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机合作社发展经验座谈会发言摘要
农机合作社作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顺应农业发展的新变化,体现时代的新要求,在发展中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规范与创新并举”的理念,努力提高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质量,实现持续健康发展。11月17日,全国农机合作社发展经验座谈会在山东临沂召开,会上各地农机部门就当地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总结,多家农机合作社也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作出汇报。本期我们将会议的重点发言内容进行汇总,供各省交流学习。
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注重规范创新加强服务指导
近年来,山东省把农机合作社建设作为培育新型农业和农机经营服务主体、强化农机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以规范和创新促进农机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省依法注册的农机合作社达7000个,入社成员13万人,合作社从业人员12万人。
在强化服务创新方面,山东省农机局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对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各级农机部门建立了完善的农机合作社联系制度,对合作社进行定点指导、跟踪管理,定期走访、座谈、调研,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与乡村两级沟通协调,帮助农机合作社解决库房建设用地、融资等问题。同时,农机部门引导农机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跨区作业和“一条龙”作业模式,通过农田托管、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展土地规模经营。
为解决农机合作社购机难、缺资金的问题,山东农机部门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方面对农机合作社进行重点倾斜,农机合作社享受补贴政策购买的机具超过其保有量的2/3,2014年全省省级以上财政扶持农机合作社资金2.1亿元。同时,还与福田雷沃、山东五征等实力较强的农机企业开展“企社共建”活动,对农机合作社实施农机金融租赁政策,仅潍坊市受益农机合作社就达百家,资金3500多万元;为解决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山东省从2009年起出台针对农机合作社的农机作业规模化推进项目,用于机库房建设、维修设施更新、办公设备购置的项目资金4000万元,奖励扶持农机合作社510个;为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机械资源的优势,增加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山东省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农机化项目及其它涉农项目尽可能交给农机合作社来实施。今年,全省600多家农机合作社承担了全省500万亩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
下一步,山东省将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坚持规范与创新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优化区域布局,强化扶持指导,将农机合作社由农机服务单一主体打造成农机社会化服务、农业生产经营等多元主体,打造成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重要载体,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切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全省农机合作社发展到8000个,其中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6000个,土地托管服务、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2000万亩,作业面积为全省农机作业总量的1/2。
黑龙江省农委农机局:创新合作模式健全利益机制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委农机局总结并探索出了“以土地入社为核心,以现代农机为载体,以生产合作为纽带”的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模式,找到了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第二次飞跃的有效途径。截至2014年底,全省现代农机合作社达到1107个,入社成员22.1万户,入社土地1223.7万亩,代耕作业面积3200多万亩。全省现代农机合作社已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黑龙江省农机部门在合作社机制创新上,做到了“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入社土地为主分配,在合作社成立之初,普遍采取土地保底分配形式,随着不断发展壮大,合作社逐步取消保底,把土地视为合作社的交易量,实行以土地分配为主,土地分配占盈余60%以上,资金分配占40%以下,这种分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带地入社的积极性,使出地社员和出资社员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二是坚持国家投资所得收益平均分给当年社员,把国家投入资金每年平均量化给社员,与社员投资等一起作为分配的依据,使社员在国家补贴面前人人平等;三是坚持财产明晰,合作社没有“无主”财产,坚持把公积金记入个人账户等同投资,合作社具有支配权和使用权,成员享有所有权和收益权,从而使成员愿意提取公积金增加积累,另外,省农机部门还强调合作社未分配盈余始终“为零”,盈余或分配给成员,或提取公积金;四是坚持民主管理、进出自由,合作社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成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力,对合作社种植结构调整、产业项目投资、盈余分配等重大事项,实行一人一票表决。
当前,黑龙江省农机部门狠抓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重点完善机制,强化管理,解决突出问题,做强现有现代农机合作社,提高农机合作社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一是规范组建新合作社,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在种植业农民合作社基础上建设农机合作社,成熟一个,建设一个,规范一个,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培养一批;二是巩固完善现有合作社,深入开展规范社创建活动,推广克山县仁发、五常王家屯、孙吴大桦林合作社经验,继续加大合作社合并、重组、转移、拆分力度,盘活存量;三是发展壮大合作社,按照市场机制,扩大入社土地面积;积极开展企社合作,实现粮食订单销售;通过“互联网+”模式,建立产品可追溯机制,开展网上营销,打造品牌,提高市场信誉和知名度,做大做强合作社;四是扶持服务合作社,加大对合作社政策扶持和指导服务力度,运用政策激励,促进规范化建设。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求真务实推进农机合作社协调发展
近年来,江苏省注重调查研究,总结农机合作社发展特点规律,并上升为制度规范,促进农机与农业及产品加工和流通联起来。
针对农机合作社机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情况,省农机部门积极争取省财政设立农机合作社建设机库、维修点专项补贴,以项目扶持引导合作社协调发展。2009年至今,省级财政共投入9993万元扶持998个农机合作社建设机库,建成机库面积约34万平方米;共投入2480万元扶持248个农机维修示范点。市、县级财政在购机补贴、作业补贴、人才培养、场库建设、维修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大对合作社支持力度,扶持资金总额达1亿多元,注重补协调发展短板,改善农机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也为执行有关规范奠定基础,农机合作社在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和安全管理及农机作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示范引领合作社发展方面,省农机部门重点开展两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培育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今年,省政府已将合理配置农机具的家庭农场200家和达到建设规范的农机合作社350家列入政府考核目标;二是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便于规范发展,鼓励各市县积极探索农机合作社开展从单项服务到综合服务,从联耕联种到联营联管,从作业托管到土地托管或流转等适度规模经营形式。
省农机部门认为,农机合作社建设离不开有关资源。一是引导“企社共建”,引导合作社和农机企业这两大市场主体零距离对接,共建内容以提高维修服务能力为重点,还有购机优惠、新产品试验示范、人才培训等,目前,已有30多个农机制造销售企业与300多个农机合作社合作共建;二是推动“银社对接”,2013年与民生银行合作,推出了“联保”及“自然人担保”等金融产品,为23个农机合作社发放1590万元贷款,2014—2015年对农机合作社提供近亿元贷款,增强适度规模协调发展能量;三是搭建信息平台,与中移动江苏分公司合作,建立“江苏平安农机通”信息服务及优惠通话的平台,为农机合作社提供农机政策、抢收抢种、作业需求、作业进度、天气和安全提醒等信息,弥补信息渠道短板;四是推行“双优”服务,与中石化江苏分公司联合推出“双优一免加油卡”,农机合作社、机手等可以享受优惠加油、送油到合作社等服务,为农机手提供加油优惠累计节省2600多万元,降低农机作业成本。
下一步,江苏省农机局将不断探索推动各种农机化组织形式在适度规模发展上的优势发挥,合理整合相关资源,推进农机合作开放包容、求同存异、协调健康发展。
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力推进千社工程
农机合作社是目前发展势头最旺的农业规模经营形式,以规模化经营加机械化生产的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是湖南省乃至全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
经湖南省农机局的积极争取,从2014年起,湖南省政府开始实施“百千万”工程。其中“百企”旨在打造100家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万户”意在培育扶持10000户家庭农场;而“千社”工程是由财政出资3亿元,用两年时间在全省扶持建设1000家“小、精、坚”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代农机合作社,其中“小”是指规模经营500亩左右,不追求过大;“精”是指装备精良,管理精细;“坚”是指起步坚实,有较好运营能力。在千社工程的推动下,湖南省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两年时间,全省建成了一千家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样板。
在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建设过程中,省农机部门着力推介“烧旺一炉火,照亮大群人”的农机合作社模式:农民自愿出土地、资金、农机具,合股成立农机合作社,集中经营土地并对外开展机械作业服务,逐步积累技术、资金、经验和先进农机具,不断向外辐射式扩张,最终把周边大部分农户甚至全部带入合作社。
通过打造1000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样板,全省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2014年全省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5%,相比2013年增长3.2个百分点,今年预计将进一步增长2.9个百分点达到68.4%左右;机插秧面积更由2011年的300万亩跃升到2014年的1273万亩,今年完成近1500万亩;谷物机械化干燥技术推广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4年以来共推广烘干机3000台。保有量已超过4500台,并建成区域烘干中心400余个;农作物植保机械化也快步推进,全省已经拥有植保飞机近200架。
在项目示范作用的带动下,全省农民组建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13年,全省仅有农机合作社855家,至2014年底,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机合作社已达1677家,增长96%,今年则有望达到2500家,连续两年实现高速增长。
今年,湖南省政府对“百千万工程”进行了重点督查,对千家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省人大向省政府提交专题报告,建议继续实施“千社工程”,同意用5年时间建设5000家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代农机合作社。下一阶段,省农机部门将抢抓政策机遇,加快湖南农机合作社建设步伐,让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释放出全新主体的最大能量。
四川省农业厅: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推进农机经营主体发展
随着四川省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突显出更加重要的地位。今年,全省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机合作社已达1104个,以年均18%的速率增长,拥有各类农机具6万台(套),大中型拖拉机配比率达1:2,年作业面积达933.7万亩。
各级农业部门切实将农机合作社建设纳入地方财政扶持,整合粮食能力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农机化推进工程等项目资金,实施农机具累加补贴、作业补贴、油料补贴、农资补贴、贷款授信、免费培训等扶持政策。2015年,全省合作社承担农业农机项目约800个,获得各级财政扶持资金约1.5亿元。资金补贴项目包括购机累加补贴,规模化经营补贴,农资、作业补贴,烘干机、机库棚建设补贴,油料补贴和金融授信等。
从2011年起,四川省开展省级示范社创建行动,实行省市共建、县级主抓、协同推进,牢牢把握“民主管理、科学决策、规范运行、利益共享”的要求,引导农机合作社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民主管理。各市县也积极开展示范社评比活动,做到“省有示范、市有典型、县有样板”。目前,全省已评选两批共164家省级示范社。2013年起全省建立起农机合作社信息库,每年对合作社数据进行核实更新。2013—2014年全省实施农机化推进示范工程建设项目,两年来投入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资金1160万元,重点支持省级示范合作社开展烘干设施购置、机库棚建设、办公信息设备完善等,成都市2014年安排资金12万元,开展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农机作业等评比奖励,南充市自2012年起连续四年评选10个“全市优秀农机专业合作社”,每个给予1—2万元奖励。
依托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省农机部门通过召开专家培训会、现场演示观摩会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和新型职业农机手培训,培养一批懂管理、善经营的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一批耕、育、插、防、收等各环节农机熟练操作机手,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下一步,省农机部门将紧紧围绕四川省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要求,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开展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创新服务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建设“两主体、四中心”(既成为农机服务的主体,又成为粮食生产经营的主体,建立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加工中心和实训中心),推进全程、全面农机化生产,促进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
山东省全泉农机合作社:勇当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排头兵
全泉农机合作社于2013年6月13日注册成立。近年来,在各级农机部门的关怀支持下,该合作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充分发挥农业装备资源优势,大力推行“耕、种、收、管、存”一条龙服务,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县农机局的指导下,合作社组织社员们进行了民主讨论,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制定和完善了《农机合作社章程》、《董事会职责》、《监事会职责》、《财务制度》、《机车保养维修制度》、《安全生产制度》、《作业质量标准》,建立健全了农机台账、农资销售台账、粮食购销台账,严格按会计制度实施利润分配。目前合作社组织机构健全,行政、业务、财务、后勤保障组织齐全。
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土地向种田大户、合作社集中流转成为必然趋势。中央多次提出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合作社及时审时度势,依托自身农业机械资源和技术人才优势,在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和全程机械化方面做文章、搞服务、要效益。一方面,适应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的需求,积极开展土地统一规划、土地整理、耕、种、管、收、烘干、储、运,统一管理的全方位托管服务;另一方面,搞好土地托管,从300余户农民手中流转土地2360亩,建成了全市第一家农机合作社农场,通过大型机械化作业,原来有几百上千人的作业现场现在只需4.5个人就能完成作业,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收入,年纯收入可达97万元。
为加强粮食生产方面的农机农艺融合,合作社还与福田雷沃重工进行“企社合作”,共同打造了“一田三中心”:“一田”就是把示范农场建成其新产品试验田,“三中心”是客户需求转化中心、产品质量反馈中心和研究创新中心。按照合作协议,福田雷沃重工在农场试验的新农机,合作社可以免费使用,另外,合作社从福田雷沃重工购机可享受10%左右的优惠;与山东省农机院签订为期5年的黄淮海地区玉米、小麦一年两季轮作区新机械、新农艺实验推广基地的协议,成为省级示范基地;与山东理工大学合作,对免耕保护性耕作与隔年深松相结合项目,从意大利进口马斯奇奥旋耕机、深松机、高地隙打药机。
下一步,合作社计划用2—3年的时间,以孙镇镇孙镇村为中心,再流转土地2500亩以上,土地经营规模达到5000亩,建设企业化管理的农机合作社,实现年经济效益500多万元以上。
吉林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依托土地托管实现规模经营
2013年,吉林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几家兄弟社成立了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该合作社之所以能健康发展,其精髓是土地托管形式下的土地集约化经营,主要做法可概括为“五个明确、一个带动”。
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联合社成立之初,按平等互利的社员平权原则,依据《农业专业合作社法》,通过成员代表大会选举出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理事会下设有托管中心、信息培训技术推广部、农机组等8个部门。同时,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以上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会议,每半年财务公开一次,接受成员的监督。
合法流转,明确托管内容。所谓土地托管,就是农民把土地托付给合作社管理。在镇政府、法律事务所和工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联合社与社员的土地签订收益保障托管合同,做到土地的合法流转。
集约生产,明确耕种方式。联合社对托管的土地实行全程机械化种植,集约化生产。在经营管理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进行测土选肥,因地选种,大力推广应用农业农机新技术,实现高产增收。
立足合作共赢,明确分红标准。联合社本着让利于民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了一套完整可操作的联合社利益分配机制,全年产前、产中和产后不用托管社员拿一分钱,种子、化肥、农药和机械投入及从播种到秋收作业,乃至储存销售等一切费用,都由联合社垫付。社员年终按照合同约定基准和所托管土地面积领取收益。联合社在年终决算后,将所托管土地面积纯收入的40%作为分红资金,按照托管面积再次进行分红,且年度内社员有资金需求,可随时向联合社借支一定额度资金。
规避风险,明确目标。在生产过程中,联合社对托管土地进行农业保险,选择正规的企业购置种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并在工商部门监督下留样封存备查,尽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同时,联合社不承担因自然灾害对土地所造成的损失,且不进行承包和租赁经营土地,在完成托管土地作业后对外进行代耕作业。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联合社大力兴办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完善服务功能。去年,联合社发起兴办的榆树市小乡现代农民职业培训学校在榆树市土桥镇小乡屯正式挂牌成立,开设食用菌栽培、农机操作与维修等近20个专业,年培训各类农业实用型人才近千人。
经过六年多的探索实践,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让农户真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拓宽了增收渠道,破解了农业内部增收空间狭小和农民增收乏力的难题。
安徽省焦魁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闯市场托管练内功
安徽省焦魁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于2010年11月。建社以来,合作社致力于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合作+托管+信息”模式,组织社员常年开展农机作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成立合作社之前,焦魁多年从事农机维修工作,结识了众多机手。2006年开始,他尝试把周边机手组织起来,开展“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合作社成立后,联合收割机将近400台,组织规模进一步扩大。每年麦收季节,由南到北,行程1000多公里,沿途经过湖北、安徽、河南、山东、河北5省,由合作社统一调度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约作业成本。单季下来,平均每台收割机收入可达3—5万元,最高可达6—7万元。机手收益得到了切实保证,增强了合作社的凝聚力。
随着合作社规模的扩大,社员机具的存放、保养等现实问题日益突出,机库棚建设摆上了合作社发展日程。为此,社员采取合作形式,筹资100多万元,建设了2500平米的机库棚、320平米的维修车间和80多平米的培训教室及其他配套设施,对社员机具实行全托式管理,既避免了车辆零部件被盗和火灾事故的发生,也延长了机械的使用寿命。
为增强合作社实力,合作社积极开展社企共建。依托中联重机落户亳州的有利时机,成为中联重机农机售后服务站,协助企业为用户提供配件供应及维修服务,积极培训农机技能人才,连续多年举办“谷王”收割机跨区作业出征仪式,实现了合作社和企业的双赢。
在农机数量增多,远距离跨区作业市场逐渐缩小,单机作业量和效益下滑的形势下,合作社及时调整农机社会化服务重点,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托管作业作为优先业务发展,在本地和周边县区拓展市场。合作社采取“土地+农机”的联合形式,承担了种粮大户、家庭农场10400亩的作业服务,实现了合作社、农户与政府的三赢。合作社还积极承担政府秸秆还田、打捆、农机深松整地等作业项目,年作业面积近10万亩,受到了农机部门和农户的充分肯定。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合作社及时建立了网站,并通过安徽“农机通”信息平台和手机定位系统向机手发布当地麦收信息,及时调动机械,提高作业效率,既实现了机手和农户之间信息的快速对接,同时还大大减少了通讯费用。未来,合作社将紧紧抓住农机化发展的大好机遇,规范强化合作社内部管理,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开拓作业市场,增加社员收入。同时,开展农机合作社信息化示范建设,在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大型机具上安装远程信息化监测设备,建设合作社机具管理、作业管理、社员管理等信息化服务平台,探索合作社信息化管理新模式。
湖北省双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田靠托管服务全包揽
襄阳市双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10月。目前,合作社机械作业服务面积达10万余亩,覆盖襄阳市襄州区、枣阳市、宜城市及河南省新野县等两省4县(市、区)30多个乡镇。
合作社在坚持农民土地使用权不变、土地经营主体不变、农民受益主体不变的情况下,对农户承包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服务。针对不同人群,合作社实行全程托管,对农村无技术、无劳力或不愿种地的农民,合作社提供耕、种、收、管、售等系列化服务;劳务托管,对农村老年农民、无劳动能力的农民,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全部劳务服务,农户负责种子、化肥、农药、水电等农资投入;订单托管,对有点劳力、有些技术但需要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户,合作社提供订单式托管服务,农户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某个环节的劳务项目委托给合作社,合作社按作业项目获取报酬。
经过五年的努力,合作社拥有社员150多户,购置插秧机56台、大型播种机44台、收割机48台、高压植保机械8台、运输车4辆、粮食烘干加工等设备3套,实现了合作社替代农户、农机替代劳力,有效解决了“谁来种田”的问题。合作社还坚持“土地家庭承包+专业合作社经营”经营方式,规避土地流转带来的经营风险,既让农民吃了“定心丸”,也提升了土地的规模经营效益,有效破解了“怎样种田”的难题。
同时,合作社按面积和生产需要搭配和协调各种农机,让机械既满足农时和作业量的需要又不闲置,让机手们既有活干又不“扎堆”,在合作社内部实现了农机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了农机的使用效率。
为了更好地为农户服务,合作社要求技术人员都要成为“机艺两用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合作社建立了农机维修、农机推广、农技推广3个服务中心,机耕、机插、机收、机防4个服务队以及1个农副产品购销专班,形成了定期培训制度,发展壮大了一支担得起托管责任的机艺服务队伍。
下一步,合作社将进一步提高“全程托管”服务水平,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建成4个50亩的集中育秧基地,对2万亩稻田统一实行机插秧;建成1个智能化配肥中心,统一配送用肥;建成1个粮食烘干处理中心,实现粮食生产从田间到车间不落地。同时,还将加强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和农机智能化、精准化、信息化等装备建设,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联结带动作用,帮助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浙江省田螺山农机合作社联合社:创新服务模式夯实服务基础
田螺山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由原三七市田螺山、祝家渡、悦容,陆埠李宅、沿江,丈亭志刚等7家合作社组合而成。组建联合社,是为实现农机服务从粮食产中服务向产前、产后加工和销售延伸,拉长产业链,实现了效益最大化。联合社成员单位仍各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作业服务的调度、农资供应、农机维修、粮食烘干、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实现更为紧密的联合。
合作社提供三种作业模式:一是联合社提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以村为单位将散户集中起来,由联合社成员单位就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收取作业服务费;二是提供水稻生产部分环节的机械化服务,收取一定服务费;三是按照土地季节性流转,农民收取季节土地流转费或用季节土地流转费抵用下季作业服务费。三种模式深受农民欢迎,年作业服务面积超过12万亩。
联合社还成立了稻谷烘干中心,也推出了三套服务模式供农户选择:一是烘干机租赁服务,社员和农户只要支付机械折旧费6分/公斤及燃料电耗成本费;二是谷换谷,联合社直接把社员和农户送来的湿谷根据现测含水量按比例折算成干谷或精米量返还,社员和农户支付成本费;三是折价收购,联合社根据市场价直接把社员和农户的稻谷带销售指标回购。
联合社自成立以来,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添置了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无人植保飞机等先进设备。如今,田螺山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可谓兵强马壮,成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力军,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00余台(套)。作业服务范围覆盖姚东三七市、丈亭、河姆渡、陆埠等乡镇,涉及20多个行政村的3000多户,主要行政村机械化插秧率达到90%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4%,粮食烘干机日烘干规模达到210吨,所涉主要乡镇粮食烘干率达到80%以上。
联合社还利用农资经销量大的优势,引进农资连锁超市网点,增强了与农资生产企业的议价权,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今年共销售优质农资300多万元,实现经营利润25万元。在此基础上,联合社还开展了粮食深加工服务,使农机服务产业链向产后延伸,去年共加工有色米2万多公斤,销售收入40多万元,增加农产品附加值20多万元。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在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服务的同时,通过聘请农机、农技专家,指导完成了水稻生产“双插双千斤”示范项目,增加了土地的产出率,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社企共建模式助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2011年,雷沃重工首次提出“企社共建”模式。多年来,雷沃重工与农机合作社一直围绕农业生产的作业需求与发展方向,持续实践并积累经验,通过系列配套政策支持和创新合作模式,不断探索为现代农业提供涵盖耕整地、种植、收获、植保、烘干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
“企社共建”活动,依托于农机主管部门对合作社的管理、组织优势,通过农机生产企业配套的各项扶持发展措施,有力促进农机化水平和农机合作社的规范化快速发展。一是利用购机优惠与作业指导,充分利用企业农机技术人才,为合作社提供农机配备组合指导;二是服务、配件支持,雷沃重工为农机合作社提供机具维修保养、零部件供应、作业信息等优质服务,同时,依托雷沃重工在全国22个配件分中心库和496家配件供应网点储备,确保合作社充足、优先的配件供应;三是新产品试验示范,雷沃重工将新技术产品优先投放企社共建合作社,而合作社将新技术适应性、质量跟踪等内容回馈给企业,帮助其对产品进行升级改进,不断提升产品适应性与可靠性;四是管理培训支持,培养新型农机手、职业化的农机经营者、合作社领头人;五是融资支持。
截至目前,雷沃重工已在山东、河南、江苏等多地开展了企社共建活动,与2000多家农机合作社签订共建协议,提高了当地农业机械化水平、支撑了农机合作社的规范化快速发展。
雷沃重工提出与有条件的农机合作社联合共建雷沃示范农场,为家庭示范农场提供的农业机械产品范围也由大马力拖拉机、收获机械产品拓展到耕整机机械、大型播种机、烘干机械等粮食生产重点作业机具,为农机合作社提供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指导和更加优质的管理与技术服务支持,推动农机化技术集成和标准化,实现新技术产品扶持、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指导、优质的技术服务支持以及管理支持。
2014年6月,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与雷沃重工签订合作共建“雷沃机械化生产示范农场”框架协议。分别在山东、江苏、湖北、湖南,合作共建小麦-玉米、小麦-水稻及水稻-油菜等机械化生产示范农场,开展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和推广。同年,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中国农业大学、雷沃重工和山东登海种业四方联合举行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今后,雷沃重工仍将探索新的模式,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主题,利用“互联网+”发展形势下“互联互通”优势,实现与合作社组织更多的深度融合,通过网络及物联网技术形成有效科学全程化的管理机制,探索“产学研支持、政企社共赢”的产业新模式。
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探索企社共建新模式
在了解、分析“企社共建”的现状后,中联重机以“3+3+4+2”,即三个模式、三个基础、四种作物、两个方向的模式推动企社共建。
三个模式,即根据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三类种植群体,选定以300亩、5000亩、30000亩为代表性规模开展全程机械化,整合成功经验,形成成熟模式,有效推广。
三个基础,一是标准化种植作物,从农艺体系、作业规范、作业质量等方面出发,对不同农作物种类分别试点制定和推广统一的作物品种,进行统一管理;二是大力发展金融和担保;三是国家政策扶持,建议各省在政策范围内对全程机械化产品优先补贴。
四种作物,即聚焦小麦、玉米、水稻、油菜四大粮食作物,快速实现四大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
两个方向,一是提高全程机械化能力,从加速土地流转、区域专业化种植、转变种植模式、职业化农民发展等多角度考虑,对不同规模的种植方案、不同作物的种植方案、规模化种植农艺、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服务和信息化等角度系统思考并规划。二是大力推广智慧农业,以领先的标准化的农艺、农技为支撑,以全程精准机械装备为基础,实现从传统农业、工业化农业向精准农业、智慧农业转变,建立区域性、专业化的大宗作物示范区。以智慧农业数据处理中心、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等内容为建设核心,开展气象监测、土壤监测、病虫害监测、预警、生产规划与计划、农艺和农技服务、作业和作业资源管理、作物销售等服务支持工作。以水稻、玉米、小麦等大宗农作物种植生产全程机械化,动力机械与机具的精准组合为支撑,实现农田整治、智能育苗、精准播种栽插、变量喷药、节水灌溉、精准收获等精准作业。
中联重机在2013年4月在郑州启动了社企共建服务体系,同年8月在北京成立谷王用户协会,9月与安徽省焦魁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签订合作协议;2014年4月与河南省农机化协会联合开展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陕西省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授牌仪式;2014年12月及2015年3月,中联重科河南首家农业机械化示范农场及中联重科湖南首家现代农业示范农场成立。在2016年还将建成与农业部合作芜湖全程机械化示范农场。
未来,中联重机将以2016—2017年试点,2018—2019年扩大,2020年以后全国推广的三步走节奏推动规划模式,有效推进企社共建,推动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工作,实现现代智慧农业。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