是控,即控制病虫发生危害;替,即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高效大中型药械替代低效小型药械;精,即是推行精准科学施药;统,即是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
航空专用剂研发不成熟 当前植保无人机市场较为混乱,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是:无人机能飞就能喷药。但何雄奎告诉宇辰网,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市场上的大量植保无人机只适合喷水,不适合低容量与超低容量高效施药,其中关键的原因在于与之配套的专用喷雾系统及航空植保专用药剂。
何雄奎说,航空植保无人机采用的是超低容量喷雾,首选的农药剂型应以油剂最好,其次为乳油、水乳剂等,但市场上销售的农药剂型多数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分散粒剂等,是传统人工喷雾设备所用,并不适合航空作业。
而航空专用剂的特性应为:抗漂移、抗蒸发、高沉积、润湿渗透、耐雨水冲刷。而当前市场,与之配套的无人植保机专用农药制剂与低空低量高效施药操作规范还处于研发试验阶段。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也是很多植保无人机企业和药企正积极探讨的问题,比如深圳诺普信和江苏克胜集团,都专门成立了航空专用药剂和助剂研发部门,正在进行这方面研究。
那么,无人机使用什么样的药剂比较好?何雄奎告诉记者,植保无人机作业时,一般作物每亩药液的用量为300-1000ml,药液的浓度很高,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所以一般要采用专用超低容量喷雾。超低容量剂型必须具备抗蒸发、防漂移、安全性好的特点,此外还要求成分活性高,亩用量少,有内吸传导性,对作物安全。
无人机飞行员缺乏农业知识 无人机在植保市场已经试水了一段时间,经过实践证明,无人机飞行员是不可或缺的“生产力”。
何雄奎指出,植保无人机领域与无人机其它行业应用不同,单从操作高度和速度来说,一般是高空高速,而植保要求低空低速,并且对飞行的稳定性、高精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施药技术方面讲,还要根据农作物的不同选取不同的农药品种、喷洒浓度、施药技术参数等,这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飞行员或操控手可以胜任的工作。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处长郭永旺也指出,从目前的实践经验来看,植保无人机不适于农民一家一户购买使用,主要原因在于操作难度大、喷雾不均匀,导致防治效果差;而且无人机采购成本高,农民自己使用利用效率低;此外维修保养难,并且需要进行过专业的培训。
尤其可以看出,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的无人机飞行员同样迫在眉睫。何雄奎说,要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农技服务,比如农业大学在和农业部共同开展相关人才的培育项目,未来或许可以直接向企业输出专业型职业农民。
随着无人机在植保领域的应用,未来将有大批无人机飞行员成为农业技术型人才,不仅能够操作无人机,还掌握相应的植保知识和施药技术。在第七届农用航空展上,小编也欣喜的发现,已经有多家企业提供相关培训活动,不断完善农用无人机市场。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