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机工业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以及财政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倾斜,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4000亿元的发展目标,比“十一五”末增长73.55%,农机工业主要指标总量已经位于世界前列。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洪暹国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农机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较快提升,大型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取得突破。农机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63%。
行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机产销连年攀升,行业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快报数字,2015年2422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到4523.60亿元,同比增长7.32%;利润总额为259.76亿元,同比增长9.16%。其中拖拉机主营业务收入704.78亿元,同比增长5.63%,拖拉机行业利润28.24亿元,同比增长8.49%。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主营业务收入1341.56亿元,同比增长7.53%,利润77.23亿元,同比增长20.67%。1~12月份农机行业销售费用同比增长7.72%,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73%,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609.18亿元,同比增长9.31%。拖拉机、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含联合收割机、农机具等)以及零部件占农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0.62%,显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具、零部件等是农机工业的主力军。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十二五”期间,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开展了“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现代节能高效设施园艺装备研制与产业化示范”、“现代化农业农机装备研究与示范”、“大田作物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等关键重大技术及装备研发。
洪暹国认为,通过项目实施,我国突破了经济型及大马力动力机械、精准作业装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了大马力拖拉机与配套复式作业机具、大型联合收获机械等一批急需产品,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在他看来,科技支撑农机工业转型升级作用明显,我国农机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动了农机工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各项惠农政策持续出台,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机的购置补贴力度,五年间,中央投入农机购置补贴金额达到110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多,购置补贴资金的大幅度增长,激活了市场活力,推动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科技部等有关部门部署实施了农业装备重点专项。中央累计投入科研经费近4.5亿元,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现代节能高效设施园艺装备研制与产业化示范”、“大田作物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现代化农业农机装备研究与示范”、“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以及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项目,取得了一批应用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制了重点装备,初步建立了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十二五”期间,企业加大了对制造设备的改造,支持农机工业平稳快速发展,增强农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农机产业结构升级。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共安排80多个项目、约15亿中央专项资金实施了“技术改造和产业振兴”、“智能制造”、“强基工程”等有关重大专项。通过这些专项的支持,部分农机企业制造工艺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数字制造、激光加工、机器人焊接等先进制造手段改造了传统的制造工艺,提高了制造水平和产品的可靠性。
洪暹国表示,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实施、启动的“重大技术装备税收优惠”政策,以及“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贴资金”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对我国高端农机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