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约有300家至400家的民用无人机企业,市场人士预测,目前全球民用无人机已形成约1000亿美元市场规模,国内民用无人机需求将在未来20年达到460亿元。
在广袤无边的农田上,一架载着农药的无人机腾空而起,不到一小时工夫,数十亩农田的农药喷洒工作已经完成。如今,这样的景象在一些农业大省非常普遍。
中国巨大的农业需求对无人机公司来说,是一块香甜的蛋糕。无人机制造者们看到,基于行业解决方案的应用更加有前景。
无人机在工业上的应用被越来越重视,不过,和消费级(商用)无人机市场的热闹景象相比,工业级(民用)无人机仍然略显冷清,刚刚起步的技术、不稳定的回报空间,都让资本和市场保持谨慎。
从农业起步
按照功能不同,无人机行业可分为军用、商用和民用,好玩的商用无人机无疑占据着最广大的市场。正如你看到的,送戒指、送快递、航拍等等,这些都是商用无人机可以干的活儿。大众对于民用和军用无人机则相对陌生,不过,在一些从业者眼中,它们可能才是未来无人机中的“尖货”。
1983年出生的王伟在这个行业里已经十年了。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他的工作始终围绕无人机,研究过无人机发动机、飞控系统,也在兵工企业从事过无人平台的研发。
现在,王伟和他的北京航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植保无人机大军中的一员,此前,他的无人机做过测绘、航空物探、电网巡线等,而现在,他的主要精力是农业应用。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民用无人机的行业应用目前多数是在农业上。这既缘于中国18亿亩耕地巨大的农业植保需求,同时也因为农业无人机的技术是其他领域应用的基础。
王伟告诉记者,几乎所有生产农业无人机的公司都在往新疆市场上挤,但稳定性和效率上很少有产品能满足当地的需求。
对于无人机来说,载荷量是一个非常考验技术的指标。在农林植保的应用上,大多数电动力无人农用机实际载药量不到10公斤,每架次的喷洒量不超过20亩;油动力的无人机可以增加载荷量,但需要较高的操控水平。北京航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属于后者,王伟透露,今年要交付的订单约70架,合同销售额已经达到6000万元左右。
尽管商用无人机很热闹,但王伟似乎并无太多兴趣,他对记者表示:“无人机在民用上的技术指标是商用机远不能及的。”
不过,商用机的从业者却不以为然,一些做商用无人机起家的公司也开始涉足这个领域。去年年末,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大疆”)发布了首款农用无人机MG-1,可载重10公斤,喷洒农药的销量是人工作业的40~60倍。
商用机之后的蓝海?
大疆把无人机的概念带热之后,行业便不断有大额融资消息传出。随后,腾讯、小米、阿里等国内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场。
更多的创业者在默默寻找着机会。北京的臻迪科技、广州的极飞、深圳的智航等,这些公司都在押注民用无人机的爆发。去年年底时,湖北一家名为易瓦特的民用无人机公司挂牌新三板,正式将无人机概念带向二级市场。
以农用无人机为例,数亿的生产成本投下去,能否在当季获得相应的回报率,受到自然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记者了解到,一些农业大省已经在通过补贴的形式推动无人机在当地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但专业飞控人员的缺乏等原因也在制约其发展步伐。
在经历了去年的火爆之后,无人机开始慢慢进入冷静期。
“这个行业本来就应该很冷静,它的主推力不是资本而是技术。”王伟说道。
相较于商用无人机,行业对于民用无人机的评价是,隐形而更加巨大的蓝海。
截至去年年末的数据显示,中国无人机制造商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已经达到70%。目前,国内约有300家至400家的民用无人机企业,市场人士预测,目前全球民用无人机已形成约1000亿美元市场规模,国内民用无人机需求将在未来20年达到460亿元。
这的确是一个诱人的市场。但在王伟看来,无人机只是一个工具,“应该用它来解决传统行业中对常规业务的替换、优化和升级。”
大负荷的无人机不仅可以应用在农业上,还有助于航空物探。由于很多地质环境是人无法进入的区域,这就需要借助无人机,在无人机上挂一个探线圈,探线圈释放射线探测地下的矿藏,线圈重达100公斤甚至数百公斤,价值也达到千万元,一般的小型无人机根本无法挂住。
王伟说自己的思路是:以农业上的应用为基础,提升技术门槛,最终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军用无人机的制造——“军贸才是这一行最赚钱的领域。”
这个年轻的无人机“老兵”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他对记者表示,未来想从设备向应用端渗透,“就像苹果公司一样,我们不仅仅要做无人机里的苹果手机,还要做‘APP Store’。对于无人机产业来说,飞机只是平台,行业应用场景才是无人机的价值所在。”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